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2.com,大世争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家企业要兴盛,赶上好时候,运气好,加上掌舵的人没犯大错,兴许能成事。

    在民国,做生意的,只要不是投机倒把,想干一番事业的,都有一道迈不去的坎——洋行。

    英国人的洋行,美国人的洋行,日本人的洋行……

    从小到一个螺丝螺丝帽,大到轮船汽车,不管大小的生意,洋行都做。像怡和洋行,在苏州河边上就有包装工厂,组装机械配件,然后出售。想要在如此环境中,脱颖而出,确实不容易。

    以至于在民国,除了早期的官办工业兴盛了一段时间,随着政府在工业上不再投入,整个国家的工业大环境,就一直没有多少起色。摆在眼前的就是纱厂,纺织工业,欧洲的战争结束了,棉花的产量降低,加上各地战争不断,民族资本业将面临一个很大的危机。首当其冲的就像是大生纱厂、恒丰纱厂,这一类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厂。

    如果没有银行业的支持,还有银行公会在政治地位上的提高,这些民族资本集中的产业,将很快成为洋行的眼中钉,首当其冲的成为其要挤垮的对象。

    而银行无法给予及时的支持,也是这些纱厂最终走向倒闭的原因。

    当然这些话,王学谦是不会说的。但是他可以》 说的有很多,民国本土银行有很多外国银行没有的优势,比方筹集资金容易,办事点多,如果整个行业联系紧密,那么外国银行就很难针对民国的银行业下手。但同时,民国没有像样的工业,没有足够的工厂,对于银行业来说将失去其扩张的机会。

    这也是民国的银行业虽然在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中前期。发展迅速,但是整个行业来说,大银行在工业国家中连小弟弟的都不是。

    就像是王学谦当初在纽约收购的第一家银行,代美商业储蓄银行,一家不入流的社区银行,小的不能再小的银行,但是这家银行的资产也超过了500万美元。

    而资产500万美元的银行,就算是十年后的民国银行界,也是一流的大银行。

    尤其是眼下的银行业,更是混乱。有的经理是留学归来的高材生,学习的是西方的银行模式。这些人更加重视行业内部的合作和发展,很少有人会想老子一人打天下的。但是这个时期的民国,还有一些根本称不上银行,但在行使银行职权的机构,比如说钱庄。

    想要整合行业,本来就不容易。不仅仅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良性的竞争,还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好在上海。第一家商业学校已经筹备完成,就等开学了。

    马寅初不情愿的当上了这家学校的校长,而银行公会成了这家学校最大的投资者,每年将投入的资金不少于50万。招收的学生也从中学中招考。当然学费全免是一个优势。至少吸引不少学子报考的原因就是,毕业之后能够在收入不错的银行找到职位。

    一开始,王学谦也不想这么干,因为发展太慢。

    学生从学习记账。到最后能够胜任银行工作,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本来想着只要资本充裕,那不是分行遍地开花。生意做遍天下?

    可事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就像是被搁置的‘汉冶萍’收购计划一样,王学谦一开始也想着把这家钢铁联合企业接手过来,然后就能大干一场,钢铁洪流的目标就能实现了。

    而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张之洞当初找英国人来设计‘汉冶萍’的时候,是准备这家工厂建成钢铁巨无霸的,一百万吨的钢铁年产量,也说得过去。可问题是,谁家百万吨的钢铁公司,附属的煤矿一年只能供应三十万吨的?

    按照生产一吨钢,需要一吨二煤炭来计算,汉冶萍的产量也只能在二十五万吨左右晃荡,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工人。

    没有熟练的工人,只能自己培训,招工也不容易,民国可没有什么技校、中专什么的。技术人员,要么身份高的吓,甩出的‘派斯’要么是伯明翰大学的学位,或者是芝加哥大学的硕士。

    这样的人,放在车间里屈才了,放在研究所,根本就用不了多少。

    还有一种就是连数都数不明白的农民,倒是有把子了力气,可一说到技术,开口就是一句外语:“你说了个啥?”

    说了也等于白说。

    其实‘汉冶萍’就算放在王学谦的手里,也只能关着生锈,除了煤矿运作不要费心之外,钢铁厂也只能部分开工。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合格的工人。想要开工,还得培训。不仅如此,基础的技术员也匮乏,高端的倒是不少,可就算是王学谦在‘黑心商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不好意思给留洋归来的海龟,每个月发几十块钱养家吧?

    他真要这么干的话,立马就能成为文化界的公敌,旅欧留美学生中的败类。

    心急之下,王学谦的步子也不由的夸的大了一点,眼前就有一位当着他的面来诉苦的。

    上海商业学校,从筹备起就不缺钱,但是让作为校长的马寅初提心吊胆的是,作为学校的校董,王学谦一天一个想法,让他有种猝不及防的担忧。

    本来第一期开学,准备招收的学生只有50人,但王学谦当成就反对,少于200人,学校不要办了。无奈之下,马寅初只能去杭州,宁波等地招生,等到银行年会之后,王学谦又改主意了,要招600的学生。本来200的学生,就已经让马寅初心里负担极重了,一下子多招收400人,校舍倒是不缺,可老师呢?

    “要不你去南京一趟?”

    王学谦给马寅初支招道:“反正东南大学今年招生就一百多人,经济系估计也办不成了,你去活动活动,让学商科的几个讲师来商业学校授课。和郭校长说话的时候就用借,我们搞联合!”

    “得了吧!有借无还是吧?”马寅初也看出了王学谦的把戏,不太光明:“子高,你也替你哪位师兄着想一下,他老人家求爷爷告奶奶的,才办了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