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校草制霸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韩国仁咬着牙一口气喝完杯中茶水,霍然站起身来:“下面由我出题。我的题目很简单,‘毛延寿’,就是那个故意把王昭君画丑的汉代画师,下联应该很好对吧?比如唐代诗人‘王昌龄’什么的,简直信手拈来。想来在座诸位有更妥帖的答案,下面就请大家各倾潘江陆海!”
说实话,下联确实很好对,——如果韩国仁不说出“王昌龄”的话。
因为一提到“毛延寿”,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王昌龄”这个的对(的对,贴切的对句)。就算大家都想到一块儿有得一半分数的危险,至少历史上还有“张昌龄”、“何昌龄”之类的人名供众人选择,不愁拿不到高分。谁知韩国仁那孙子居然先报出一个“王昌龄”来,你再换个姓来回答就成了照葫芦画瓢,自然得不到评委的青睐。
韩国仁的回答看似画蛇添足,却光明正大地堵死了大家的出路,简直是癞蛤蟆爬脚面——不咬人,膈应人!在座所有人都一脸吃屎的表情望着韩国仁,恨不得每人都过去啐他一脸芝麻花。韩国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笑嘻嘻地摇着折扇,看着大家抓耳挠腮地想答案。
又是一分钟。
这回轮到乔知之点评。他板着脸慢条斯理说道:“淮安府‘董增龄’可得8分,嗯,字确实太丑,简直不堪入目!徐州府‘周永年’可得6分,常州府‘屈同仙’、太仓州‘杨思玄’可得3分,其余府州均为0分。可有异议?”
其他人或低头沉思、或埋头喝水、或羞愧无地,都不敢质疑,唯独韩国仁举手问道:“学生才疏学浅,只知道唐代诗人屈同仙、杨思玄,清代学者周永年,却不知淮安府的‘董增龄’出自何处?”
乔知之转头望向江水源:“你该如何回答?”
江水源挠挠头:“说起来我也不太知道‘董增龄’的具体字号、籍贯及生卒年,只知道《清史稿-艺文志》中收录了他的《国语正义》二十一卷。而《清史稿-艺文志》的体例是‘仿明史为志,凡所著录,断自清代’,想来他应该是清代学者吧?”
乔知之嘉许地点点头:“不错、不错,小友对《清史稿-艺文志》很熟,在青少年一代中非常难得!老夫也是读高邮二王的著述,见过王引之写的《董增龄<国语正义>序》才知道有这么个人的。没想到竟然殊途同归。看来你把时间都花在看书上了,字写得拙劣点也可以理解。嗯,那就改为9分吧!”
“……”韩国仁再次弄巧成拙,颓然坐回椅子上,再无刚才的风雅自赏,满脸都笼罩着阴鸷之气。
周元通瞧了韩国仁一眼,低声说道:“恭喜江老弟连下两城!不过韩国仁那孙子确实不是东西,一肚子坏水不说,吃相还那么难看,我早就看他有点不顺眼。要不等会儿咱哥俩连手,好好灌他两杯凉白开,让他现出原形,怎么样?”
江水源既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好奇地上下审视周元通几圈:“没想到啊没想到!没想到周兄在对联一道上居然有如此造诣,简直让小弟拜服。难怪赛前那么意气风发,主动提出要灌凉白开,原来是早有预谋啊!要不是小弟最近一年下过点苦功,今天就别想着站着走出这间会议室了!”
周元通不好意思地说道:“我说你信不?我从小就对对联特感兴趣,一天到晚就想着这句怎么对、那句怎么对,跟疯魔了一样。也正因为如此,我才逐渐喜欢上国学,因为浩瀚的国学典籍为对联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令我欲罢不能。我现在依然积习难改,每次看书遇到新奇的句子、奇怪的人名,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拿来做上联或做下联,然后想着怎么去对。谁知这样反倒让我对各类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一来二去,也就成为了国学辩论的主将,还到了这里参加比赛。你说神奇不?”
