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寒门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晋元三十一年冬,晋元帝暴毙在刚刚册封的珍妃宫中,后宫朝堂一片震动。
珍妃就是晋元三十年怀有身孕从贵人一步登天的人,后来产下一个女婴,虽然不是皇子但晋元帝仍然破例封她为妃,还赐予“珍”字封号,可见其隆宠之盛。
但不管她再怎么得晋元帝的欢心,如今晋元帝死在了她的宫中,她都最终难逃一死,更何况太医诊断出她的宫中所点的熏香和晋元帝所服食的丹药相克,两者相融产生一种慢性毒素,晋元帝又时常流连在她的宫中,最终导致晋元帝暴毙而亡。
珍妃哪敢承认,连忙喊冤,她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她不想连累族人,这件事一旦做实,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但尽管珍妃声泪俱下,哭得肝肠寸断,但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怜惜她的,晋元帝暴毙这件事需要一个人出来承担责任,不管珍妃是否是无辜之人,她都是杀害晋元帝的凶手。
国不可一日无君,高孝琰是晋元帝亲自册封的太子,理所当然登基成为大周朝的新皇,高孝琰登记之后改国号为庆元,追谥先帝为“康宣帝”,并且大赦天下,同时“诚王勾结方士用丹药损伤先帝龙体,其心可诛,圈禁宗人府,永世不出,遇赦不赦!”
庆元元年十月十日是王家和之女王琇莹十五岁的生日,同时也是举行及笄之礼的日子,王家和作为内阁首辅,掌朝政与军机大权,几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在他女儿及笄的日子,不少官员都携带内眷而来,五年不见的王秀秀也带着她的夫君和十岁的儿子前来祝贺。
祖父王远山已于六年前病逝,当时王家和本应辞官回家守孝三年,无奈晋元帝夺情,最终王家和只在老家呆了一个月,当初王家和打算接祖父和秀秀一起在汴京居住,然而王远山年老,老人讲究落叶归根,王家村是他的根,是生他养他的地方,邻里族人也都住在那里,若是住在汴京,在这繁华的城市中身边都是陌生的面孔,这也让王远山不太习惯,索性就仍然在王家村居住。
王秀秀放心不下祖父,也跟着一同回去了,如今已经嫁作他人妇,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她的丈夫赵松也是农户出身,人品憨厚踏实。
当年赵松看到王秀秀后就偷偷的喜欢上了她,每次都假装巧遇王秀秀,哪怕是多说一两句话也是好的,谁知他一见到王秀秀脸色就发红而且还变成了结巴,以至于一开始王秀秀认为他就是个说话结巴的人,直到后来误会解开以后,王秀秀才知道原来很早以前这人就心系于她了。
王秀秀并没有因为哥哥王家和当了官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她的骨子里始终都是那个王家村淳朴善良的王秀秀,若让她每天锦衣玉食奴仆成群,成日里与那些官家小姐打交道,她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
她也不想因为她哥哥的缘故去高攀王孙贵族,此生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小家,哪怕苦一点穷一点也没关系,她相信只要夫妻一体同心合力,他们自然可以创造财富,人生匆匆几十年光阴,锦衣玉食也是过,平淡温馨也是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平安安相守到老,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王家村因为出了一个王家和,虽然没有到一步登天的夸张地步,但至少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应该没什么人敢去找茬,相邻的村落对待王家村的人也是十分客气,当然若是王家村有人借着王家和的名义去为非作歹,一旦被告知里正,经查实后一律逐出王家村,没有丝毫说情的余地。
这些年来,王家和出钱在清河镇办了学院,聘请有真才实学的夫子坐镇于学院中,清河镇也因为王家和的缘故,不少人都改变了想法,不论农户还是商户,也不管孩子能不能成才,先将其送入学院学习三两年,结合夫子的提议再决定孩子走不走科举之路,索性真有一小部分考中秀才的,这让清河镇的人将孩子送入学院的积极性更高了。
