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万岁约阿希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告别了香气浓郁的伊斯坦布尔,德国海军训练舰“夏洛特”号又回到了平静而美丽的地中海。它乘风西行,驶过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转向进入亚得里亚海。
从地理的角度看,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北部的一个雪茄型大海湾,长接近800公里,均宽约160公里,大部分沿岸领土属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仅有72公里宽的海湾入口处于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因此,风平浪静的亚得里亚海被视为德奥意三国同盟的“内湖”,奥意两国舰船可以不受限制地遨游其中,但现实并不像事物表面看起来这么单纯。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末期,曾经拥有光辉灿烂历史的意大利受到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拿破仑战败后,短暂统一的意大利王国再次陷入分裂,直至1870年,意大利人重新统一国家的努力才宣告成功。想要巩固国家独立乃至重现罗马帝国的光辉,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始终是它的头号威胁,地缘上的利益冲突使得它们之间的同盟从最一开始就带有无法根除的顽疾。
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为了拉拢意大利参战,开出了获胜后将法属突尼斯交予意大利的条件,而意大利最终接受了协约国方面的开价——获胜后得到奥匈帝国的伊斯特拉和达尔马提亚。随着意大利的临阵倒戈,奥匈帝国的海军舰队被死死困在了亚德里亚海,除潜艇部队还能溜过封锁线进入地中海作战,包括四艘无畏舰在内的水面舰队在整个战争期间毫无建树……
“夏洛特”号抵达亚得里亚海东北部时,正碰上奥匈帝国海军进行海上训练。由鲁道尔夫。蒙泰库科利伯爵任总司令的奥匈舰队出动了包括四艘战列舰在内的二十余艘军舰。这些桅杆上悬挂着红白旗帜的舰艇在微波荡漾的海面上摆出战斗阵列,隆隆炮响犹如晴天惊雷,舰队转向或变化队形时,舰艏荡起道道白浪,舰尾扫出条条水痕,燃煤锅炉排放的烟尘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人造烟云。
舰队训练的场面颇具观赏性,官兵们的素质也可圈可点,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奥匈帝国海军实力相对弱小的现实。纵观历史,不论是称雄欧洲的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也即是德意志第一帝国,还是神圣罗马帝国正统衣钵的继承者,奥地利帝国,乃至从奥地利帝国演进至今的奥匈帝国,它们无一例外属于传统的陆权国家。以现时数据作对比,拥有近7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5000万人口的奥匈帝国,同时期的法国本土面积55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意大利面积不到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00万,德国本土面积54万平方公里、人口6500万,而奥匈帝国的舰艇总吨位仅20万吨出头,相当于德国海军的1/4、法国海军的1/3、意大利海军的1/1。5,海军力量是欧洲列强中最弱小的。
在中世纪,民族感不强的时代中,哈布斯堡皇室统治着一大堆领地,从莱茵河畔直到西乌克兰,皇室用一大串诸如“国王,亲王,大公,公爵,伯爵”等领主称号,统辖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着的民族各异的臣民们。这种中世纪的统治结构,甚至在17世纪就已经不合时宜了,法,英,普等单一民族君主国的兴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过普奥战争的沉重失利,哈布斯堡王朝不得不接受匈牙利与奥地利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这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二元君主国——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组成的联盟。在联盟内部,匈牙利是一个比奥地利还传统的陆上国家,海军建设和发展主要依靠奥地利方面推动,而热衷于此的又仅仅是一小部分皇室成员以及那些敬业的海军官员。
