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大世争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州的租期也不想延长。再有四五年,日本和清朝签订的大连旅顺等地就要被收回。
拖不是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壮大自己,让日本忌惮自己的实力。
而统一民国的话,军队过于分散。尤其是西进,入关中和西川的道路更是困难,他还没有打算将自己的奉军雨露均沾一般散在民国地图的各个角落。所以,张作霖的目标应该是两条铁路,卢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卢汉铁路就不说了,但是津浦铁路沿线的话,在奉军入关之后,很快就会首当其冲,成为奉军的进攻目标。
王学谦需要一个能够扼守山东的强势人物,卡主张作霖南下的步伐。
而曹士杰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人选。
打山东不是目的,扶持曹士杰才是他的真正目标。可是这些猜测,他却无法说出口,别人都没有看到的未来,他凭什么就能够看到?
依据呢?
没凭没据的,他还能底气十足的认定张作霖入关之后会一路沿着津浦线打到金陵?
既然无法从这方面解释,王学谦只能从张作霖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动直奉战争来解释:“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张作霖连战连败,却依然消耗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要入关?”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解释。
温应星虽然觉得王学谦另有深意,但是军中高层都没有开口,他只能开个头:“会不会他和曹锟的私人矛盾造成了眼下的局面,另外就是张作霖有独揽大权的想法。”
“表面上来看,确实如此。可从深处挖掘,我认为别有动机。”蒋百里看的更深刻一些,他一如既往的自信:“奉军从十万人,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三十万大军,这恐怕已经不是东北的财政能够支持的了。张作霖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恐怕他入关更多的是日本想要从华夏获得更多的利益。”
王学谦心说,总算有一个明白人:“张作霖和段祺瑞合作,徐树铮的作用不容忽视。段祺瑞想要复出,前提条件就是曹锟倒台。而徐树铮更联络了广州和浙江。”
“表面上看,他是为了段祺瑞的复出做准备,此人甚至在广州和东北都有过任职,现在更是担任奉军参谋长。看似徐树铮此举是为段祺瑞复出做准备,可实际上段祺瑞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兵权可以依仗,唯一的底牌就是卢永祥。仅仅一个卢永祥怎么可能和奉军抗争?段祺瑞更多会成为张作霖的傀儡。而他们原本就是亲日派,而齐燮元和日本方面的关系也很深,一旦张作霖入关,南下是必然的,那么日本能够从战争中获得什么?”
“山东?”
蒋百里顺着王学谦的想法想下去,虽然觉得不太可能,可还是忍不住想到山东可能最后成为直奉战争结果揭晓的牺牲品。
王学谦趁热打铁道:“即便今年直奉战争还是没有结果,但是明天呢?后年呢?一旦奉军入关,那么南下山东是必然的,到时候齐燮元倒戈,卢永祥又是段祺瑞的老部下,浙军将不得不要顶住民国两大顶尖势力的压力,如果再加上广州临时政府呢?浙军是否能够撑得过去都很难说了。加入齐燮元在奉军没有入关之前就投靠张作霖呢?曹锟将面临南北夹击的态势,直系惨败不过是时间问题。”
用恶意去揣摩恶意,往往能够得到最贴近真相的事实。而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虽说困难很大,但王学谦还是表明了立场,山东督军齐燮元必须走人。
而卢永祥在徐州前线的作战已经是雷声大雨点小,这让王学谦很担心一旦猜测都成真,他除了成为北伐军的前头部队,已经无路可走了。让浙军去抵挡直系、奉军和皖系的军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到时候,别说奉军了,连孙传芳等人都会加入进攻浙军的行列里,甚至连陈光远也不会闲着。
军事会议道这里,已经是定下了基调。
可就算是聪明绝顶的蒋百里也不清楚的是,王学谦要将浙军一部分运抵山东战场,并非是要解决齐燮元的主力,打齐燮元不是目的,组织奉军南下才是他的真正目的。要是战争在长江边上爆发,或者在浙江爆发,对于浙江的危害将是毁灭性的。
如今的浙江正是在工业化的关键时刻,任何战争都可能将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所以,王学谦很执着的认为,战争还是在别人的地盘八法,距离浙江越远越好。
基调已经定下,浙江的军事高层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如何组织奉军南下。
因为王学谦的引导,他们已经忽略了一个问题,浙江其实可以投靠张作霖啊!
看出问题的蒋百里等聪明人,心高气傲,自然不会说。没有看出这条出路的人,只能按照王学谦引导的方向,去琢磨。
另外一方面,戴笠将在浙江统筹权交给了妹夫张冠夫之后,就带着一批网罗的亲信化装成行商去了山东,就从津浦线出发。在火车路过徐州的时候,戴笠坐在窗口惊诧的发现徐州站上竟然没有军列。
这个情况让戴笠情况一紧,趁着火车靠站加水的时间,戴笠下月台走了一圈,回到车上之后,他忍不住咒骂道:“这帮家伙越来越不像话了。”
原来,徐州大战,看似风风火火的爆发。
可不管是齐燮元也好,卢永祥也罢,都没有大战的打算。戴笠从站台上下来之后,花钱买通了一个站台上的工人,就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已经有一周多没有军列路过徐州火车站了。也没有军队集结的痕迹,而且在前线作战的军队早就离开了。
这个消息的出现,让戴笠对山东之行的困难程度有了更大的估计。
显然齐燮元和卢永祥在某些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默契度,而且刻意忽略了王学谦。
也就是说,皖系和浙军的合作已经是名存实亡。(未完待续。)
东州的租期也不想延长。再有四五年,日本和清朝签订的大连旅顺等地就要被收回。
拖不是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壮大自己,让日本忌惮自己的实力。
而统一民国的话,军队过于分散。尤其是西进,入关中和西川的道路更是困难,他还没有打算将自己的奉军雨露均沾一般散在民国地图的各个角落。所以,张作霖的目标应该是两条铁路,卢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卢汉铁路就不说了,但是津浦铁路沿线的话,在奉军入关之后,很快就会首当其冲,成为奉军的进攻目标。
王学谦需要一个能够扼守山东的强势人物,卡主张作霖南下的步伐。
而曹士杰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人选。
打山东不是目的,扶持曹士杰才是他的真正目标。可是这些猜测,他却无法说出口,别人都没有看到的未来,他凭什么就能够看到?
