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贵圈(古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常台笙许久未收到陈俨的消息,本想问一问梁小君,可这丫头却似人间蒸发了般,毫无踪迹。只留下一呆傻徒弟,愣愣看着前来寻人的常台笙说:“师傅出去赚大钱了。”
一句话,大概就是全部的动向了。
就像今日入暮时分常台笙收到陈俨的久违书信一般,上头只寥寥数语就将近况说尽。陈俨清楚她对朝堂之事并不感兴趣,故而也讲得极其简略。常台笙看到最后,未见其写归期,便又将信收了起来。
她对着信封看了半晌,发现他字迹竟有变化,似乎比以前更端正了些,他近来难道还有空练字么?
常台笙想了想,并没有立即回这封信。书房内这时光线黯得一塌糊涂,常台笙未点灯,只起身走到门外,穿过走廊,行至堂间。
江浙一年一次的书市提前,芥堂忙成一团。恰这时,杭州城无情又匆忙地入了秋,一场场萧瑟细雨下着,潮湿的空气冷得让人心生错觉。
“又下雨啦。”宋管事拎着一个竹筐子急急忙忙进了门,外面已是雨雾弥漫,什么都看不真切。门房探过头去瞧他手里的筐子:“哟,是螃蟹!”
满满一筐子的螃蟹,一只只都被扎得严严实实,安安分分挤在一块儿比赛似的吐泡泡。宋管事笑笑,拎着螃蟹便去了后院。
此时虽已到了饭点,堂间的版工却各自却都在忙着手上活计。常台笙亦是坐在灯下审阅样本,看有无错漏。外面无边秋雨安安静静下着,堂间满是纸墨味道,忽地帘子被挑开,宋管事露了个脸道:“东家请大家吃刚上市的螃蟹,都已煮好摆上桌啦。”
版工陆陆续续都放下手中工作起了身,常台笙且仍是低头看着手中样本,直到堂中只剩了她自己,这才抬了头,收拾东西打算回家去。
宋管事瞧她没过去吃饭,便又折回来,见她正收拾着书匣,便问:“东家要带些螃蟹回去吗?”
“恩。”
于是常台笙带着几只未下锅的螃蟹上了回府的马车。这天气里,人似乎也都不大愿意出来,一路上冷清得很,除了车轱辘声便什么也听不见。常台笙轻轻挑起帘子,朝外看了一眼,雨雾中亮着的小灯有气无力似的,青砖地被这雨水浸润得更是光亮,她微微眯眼,看到的便是一片模糊街景,令人觉得如同置身幻境。
大约这空气太凉太潮了,常台笙陡然回神,竟遥遥看见商墨的医馆。马车继续前行,从医馆门前路过,只见那牌子仍旧在,可门却是紧锁着,檐下一盏灯似有许久未点,外面糊着的灯罩子都破了。
好几个月了,谁也不知道这位商大夫去了哪里。好像自从程夫人被定罪流放之后这里便一直锁门不开,药僮们也都各自走了。于是杭州城内少了一位好大夫,多了两座孤坟。一座是名医商墨,另一座则是程夫人的宝贝儿子程康。
程夫人虽逃过一死,但常台笙知道,还剩两口棺材没有用。不,大约是只剩下一口了,因为他将杨友心也送走了。
杨友心死得有些奇怪,先是得了失心疯一般砍杀了家里的妾室,随后又去衙门说有人要害他,让衙门的人去保护他,再然后杭州知府在杨府查到了他与叛贼段书意有往来的证据,于是顺理成章地将他抓进了牢中。
那时正值端王一行逆贼被捉,朝中对平叛功臣大加提拔,就连地方上曾与端王势力有过抵抗的官员,都受到了褒奖。人人都知道此时踩端王及其走狗一脚能得到好处,杭州知府这等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之辈,自然更不会放过这个送上门的好机会。
杭州知府将杨友心关在牢中,反反复复提出来审问,恐是将衙门里那些刑具都给用上了,这才令杨友心伏了罪。杨氏一族被抄没,苏杭的产业自然也都流入了官家。这一回,苏杭知府都得了好处,自然都是闭门各自欢喜。
而杨友心就在临刑前,突然死了。
仵作验下来,说是中毒而亡,可哪里来的毒药?一层层追查下来,说久未出现的商大夫来探过监。
可这时候,商煜早就离开了杭州城,衙门追查了几日,觉着徒费工夫,遂不了了之。
常台笙并不明白他为何要这样做,她所认识的商煜是个十分谨慎的人,若真有心要杀杨友心,不会去亲自探监留下线索。这样看起来,倒有些像刻意为之,像是留下最后一个记号,然后永远消失。
总之,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大约也没人知道,那最后一口棺材,留作了何用。
常台笙念至此,闭了闭眼,没有再细想下去。
自杭州城几桩同她有关的案子结了之后,生活忽然就回到了原处。只是芥堂挪了地方,又因夫家的关系,她在江浙书业中说话多了一些分量。当然,议论也不会少,作为一介书商,或只是作为陈俨的夫人,书业士林内围绕她的话题只会越发多。甚至有些小书坊的塾师竟用他们的事来写了本子,还卖得挺好!