至于当初念念不忘要收王家和为弟子而被截糊的郑夫子,在知道真相后立马赶去兖州府去找庄夫子算帐,结果就是庄夫子没有丝毫愧疚坚决不承认截糊一事,只道师徒缘分天注定不可强求,那副“你注定收不了王家和为徒,何必又在此无理取闹?”的鄙视眼神看的郑夫子一口老血险些喷出来。
后来眼看着王家和金榜题名夺得探花,他的心肝更疼了,一气之下回到县学发誓要收一个比王家和还要有天赋的徒弟,虽然最后他确实收了两个弟子,但比起王家和来还是缺少了点什么,而未能将王家和收归门下也成为他此生的憾事之一。
王家和此生只有李修容一个妻子,身边没有一个小妾通房,他们之间只有王琇莹一个女儿,曾经也有人自荐枕席但都遭到了拒绝,外面有传言王家和惧内的,有说王家和某方面有缺陷的,也有的说王家和惧于定国公势力的,但不论怎么说王家和从始至终只有李修容一个女人,这足以让所有女子羡慕,等到后来王家和入了内阁,后又被庆元帝提为内阁首辅,并以师礼待之,李修容顿时就成了所有女子嫉妒的对象。
若是以前她们看不起王家和,觉得就算王家和只有李修容一个枕边人,那也是因为地位低下攀附定国公府的原因,而今王家和官至内阁首辅,仍然和李修容琴瑟合鸣,不容一个人插足,最关键的是,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女孩,但王家和却并不介意没有男丁继承他的家业,这让那些没有儿子傍身整天防小三小四的女人心理更加不平衡了。
最为不平衡的大概就是王家和的前未婚妻严婧涵了,若是当初她不介意王家和出身微末,老老实实的嫁与王家和为妻,那么如今她就是所有女子争相羡慕的对象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成日里和顾婉平争夺傅宣毓的宠爱,虽然她生有一子,顾婉平只有一个女孩,但在她儿子上面还有一个庶长子,这哪能不膈应呢!
严家也是十分后悔,当初他们虽然相信严学成大力推荐之人应该有过人之处,但也没料到那个平平无奇的农家小子能够走到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这让当初轻易就放弃王家和的严家族长很是后悔,早知如此,当初大不了就把偏支的女孩记到嫡系中,照样也能完成婚约,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他们只能徒留遗憾。
女孩子及笄后就能说亲了,王琇莹有个当首辅的爹,娘亲又是定国公的妹妹,她本身又是琴棋书画样样通,骑射武艺也有涉猎,王琇莹相貌酷似李修容,但性格却像极了王家和,笑脸相迎温和待人,但若是谁惹到了她的身上那可得小心哪天掉到阴沟里去。
上门说媒的冰人络绎不绝,然而王家和都一一拒绝了,女儿才十五岁,他才舍不得这么早就给她订下呢!再说,这些王孙贵族哪个不是因为他的首辅之位才来的?而且越是有权有势的男子越容易薄幸。
在现代一夫一妻制的法治社会,都会出现小三小四,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在古代这个一夫一妻多妾的人治社会,只要拥有财富权利,几乎所有的男子都免不了好色的通病,王家和是古代的皮囊现代的芯子,属于特殊情况,所以要想为他女儿找到一个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夫君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除非将王琇莹嫁与农户,对于一般农家而言几乎都是只有一个枕边人的,但谁能保证以后不会变呢?最为关键的是要王琇莹自己喜欢,这样才能和和美美相携到老。
庆元三年,王家和提出“设立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实行密折制度”,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且不经司法部门允许,直接对皇帝负责,另外指挥使及门下各部有上达天听之权,可以不经过内阁审阅,直接将奏章传于文华殿供皇帝朱批,其主要职权用于治理贪官污吏。
王家和这一提议遭到了朝上文武百官的反对,当官的哪有不贪的,一旦锦衣卫成立,他们的日子哪还能过得下去?再者说,锦衣卫有如此大的职权,若是以权谋私草菅人命那岂不是会引起朝堂动荡?百官不安?