“……这样也行?”江水源目瞪口呆。
就在两人低声交谈的时候,其他人终于像吃药一样把杯中凉水喝完,一个个脸色都难看得吓人,而苏州府代表潘调鼎尤其觉得气忿不平。
要知道自明清以来,苏州一... -->>
韩国仁咬着牙一口气喝完杯中茶水,霍然站起身来:“下面由我出题。我的题目很简单,‘毛延寿’,就是那个故意把王昭君画丑的汉代画师,下联应该很好对吧?比如唐代诗人‘王昌龄’什么的,简直信手拈来。想来在座诸位有更妥帖的答案,下面就请大家各倾潘江陆海!”
说实话,下联确实很好对,——如果韩国仁不说出“王昌龄”的话。
因为一提到“毛延寿”,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王昌龄”这个的对(的对,贴切的对句)。就算大家都想到一块儿有得一半分数的危险,至少历史上还有“张昌龄”、“何昌龄”之类的人名供众人选择,不愁拿不到高分。谁知韩国仁那孙子居然先报出一个“王昌龄”来,你再换个姓来回答就成了照葫芦画瓢,自然得不到评委的青睐。
韩国仁的回答看似画蛇添足,却光明正大地堵死了大家的出路,简直是癞蛤蟆爬脚面——不咬人,膈应人!在座所有人都一脸吃屎的表情望着韩国仁,恨不得每人都过去啐他一脸芝麻花。韩国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笑嘻嘻地摇着折扇,看着大家抓耳挠腮地想答案。
又是一分钟。
这回轮到乔知之点评。他板着脸慢条斯理说道:“淮安府‘董增龄’可得8分,嗯,字确实太丑,简直不堪入目!徐州府‘周永年’可得6分,常州府‘屈同仙’、太仓州‘杨思玄’可得3分,其余府州均为0分。可有异议?”
其他人或低头沉思、或埋头喝水、或羞愧无地,都不敢质疑,唯独韩国仁举手问道:“学生才疏学浅,只知道唐代诗人屈同仙、杨思玄,清代学者周永年,却不知淮安府的‘董增龄’出自何处?”
乔知之转头望向江水源:“你该如何回答?”
江水源挠挠头:“说起来我也不太知道‘董增龄’的具体字号、籍贯及生卒年,只知道《清史稿-艺文志》中收录了他的《国语正义》二十一卷。而《清史稿-艺文志》的体例是‘仿明史为志,凡所著录,断自清代’,想来他应该是清代学者吧?”
乔知之嘉许地点点头:“不错、不错,小友对《清史稿-艺文志》很熟,在青少年一代中非常难得!老夫也是读高邮二王的著述,见过王引之写的《董增龄<国语正义>序》才知道有这么个人的。没想到竟然殊途同归。看来你把时间都花在看书上了,字写得拙劣点也可以理解。嗯,那就改为9分吧!”
“……”韩国仁再次弄巧成拙,颓然坐回椅子上,再无刚才的风雅自赏,满脸都笼罩着阴鸷之气。
周元通瞧了韩国仁一眼,低声说道:“恭喜江老弟连下两城!不过韩国仁那孙子确实不是东西,一肚子坏水不说,吃相还那么难看,我早就看他有点不顺眼。要不等会儿咱哥俩连手,好好灌他两杯凉白开,让他现出原形,怎么样?”
江水源既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好奇地上下审视周元通几圈:“没想到啊没想到!没想到周兄在对联一道上居然有如此造诣,简直让小弟拜服。难怪赛前那么意气风发,主动提出要灌凉白开,原来是早有预谋啊!要不是小弟最近一年下过点苦功,今天就别想着站着走出这间会议室了!”
周元通不好意思地说道:“我说你信不?我从小就对对联特感兴趣,一天到晚就想着这句怎么对、那句怎么对,跟疯魔了一样。也正因为如此,我才逐渐喜欢上国学,因为浩瀚的国学典籍为对联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令我欲罢不能。我现在依然积习难改,每次看书遇到新奇的句子、奇怪的人名,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拿来做上联或做下联,然后想着怎么去对。谁知这样反倒让我对各类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一来二去,也就成为了国学辩论的主将,还到了这里参加比赛。你说神奇不?”
“……这样也行?”江水源目瞪口呆。
就在两人低声交谈的时候,其他人终于像吃药一样把杯中凉水喝完,一个个脸色都难看得吓人,而苏州府代表潘调鼎尤其觉得气忿不平。
要知道自明清以来,苏州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