常台笙忽侧过身从旁边书匣里取出一本册子来。她打开那本册子翻看了一会儿,车内灯光昏昧虽不适合看书,但她却清楚知道这其中内容,因这些文字出自她之手,写的正是段书意留下的那段故事。
端王谋逆风波如今尚未完全过去,这个故事便不大好拿出来传阅。
常台笙想,纵使自己了解了这么多,或许离真相也很远。故事经由人述,再被揣度,最终总会变了模样,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常台笙坐拥丰沛资源,读书无数,知道许多许多故事。这人世间的事,似乎一句话能说尽,又好像有些无穷匮的架势,就像多数人的一生。究其每时每刻,好像都不一样,琐碎得简直说不完,但细看看,又有多少新事呢?
角落里的螃蟹依旧不知疲倦地进行着吐泡泡大赛,却不知很快就要被洗刷干净下蒸锅,随后变成红螃蟹,末了被人拆解入腹,再……
哎,螃蟹的一生。
常台笙打了个哈欠,从她的百宝箱里拿了点心出来垫肚子。等今年书市结束,她应要去苏州看看常遇与祖父了。
听说那丫头如今已难得去学堂,整日闷在家里求着苏晔托人给她弄一些稀奇古怪的书,脾性竟养得同陈俨差不多。
常台笙知她对数理几何很是有兴趣,故而平日里寻书也替她多留意了些,近来还当真寻到一位精于此的先生,正要打算回去修书同苏晔商量商量。
府里还是老样子,花草都养得很好,就是冷清了些。不过常台笙习惯了如此生活,却也并不会觉得难过。由是雨小,她连伞也未打就拎着书匣与螃蟹下了车,匆匆跑进门将螃蟹递给门房:“让厨工蒸了罢。”
门房接过后说道:“今日来了客呢,来了没多久,说是以前这府上的……”
常台笙皱眉想了一下,随后眉目间又亮起来,又嘱咐门房:“再烫壶绍兴酒来。”
她顾不得许多,拎着书匣一路跑进后院,在亮着灯的小厅前停下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裳和表情,浅吸一口气,伸手缓缓推开了门。
里头的人霍地站起来,看到她,连忙亲切地唤了声“小姐”。
“宋婶快坐。”
可宋婶哪里肯听,硬是将常台笙上上下下都打量了个遍,这才略有些局促道:“我这么冒昧就来了,也不知会不会讨嫌……”
常台笙连忙将书匣放下,又催她坐下,这才在对面坐下来,仔细端详了她的脸色,确定比去年时好了一些,这才舒了一口气。
“我侄女婿要到杭州来办事,我便同他一道过来瞧瞧,明日就走了。”
宋婶这话虽在这久别重逢的喜悦中又添了一份将别愁绪,但见各自都好,便是有再多不舍得,心也是安的。
暖暖绍兴酒,鲜肥蟹肉,在这凉凉秋日雨夜中显得格外温情。... -->>
常台笙许久未收到陈俨的消息,本想问一问梁小君,可这丫头却似人间蒸发了般,毫无踪迹。只留下一呆傻徒弟,愣愣看着前来寻人的常台笙说:“师傅出去赚大钱了。”
一句话,大概就是全部的动向了。
就像今日入暮时分常台笙收到陈俨的久违书信一般,上头只寥寥数语就将近况说尽。陈俨清楚她对朝堂之事并不感兴趣,故而也讲得极其简略。常台笙看到最后,未见其写归期,便又将信收了起来。
她对着信封看了半晌,发现他字迹竟有变化,似乎比以前更端正了些,他近来难道还有空练字么?
