笔趣阁 www.biquge2.com,大世争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一刻,表现出无限的向往似的,用来表达其敬意。而且不同于广州临时政府的消息,对于王学谦和浙军,各地军阀都表现出一种纵容舆论的方式,大肆宣扬。
最先将王学谦的名声刷出新高度的是张作霖,这位东三省的主人觉得王学谦这个家伙的想法不太好猜测,在他和曹锟一决雌雄之际,还无法明确立场,这让张作霖很担心,万一在关键时刻王学谦参战,这对于奉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灾难。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给王学谦刷一下声望,一来可以让英国人警觉,将王学谦的精力托在长江以南;二来,张作霖也不喜欢英国人。这样一来就好办了,东北境内的报纸如出一辙地都开始宣扬起了王学谦在上海击败英国军队的壮举。
接下来,华中、西南的官方和报纸都相继对浙军这次海战给予了长篇报道。
连《川中纪闻》这种地方性的小报纸,都以正版的版面,在四川的犄角旮旯里传播着上海出了个王学谦,牛逼哄哄地把英国人的面子给踩在了地里。
这也是第一次,王学谦的名字走出浙江、福建和上海,走上了全国的大舞台。
而且和民国其他督军不同的是,大部分督军的名声在临省,或者全国传播都是以丑闻的形式,而王学谦可是刷了一层又一层的逼格。一举奠定了他在民国官场、政坛的反帝第一人的身份。而接下来,《申报》、《新闻报》接连报道浙江的工业复兴计划,推行教育普及制度,一些列的新政,良政,将王学谦的声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连王学谦自己看报纸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原先不过是只黑乌鸦,现如今,隐隐有种白莲花绽放的感觉。
在各地军阀混战的时候,还有一个地方的督军能够为教育、经济这些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投入付出巨大的财政收入。这样的官员,在民国绝对是要被冠以一个民族复兴希望的政治家的美名。
那几位被王学谦打的鼻青脸肿的督军们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一个个脸色铁青,大骂道:“这帮人眼瞎了,军阀混战,王学谦什么时候错过了?”
舆论公关,这个词语被王学谦变成另外一种武器出现在民国的政坛,不得不说有偶然的契机,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民国的消息传播主要靠报纸,而控制了报纸的喉舌,也等于是将民众的眼睛而耳朵都已经控制了,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是民众的嘴会顺着王学谦想要的结果说话。
加上连广州临时政府都大肆宣扬,王学谦的风头已经在民国隐隐有一种成为精神领袖的样子,甚至有超过孙大先生成为民国最出名的正面政治家的影子。而在这个时候,王学谦很配合的在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之际的公开演讲,题目绝对是在民国投一份的新颖,吸引人的眼球。
《民国应该拥抱世界,而世界不该拒绝民国》
这样的论题,要是换一个人来说,绝对会觉得万般的困难,而这对于王学谦来说,简直就是手到擒来。这种概念上的偷换,很容易让民国人觉得自己很重要,增加了民族自豪感。而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民国精神。
这下子,连《字林西报》、《北华捷报》、《东方泰晤士》之类的英文报纸都相继报道了王学谦的演讲。
可以说,在民国只要识字的有看报纸习惯的人,都近距离地感受到王学谦的这种宽广的胸怀。而西方人更加雀跃,偏见和怀疑是西方人对待外人最显著的人性特征,可是他们不承认,打死也不承认。所以当王学谦说出那句:民国应该拥抱世界,世界不应该拒绝民国的话的时候,连西方的报纸都争相报道,而且《时代周刊》、《纽约时报》都用大版幅报道了王学谦的演讲。
西方人是狭隘的地域民族感情,可是他们却喜欢看到那些无私的胸怀,王学谦的话一下子戳中了西方人的爽点。反正,在西方报纸中,王学谦被冠以了民国最伟大的政客行列里,而且其博学和气度折服了大量的粉丝。
这很扯……至少有一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顾维钧在华懋饭店已经躲了三四天了,他原本在下船之后准备第一时间找到王学谦好好的质问他,为什么一不留神就闯下了滔天大祸?其实已经习惯了民国劣势外交谈判局面的顾维钧也不禁怀疑,他是否能够在英国人狂风暴雨般的怒火中全身而退?