在18世纪末期以前,奥地利军队序列中甚至没有海军这一建制,直到1797年,奥地利人根据坎波福尔米奥条约与拿破仑法国瓜分了威尼斯共和国,得到了原属该国的海上力量,这才拥有了一支像样的舰队,而在19世纪的前四十年年,这支舰队始终是一支“挂着奥地利国旗的威尼斯舰队”。在奥地利公众眼中,海军只是一个“离自己很远的烧钱机器”,它能够有现在这样的规模,有利萨海战那样值得骄傲的战例,完全仰仗于三位皇室成员的鼎力支持,他们是1844-1847年任海军总司令的弗里德里希大公、1854-1864年任海军总司令的斐迪南。马克西米连大公以及1889年成为奥匈帝国王储的斐迪南大公。
自1879年德奥防御同盟缔结以来,两个德意志民族居统治地位的国家站在同一阵营已有28载,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它们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德国自视为德意志民族的唯一领袖,在德意志问题上历来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家族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而在宗教方面,德国以新教为主,大多数奥地利人信奉天主教。数百年来,新教和天主教的对立已多次引发激烈的欧洲战争,迄今依然是某些国家内部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不稳定因素。
在奥匈帝国的头号海军基地普拉港,德国海军学员们受到了非常礼貌的接待,奥匈海军官员们的言行举止是如此客气,以至于让客人们感觉非常生分,仿佛来到了一处陌生的大陆而不是自己的盟国,以克罗地亚人为主的当地居民也与这些来自德国的造访者保持着“友善”的距离。
夏树脑海中有关奥匈海军的历史印迹,主要围绕那四艘装配四座三联装305毫米炮的无畏舰。在它们的威慑下,意大利主力舰队不敢进入亚得里亚海域,而是挖空心思地对付它们,最终用高速鱼雷艇突袭的方式击沉一艘,用蛙人携带定时炸弹击沉一艘。现在是1906年冬,英国的“无畏”号已经完工,只不过还未在世人面前公开亮相,而列强国家之间的造舰竞赛已悄然升温。美国人早在1906年就开工了他们的密歇根号,只是建造进度远远落后于无畏号;意大利人早早提出了“全重型火炮战列舰”的概念,德国人的第一艘无畏舰也已进入了筹备开工阶段,而奥匈帝国赶在这个当口开工建造的,却是一种设计思路已经落伍的战列舰——拉德斯基级。
在设计排水量1。45万吨的拉德斯基级服役之前,奥匈海军由三艘1。2万吨的卡尔级和三艘8300吨级的哈布斯堡级战列舰担当主力,客观来说,它们仅相当于英国皇家海军的一支战列舰分遣舰队,野心和实力一同被限制在战略意义极其有限的亚得里亚海。
与孱弱的海军力量相对应,奥匈帝国的陆上实力要稍许乐观一些。它是欧洲列强中少有的本土产油国,位于克罗地亚的油田年产石油数十万吨;它是传统的制造业强国,拥有较为发达的机器和军火制造业,斯柯达的枪炮技术... -->>
告别了香气浓郁的伊斯坦布尔,德国海军训练舰“夏洛特”号又回到了平静而美丽的地中海。它乘风西行,驶过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转向进入亚得里亚海。
从地理的角度看,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北部的一个雪茄型大海湾,长接近800公里,均宽约160公里,大部分沿岸领土属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仅有72公里宽的海湾入口处于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因此,风平浪静的亚得里亚海被视为德奥意三国同盟的“内湖”,奥意两国舰船可以不受限制地遨游其中,但现实并不像事物表面看起来这么单纯。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末期,曾经拥有光辉灿烂历史的意大利受到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拿破仑战败后,短暂统一的意大利王国再次陷入分裂,直至1870年,意大利人重新统一国家的努力才宣告成功。想要巩固国家独立乃至重现罗马帝国的光辉,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始终是它的头号威胁,地缘上的利益冲突使得它们之间的同盟从最一开始就带有无法根除的顽疾。
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为了拉拢意大利参战,开出了获胜后将法属突尼斯交予意大利的条件,而意大利最终接受了协约国方面的开价——获胜后得到奥匈帝国的伊斯特拉和达尔马提亚。随着意大利的临阵倒戈,奥匈帝国的海军舰队被死死困在了亚德里亚海,除潜艇部队还能溜过封锁线进入地中海作战,包括四艘无畏舰在内的水面舰队在整个战争期间毫无建树……
“夏洛特”号抵达亚得里亚海东北部时,正碰上奥匈帝国海军进行海上训练。由鲁道尔夫。蒙泰库科利伯爵任总司令的奥匈舰队出动了包括四艘战列舰在内的二十余艘军舰。这些桅杆上悬挂着红白旗帜的舰艇在微波荡漾的海面上摆出战斗阵列,隆隆炮响犹如晴天惊雷,舰队转向或变化队形时,舰艏荡起道道白浪,舰尾扫出条条水痕,燃煤锅炉排放的烟尘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人造烟云。