依据呢?
没凭没据的,他还能底气十足的认定张作霖入关之后会一路沿着津浦线打到金陵?
既然无法从这方面解释,王学谦只能从张作霖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动直奉战争来解释:“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张作霖连战连败,却依然消耗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要入关?”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解释。
温应星虽然觉得王学谦另有深意,但是军中高层都没有开口,他只能开个头:“会不会他和曹锟的私人矛盾造成了眼下的局面,另外就是张作霖有独揽大权的想法。”
“表面上来看,确实如此。可从深处挖掘,我认为别有动机。”蒋百里看的更深刻一些,他一如既往的自信:“奉军从十万人,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三十万大军,这恐怕已经不是东北的财政能够支持的了。张作霖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恐怕他入关更多的是日本想要从华夏获得更多的利益。”
王学谦心说,总算有一个明白人:“张作霖和段祺瑞合作,徐树铮的作用不容忽视。段祺瑞想要复出,前提条件就是曹锟倒台。而徐树铮更联络了广州和浙江。”
“表面上看,他是为了段祺瑞的复出做准备,此人甚至在广州和东北都有过任职,现在更是担任奉军参谋长。看似徐树铮此举是为段祺瑞复出做准备,可实际上段祺瑞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兵权可以依仗,唯一的底牌就是卢永祥。仅仅一个卢永祥怎么可能和奉军抗争?段祺瑞更多会成为张作霖的傀儡。而他们原本就是亲日派,而齐燮元和日本方面的关系也很深,一旦张作霖入关,南下是必然的,那么日本能够从战争中获得什么?”
“山东?”
蒋百里顺着王学谦的想法想下去,虽然觉得不太可能,可还是忍不住想到山东可能最后成为直奉战争结果揭晓的牺牲品。
王学谦趁热打铁道:“即便今年直奉战争还是没有结果,但是明天呢?后年呢?一旦奉军入关,那么南下山东是必然的,到时候齐燮元倒戈,卢永祥又是段祺瑞的老部下,浙军将不得不要顶住民国两大顶尖势力的压力,如果再加上广州临时政府呢?浙军是否能够撑得过去都很难说了。加入齐燮元在奉军没有入关之前就投靠张作霖呢?曹锟将面临南北夹击的态势,直系惨败不过是时间问题。”
用恶意去揣摩恶意,往往能够得到最贴近真相的事实。而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虽说困难很大,但王学谦还是表明了立场,山东督军齐燮元必须走人。
而卢永祥在徐州前线的作战已经是雷声大雨点小,这让王学谦很担心一旦猜测都成真,他除了成为北伐军的前头部队,已经无路可走了。让浙军去抵挡直系、奉军和皖系的军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到时候,别说奉军了,连孙传芳等人都会加入进攻浙军的行列里,甚至连陈光远也不会闲着。
军事会议道这里,已经是定下了基调。
可就算是聪明绝顶的蒋百里也不清楚的是,王学谦要将浙军一部分运抵山东战场,并非是要解决齐燮元的主力,打齐燮元不是目的,组织奉军南下才是他的真正目的。要是战争在长江边上爆发,或者在浙江爆发,对于浙江的危害将是毁灭性的。
如今的浙江正是在工业化的关键时刻,任何战争都可能将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所以,王学谦很执着的认为,战争还是在别人的地盘八法,距离浙江越远越好。
基调已经定下,浙江的军事高层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如何组织奉军南下。
因为王学谦的引导,他们已经忽略了一个问题,浙江其实可以投靠张作霖啊!
看出问题的蒋百里等聪明人,心高气傲,自然不会说。没有看出这条出路的人,只能按照王学谦引导的方向,去琢磨。
另外一方面,戴笠将在浙江统筹权交给了妹夫张冠夫之后,就带着一批网罗的亲信化装成行商去了山东,就从津浦线出发。在火车路过徐州的时候,戴笠坐在窗口惊诧的发现徐州站上竟然没有军列。
这个情况让戴笠情况一紧,趁着火车靠站加水的时间,戴笠下月台走了一圈,回到车上之后,他忍不住咒骂道:“这帮家伙越来越不像话了。”
原来,徐州大战,看似风风火火的爆发。
可不管是齐燮元也好,卢永祥也罢,都没有大战的打算。戴笠从站台上下来之后,花钱买通了一个站台上的工人,就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已经有一周多没有军列路过徐州火车站了。也没有军队集结的痕迹,而且在前线作战的军队早就离开了。
这个消息的出现,让戴笠对山东之行的困难程度有了更大的估计。
显然齐燮元和卢永祥在某些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默契度,而且刻意忽略了王学谦。
也就是说,皖系和浙军的合作已经是名存实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