一支舰队的损失对于皇家海军来说不算什么,就那么几艘破船,而且还是准备拆除的旧船。因为新条约的限制,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采取瘦身来匀出建造更出色的战舰。萨福克号同型号的战舰一共有十四艘,其中十二艘战舰都已经拆除或者被贱卖了,可以说对英国人来说,这艘战舰已经在海军序列里被除名了的军舰。就算是在外装冰山上沉了,也不心痛。
可要是这艘军舰给英国人带来了耻辱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脸被抽肿了,丢脸都丢到了远东。这个结果英国人能忍下来?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主要是在厕所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便秘了),顾维钧总是长吁短叹,这外交斡旋太过艰难,以至于连他自己都想要放弃了。可看报纸,他又生气不已,王学谦这个风头出的越来越大,真怕那一天印证了谁都知道的一个道理,爬地越高,摔地越疼啊!
“达令,我们这样躲着子高总觉得不太好!”
黄慧兰是没有多少善恶感的,她是女人,不关心政治,只关心自己和家里的男人。她是全心全意将所有的爱都投入在家庭的女人,用一句浅显的话来解释就是:黄慧兰是一个活着比较精致的家庭妇女。
顾维钧在她的眼睛里,是完美的,是她生命的一切。当然王学谦作为顾维钧的朋友兼校友,在她的眼里也很没道理地变成了好人。而且风度翩翩,仪表非凡,加上为人豪爽,说话得体,不得不说王学谦是非常讨妇女欢喜的一类男人。当然顾维钧校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的待遇的,比如说胡适,她就很不喜欢。她很偏执的认为,胡适是一个表里不一的男人,外表只是迷惑而已。
顾维钧长叹道:“你以为我想躲他啊!你看看这报纸,这个王子高,已经快上天了,就他这折腾的劲头,还有各地吹捧的力度,过两天他竞选总统我都不稀奇了。”
“他竞选总统,达令,你是不是有机会当总?理了?”黄慧兰显然没有关心王学谦做了什么事,也不关心政治上的评价,她只是单纯的认为,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可以量化的。
比如,王学谦当总统,提拔一下顾维钧当总?理。
反之,亦然。
虽说顾维钧如今的身份是内阁成员,外交总长,可在黄慧兰的心里还是觉得没有比总?理来的更加体面,有面子。被人追捧的感觉,是每一个女人,尤其是有点年纪的女人无法抗拒的毒药。
爱慕虚荣并非是女人的专利,但在女人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是不无道理的。
黄慧兰不管顾维钧心里的心思,反正她对于英国人也好……其实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她好像是英国公民,只是在民国时代,不管是欧美华人也好,南洋华侨也罢,都不会把自己真真切切的当成英国人,美国人。而是会固执的认为自己是华人,他们的根在华夏,从来不会改变。
黄慧兰的这种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她自顾自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达令,子高的年纪不大,但是办事稳妥。他在你的朋友之中是少有真诚的人……”
噗……
顾维钧一口将嘴里的咖啡喷了,丝毫不带犹豫的。说王学谦豪爽,这家伙不在乎钱,当然豪爽了;说王学谦言而有信,这家伙办事基本上就不用自己出面,手下人就替着办了,为了巴结王学谦,自然是变着方地做圆满了,自然不会变卦;可要说王学谦待人真诚,是个仁人君子……这民国的政客嘴都要笑歪了,在民国这谭污秽不堪的池子里,君子能活三天吗?