常台笙想了想,并没有立即回这封信。书房内这时光线黯得一塌糊涂,常台笙未点灯,只起身走到门外,穿过走廊,行至堂间。
江浙一年一次的书市提前,芥堂忙成一团。恰这时,杭州城无情又匆忙地入了秋,一场场萧瑟细雨下着,潮湿的空气冷得让人心生错觉。
“又下雨啦。”宋管事拎着一个竹筐子急急忙忙进了门,外面已是雨雾弥漫,什么都看不真切。门房探过头去瞧他手里的筐子:“哟,是螃蟹!”
满满一筐子的螃蟹,一只只都被扎得严严实实,安安分分挤在一块儿比赛似的吐泡泡。宋管事笑笑,拎着螃蟹便去了后院。
此时虽已到了饭点,堂间的版工却各自却都在忙着手上活计。常台笙亦是坐在灯下审阅样本,看有无错漏。外面无边秋雨安安静静下着,堂间满是纸墨味道,忽地帘子被挑开,宋管事露了个脸道:“东家请大家吃刚上市的螃蟹,都已煮好摆上桌啦。”
版工陆陆续续都放下手中工作起了身,常台笙且仍是低头看着手中样本,直到堂中只剩了她自己,这才抬了头,收拾东西打算回家去。
宋管事瞧她没过去吃饭,便又折回来,见她正收拾着书匣,便问:“东家要带些螃蟹回去吗?”
“恩。”
于是常台笙带着几只未下锅的螃蟹上了回府的马车。这天气里,人似乎也都不大愿意出来,一路上冷清得很,除了车轱辘声便什么也听不见。常台笙轻轻挑起帘子,朝外看了一眼,雨雾中亮着的小灯有气无力似的,青砖地被这雨水浸润得更是光亮,她微微眯眼,看到的便是一片模糊街景,令人觉得如同置身幻境。
大约这空气太凉太潮了,常台笙陡然回神,竟遥遥看见商墨的医馆。马车继续前行,从医馆门前路过,只见那牌子仍旧在,可门却是紧锁着,檐下一盏灯似有许久未点,外面糊着的灯罩子都破了。
好几个月了,谁也不知道这位商大夫去了哪里。好像自从程夫人被定罪流放之后这里便一直锁门不开,药僮们也都各自走了。于是杭州城内少了一位好大夫,多了两座孤坟。一座是名医商墨,另一座则是程夫人的宝贝儿子程康。
程夫人虽逃过一死,但常台笙知道,还剩两口棺材没有用。不,大约是只剩下一口了,因为他将杨友心也送走了。
杨友心死得有些奇怪,先是得了失心疯一般砍杀了家里的妾室,随后又去衙门说有人要害他,让衙门的人去保护他,再然后杭州知府在杨府查到了他与叛贼段书意有往来的证据,于是顺理成章地将他抓进了牢中。
那时正值端王一行逆贼被捉,朝中对平叛功臣大加提拔,就连地方上曾与端王势力有过抵抗的官员,都受到了褒奖。人人都知道此时踩端王及其走狗一脚能得到好处,杭州知府这等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之辈,自然更不会放过这个送上门的好机会。
杭州知府将杨友心关在牢中,反反复复提出来审问,恐是将衙门里那些刑具都给用上了,这才令杨友心伏了罪。杨氏一族被抄没,苏杭的产业自然也都流入了官家。这一回,苏杭知府都得了好处,自然都是闭门各自欢喜。
而杨友心就在临刑前,突然死了。
仵作验下来,说是中毒而亡,可哪里来的毒药?一层层追查下来,说久未出现的商大夫来探过监。
可这时候,商煜早就离开了杭州城,衙门追查了几日,觉着徒费工夫,遂不了了之。
常台笙并不明白他为何要这样做,她所认识的商煜是个十分谨慎的人,若真有心要杀杨友心,不会去亲自探监留下线索。这样看起来,倒有些像刻意为之,像是留下最后一个记号,然后永远消失。
总之,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大约也没人知道,那最后一口棺材,留作了何用。
常台笙念至此,闭了闭眼,没有再细想下去。
自杭州城几桩同她有关的案子结了之后,生活忽然就回到了原处。只是芥堂挪了地方,又因夫家的关系,她在江浙书业中说话多了一些分量。当然,议论也不会少,作为一介书商,或只是作为陈俨的夫人,书业士林内围绕她的话题只会越发多。甚至有些小书坊的塾师竟用他们的事来写了本子,还卖得挺好!