舰队训练的场面颇具观赏性,官兵们的素质也可圈可点,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奥匈帝国海军实力相对弱小的现实。纵观历史,不论是称雄欧洲的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也即是德意志第一帝国,还是神圣罗马帝国正统衣钵的继承者,奥地利帝国,乃至从奥地利帝国演进至今的奥匈帝国,它们无一例外属于传统的陆权国家。以现时数据作对比,拥有近7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5000万人口的奥匈帝国,同时期的法国本土面积55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意大利面积不到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00万,德国本土面积54万平方公里、人口6500万,而奥匈帝国的舰艇总吨位仅20万吨出头,相当于德国海军的1/4、法国海军的1/3、意大利海军的1/1。5,海军力量是欧洲列强中最弱小的。
在中世纪,民族感不强的时代中,哈布斯堡皇室统治着一大堆领地,从莱茵河畔直到西乌克兰,皇室用一大串诸如“国王,亲王,大公,公爵,伯爵”等领主称号,统辖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着的民族各异的臣民们。这种中世纪的统治结构,甚至在17世纪就已经不合时宜了,法,英,普等单一民族君主国的兴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过普奥战争的沉重失利,哈布斯堡王朝不得不接受匈牙利与奥地利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这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二元君主国——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组成的联盟。在联盟内部,匈牙利是一个比奥地利还传统的陆上国家,海军建设和发展主要依靠奥地利方面推动,而热衷于此的又仅仅是一小部分皇室成员以及那些敬业的海军官员。
在18世纪末期以前,奥地利军队序列中甚至没有海军这一建制,直到1797年,奥地利人根据坎波福尔米奥条约与拿破仑法国瓜分了威尼斯共和国,得到了原属该国的海上力量,这才拥有了一支像样的舰队,而在19世纪的前四十年年,这支舰队始终是一支“挂着奥地利国旗的威尼斯舰队”。在奥地利公众眼中,海军只是一个“离自己很远的烧钱机器”,它能够有现在这样的规模,有利萨海战那样值得骄傲的战例,完全仰仗于三位皇室成员的鼎力支持,他们是1844-1847年任海军总司令的弗里德里希大公、1854-1864年任海军总司令的斐迪南。马克西米连大公以及1889年成为奥匈帝国王储的斐迪南大公。
自1879年德奥防御同盟缔结以来,两个德意志民族居统治地位的国家站在同一阵营已有28载,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它们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德国自视为德意志民族的唯一领袖,在德意志问题上历来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家族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而在宗教方面,德国以新教为主,大多数奥地利人信奉天主教。数百年来,新教和天主教的对立已多次引发激烈的欧洲战争,迄今依然是某些国家内部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不稳定因素。
在奥匈帝国的头号海军基地普拉港,德国海军学员们受到了非常礼貌的接待,奥匈海军官员们的言行举止是如此客气,以至于让客人们感觉非常生分,仿佛来到了一处陌生的大陆而不是自己的盟国,以克罗地亚人为主的当地居民也与这些来自德国的造访者保持着“友善”的距离。
夏树脑海中有关奥匈海军的历史印迹,主要围绕那四艘装配四座三联装305毫米炮的无畏舰。在它们的威慑下,意大利主力舰队不敢进入亚得里亚海域,而是挖空心思地对付它们,最终用高速鱼雷艇突袭的方式击沉一艘,用蛙人携带定时炸弹击沉一艘。现在是1906年冬,英国的“无畏”号已经完工,只不过还未在世人面前公开亮相,而列强国家之间的造舰竞赛已悄然升温。美国人早在1906年就开工了他们的密歇根号,只是建造进度远远落后于无畏号;意大利人早早提出了“全重型火炮战列舰”的概念,德国人的第一艘无畏舰也已进入了筹备开工阶段,而奥匈帝国赶在这个当口开工建造的,却是一种设计思路已经落伍的战列舰——拉德斯基级。
在设计排水量1。45万吨的拉德斯基级服役之前,奥匈海军由三艘1。2万吨的卡尔级和三艘8300吨级的哈布斯堡级战列舰担当主力,客观来说,它们仅相当于英国皇家海军的一支战列舰分遣舰队,野心和实力一同被限制在战略意义极其有限的亚得里亚海。
与孱弱的海军力量相对应,奥匈帝国的陆上实力要稍许乐观一些。它是欧洲列强中少有的本土产油国,位于克罗地亚的油田年产石油数十万吨;它是传统的制造业强国,拥有较为发达的机器和军火制造业,斯柯达的枪炮技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