连顾维钧都不经意的认为,自己怎么会和王学谦成为朋友,大概也堕落了。(未完待续。)
那一刻,表现出无限的向往似的,用来表达其敬意。而且不同于广州临时政府的消息,对于王学谦和浙军,各地军阀都表现出一种纵容舆论的方式,大肆宣扬。
最先将王学谦的名声刷出新高度的是张作霖,这位东三省的主人觉得王学谦这个家伙的想法不太好猜测,在他和曹锟一决雌雄之际,还无法明确立场,这让张作霖很担心,万一在关键时刻王学谦参战,这对于奉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灾难。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给王学谦刷一下声望,一来可以让英国人警觉,将王学谦的精力托在长江以南;二来,张作霖也不喜欢英国人。这样一来就好办了,东北境内的报纸如出一辙地都开始宣扬起了王学谦在上海击败英国军队的壮举。
接下来,华中、西南的官方和报纸都相继对浙军这次海战给予了长篇报道。
连《川中纪闻》这种地方性的小报纸,都以正版的版面,在四川的犄角旮旯里传播着上海出了个王学谦,牛逼哄哄地把英国人的面子给踩在了地里。
这也是第一次,王学谦的名字走出浙江、福建和上海,走上了全国的大舞台。
而且和民国其他督军不同的是,大部分督军的名声在临省,或者全国传播都是以丑闻的形式,而王学谦可是刷了一层又一层的逼格。一举奠定了他在民国官场、政坛的反帝第一人的身份。而接下来,《申报》、《新闻报》接连报道浙江的工业复兴计划,推行教育普及制度,一些列的新政,良政,将王学谦的声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连王学谦自己看报纸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原先不过是只黑乌鸦,现如今,隐隐有种白莲花绽放的感觉。
在各地军阀混战的时候,还有一个地方的督军能够为教育、经济这些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投入付出巨大的财政收入。这样的官员,在民国绝对是要被冠以一个民族复兴希望的政治家的美名。
那几位被王学谦打的鼻青脸肿的督军们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一个个脸色铁青,大骂道:“这帮人眼瞎了,军阀混战,王学谦什么时候错过了?”
舆论公关,这个词语被王学谦变成另外一种武器出现在民国的政坛,不得不说有偶然的契机,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民国的消息传播主要靠报纸,而控制了报纸的喉舌,也等于是将民众的眼睛而耳朵都已经控制了,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是民众的嘴会顺着王学谦想要的结果说话。
加上连广州临时政府都大肆宣扬,王学谦的风头已经在民国隐隐有一种成为精神领袖的样子,甚至有超过孙大先生成为民国最出名的正面政治家的影子。而在这个时候,王学谦很配合的在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之际的公开演讲,题目绝对是在民国投一份的新颖,吸引人的眼球。
《民国应该拥抱世界,而世界不该拒绝民国》
这样的论题,要是换一个人来说,绝对会觉得万般的困难,而这对于王学谦来说,简直就是手到擒来。这种概念上的偷换,很容易让民国人觉得自己很重要,增加了民族自豪感。而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民国精神。
这下子,连《字林西报》、《北华捷报》、《东方泰晤士》之类的英文报纸都相继报道了王学谦的演讲。
可以说,在民国只要识字的有看报纸习惯的人,都近距离地感受到王学谦的这种宽广的胸怀。而西方人更加雀跃,偏见和怀疑是西方人对待外人最显著的人性特征,可是他们不承认,打死也不承认。所以当王学谦说出那句:民国应该拥抱世界,世界不应该拒绝民国的话的时候,连西方的报纸都争相报道,而且《时代周刊》、《纽约时报》都用大版幅报道了王学谦的演讲。
西方人是狭隘的地域民族感情,可是他们却喜欢看到那些无私的胸怀,王学谦的话一下子戳中了西方人的爽点。反正,在西方报纸中,王学谦被冠以了民国最伟大的政客行列里,而且其博学和气度折服了大量的粉丝。
这很扯……至少有一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顾维钧在华懋饭店已经躲了三四天了,他原本在下船之后准备第一时间找到王学谦好好的质问他,为什么一不留神就闯下了滔天大祸?其实已经习惯了民国劣势外交谈判局面的顾维钧也不禁怀疑,他是否能够在英国人狂风暴雨般的怒火中全身而退?