常台笙忽侧过身从旁边书匣里取出一本册子来。她打开那本册子翻看了一会儿,车内灯光昏昧虽不适合看书,但她却清楚知道这其中内容,因这些文字出自她之手,写的正是段书意留下的那段故事。
端王谋逆风波如今尚未完全过去,这个故事便不大好拿出来传阅。
常台笙想,纵使自己了解了这么多,或许离真相也很远。故事经由人述,再被揣度,最终总会变了模样,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常台笙坐拥丰沛资源,读书无数,知道许多许多故事。这人世间的事,似乎一句话能说尽,又好像有些无穷匮的架势,就像多数人的一生。究其每时每刻,好像都不一样,琐碎得简直说不完,但细看看,又有多少新事呢?
角落里的螃蟹依旧不知疲倦地进行着吐泡泡大赛,却不知很快就要被洗刷干净下蒸锅,随后变成红螃蟹,末了被人拆解入腹,再……
哎,螃蟹的一生。
常台笙打了个哈欠,从她的百宝箱里拿了点心出来垫肚子。等今年书市结束,她应要去苏州看看常遇与祖父了。
听说那丫头如今已难得去学堂,整日闷在家里求着苏晔托人给她弄一些稀奇古怪的书,脾性竟养得同陈俨差不多。
常台笙知她对数理几何很是有兴趣,故而平日里寻书也替她多留意了些,近来还当真寻到一位精于此的先生,正要打算回去修书同苏晔商量商量。
府里还是老样子,花草都养得很好,就是冷清了些。不过常台笙习惯了如此生活,却也并不会觉得难过。由是雨小,她连伞也未打就拎着书匣与螃蟹下了车,匆匆跑进门将螃蟹递给门房:“让厨工蒸了罢。”
门房接过后说道:“今日来了客呢,来了没多久,说是以前这府上的……”
常台笙皱眉想了一下,随后眉目间又亮起来,又嘱咐门房:“再烫壶绍兴酒来。”
她顾不得许多,拎着书匣一路跑进后院,在亮着灯的小厅前停下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裳和表情,浅吸一口气,伸手缓缓推开了门。
里头的人霍地站起来,看到她,连忙亲切地唤了声“小姐”。
“宋婶快坐。”
可宋婶哪里肯听,硬是将常台笙上上下下都打量了个遍,这才略有些局促道:“我这么冒昧就来了,也不知会不会讨嫌……”
常台笙连忙将书匣放下,又催她坐下,这才在对面坐下来,仔细端详了她的脸色,确定比去年时好了一些,这才舒了一口气。
“我侄女婿要到杭州来办事,我便同他一道过来瞧瞧,明日就走了。”
宋婶这话虽在这久别重逢的喜悦中又添了一份将别愁绪,但见各自都好,便是有再多不舍得,心也是安的。
暖暖绍兴酒,鲜肥蟹肉,在这凉凉秋日雨夜中显得格外温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