一支舰队的损失对于皇家海军来说不算什么,就那么几艘破船,而且还是准备拆除的旧船。因为新条约的限制,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采取瘦身来匀出建造更出色的战舰。萨福克号同型号的战舰一共有十四艘,其中十二艘战舰都已经拆除或者被贱卖了,可以说对英国人来说,这艘战舰已经在海军序列里被除名了的军舰。就算是在外装冰山上沉了,也不心痛。
可要是这艘军舰给英国人带来了耻辱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脸被抽肿了,丢脸都丢到了远东。这个结果英国人能忍下来?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主要是在厕所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便秘了),顾维钧总是长吁短叹,这外交斡旋太过艰难,以至于连他自己都想要放弃了。可看报纸,他又生气不已,王学谦这个风头出的越来越大,真怕那一天印证了谁都知道的一个道理,爬地越高,摔地越疼啊!
“达令,我们这样躲着子高总觉得不太好!”
黄慧兰是没有多少善恶感的,她是女人,不关心政治,只关心自己和家里的男人。她是全心全意将所有的爱都投入在家庭的女人,用一句浅显的话来解释就是:黄慧兰是一个活着比较精致的家庭妇女。
顾维钧在她的眼睛里,是完美的,是她生命的一切。当然王学谦作为顾维钧的朋友兼校友,在她的眼里也很没道理地变成了好人。而且风度翩翩,仪表非凡,加上为人豪爽,说话得体,不得不说王学谦是非常讨妇女欢喜的一类男人。当然顾维钧校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的待遇的,比如说胡适,她就很不喜欢。她很偏执的认为,胡适是一个表里不一的男人,外表只是迷惑而已。
顾维钧长叹道:“你以为我想躲他啊!你看看这报纸,这个王子高,已经快上天了,就他这折腾的劲头,还有各地吹捧的力度,过两天他竞选总统我都不稀奇了。”
“他竞选总统,达令,你是不是有机会当总?理了?”黄慧兰显然没有关心王学谦做了什么事,也不关心政治上的评价,她只是单纯的认为,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可以量化的。
比如,王学谦当总统,提拔一下顾维钧当总?理。
反之,亦然。
虽说顾维钧如今的身份是内阁成员,外交总长,可在黄慧兰的心里还是觉得没有比总?理来的更加体面,有面子。被人追捧的感觉,是每一个女人,尤其是有点年纪的女人无法抗拒的毒药。
爱慕虚荣并非是女人的专利,但在女人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是不无道理的。
黄慧兰不管顾维钧心里的心思,反正她对于英国人也好……其实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她好像是英国公民,只是在民国时代,不管是欧美华人也好,南洋华侨也罢,都不会把自己真真切切的当成英国人,美国人。而是会固执的认为自己是华人,他们的根在华夏,从来不会改变。
黄慧兰的这种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她自顾自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达令,子高的年纪不大,但是办事稳妥。他在你的朋友之中是少有真诚的人……”
噗……
顾维钧一口将嘴里的咖啡喷了,丝毫不带犹豫的。说王学谦豪爽,这家伙不在乎钱,当然豪爽了;说王学谦言而有信,这家伙办事基本上就不用自己出面,手下人就替着办了,为了巴结王学谦,自然是变着方地做圆满了,自然不会变卦;可要说王学谦待人真诚,是个仁人君子……这民国的政客嘴都要笑歪了,在民国这谭污秽不堪的池子里,君子能活三天吗?
连顾维钧都不经意的认为,自己怎么会和王学谦成为朋友,大概也堕落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