王家和再次提议,当官之所以贪一大部分是因为所拿俸禄过少,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情来往,对于此,一是提高官员的俸禄,使其没有贪的理由,另外明确定义人情和贿赂的区别,规定一个人情的标准线,只要在标准线以下就不算收受贿赂,超过标准线才予以问责,也就是将灰色收入放之阳光下,可以贪,但不能贪得无厌。
另外地方官员在通过考核后,为百姓谋得福利的官员除了升迁调任有优待,在银钱上也予以奖励,具体奖励多少视功绩而定,吏部考核官员成绩后将名单给予内阁审阅,由锦衣卫再次核实情况后最终由皇帝定夺,这样一来吏部与指挥使司也能相互监督。
经过半个月的朝堂争议,王家和终于制定出一个让人相对易于接受的政策,最终交与庆元帝批复,高孝琰立马应允,随即对大周朝影响深远的锦衣卫成立了。
庆元四年,蛮族侵犯大周,周边小国也蠢蠢欲动,庆元帝启用李成梁、肖宁朔等边关名将,历时三年打入蛮族老巢,将其头领及族人押解进京,拖晋元帝打压世家分化权力的福,庆元帝接手的朝堂是一个皇权十分集中的朝堂,所以尽管有人出言“大国之风,优待俘虏”,但高孝琰完全不予理会,直接下令将蛮族头领以及族人全部斩首。
王家和提议设立边关行区,让蛮族人学习大周知识和礼仪,并且允许他们与十部... -->>
晋元三十一年冬,晋元帝暴毙在刚刚册封的珍妃宫中,后宫朝堂一片震动。
珍妃就是晋元三十年怀有身孕从贵人一步登天的人,后来产下一个女婴,虽然不是皇子但晋元帝仍然破例封她为妃,还赐予“珍”字封号,可见其隆宠之盛。
但不管她再怎么得晋元帝的欢心,如今晋元帝死在了她的宫中,她都最终难逃一死,更何况太医诊断出她的宫中所点的熏香和晋元帝所服食的丹药相克,两者相融产生一种慢性毒素,晋元帝又时常流连在她的宫中,最终导致晋元帝暴毙而亡。
珍妃哪敢承认,连忙喊冤,她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她不想连累族人,这件事一旦做实,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但尽管珍妃声泪俱下,哭得肝肠寸断,但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怜惜她的,晋元帝暴毙这件事需要一个人出来承担责任,不管珍妃是否是无辜之人,她都是杀害晋元帝的凶手。
国不可一日无君,高孝琰是晋元帝亲自册封的太子,理所当然登基成为大周朝的新皇,高孝琰登记之后改国号为庆元,追谥先帝为“康宣帝”,并且大赦天下,同时“诚王勾结方士用丹药损伤先帝龙体,其心可诛,圈禁宗人府,永世不出,遇赦不赦!”
庆元元年十月十日是王家和之女王琇莹十五岁的生日,同时也是举行及笄之礼的日子,王家和作为内阁首辅,掌朝政与军机大权,几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在他女儿及笄的日子,不少官员都携带内眷而来,五年不见的王秀秀也带着她的夫君和十岁的儿子前来祝贺。
祖父王远山已于六年前病逝,当时王家和本应辞官回家守孝三年,无奈晋元帝夺情,最终王家和只在老家呆了一个月,当初王家和打算接祖父和秀秀一起在汴京居住,然而王远山年老,老人讲究落叶归根,王家村是他的根,是生他养他的地方,邻里族人也都住在那里,若是住在汴京,在这繁华的城市中身边都是陌生的面孔,这也让王远山不太习惯,索性就仍然在王家村居住。
王秀秀放心不下祖父,也跟着一同回去了,如今已经嫁作他人妇,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她的丈夫赵松也是农户出身,人品憨厚踏实。
当年赵松看到王秀秀后就偷偷的喜欢上了她,每次都假装巧遇王秀秀,哪怕是多说一两句话也是好的,谁知他一见到王秀秀脸色就发红而且还变成了结巴,以至于一开始王秀秀认为他就是个说话结巴的人,直到后来误会解开以后,王秀秀才知道原来很早以前这人就心系于她了。
王秀秀并没有因为哥哥王家和当了官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她的骨子里始终都是那个王家村淳朴善良的王秀秀,若让她每天锦衣玉食奴仆成群,成日里与那些官家小姐打交道,她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
她也不想因为她哥哥的缘故去高攀王孙贵族,此生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小家,哪怕苦一点穷一点也没关系,她相信只要夫妻一体同心合力,他们自然可以创造财富,人生匆匆几十年光阴,锦衣玉食也是过,平淡温馨也是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平安安相守到老,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王家村因为出了一个王家和,虽然没有到一步登天的夸张地步,但至少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应该没什么人敢去找茬,相邻的村落对待王家村的人也是十分客气,当然若是王家村有人借着王家和的名义去为非作歹,一旦被告知里正,经查实后一律逐出王家村,没有丝毫说情的余地。
这些年来,王家和出钱在清河镇办了学院,聘请有真才实学的夫子坐镇于学院中,清河镇也因为王家和的缘故,不少人都改变了想法,不论农户还是商户,也不管孩子能不能成才,先将其送入学院学习三两年,结合夫子的提议再决定孩子走不走科举之路,索性真有一小部分考中秀才的,这让清河镇的人将孩子送入学院的积极性更高了。
至于当初念念不忘要收王家和为弟子而被截糊的郑夫子,在知道真相后立马赶去兖州府去找庄夫子算帐,结果就是庄夫子没有丝毫愧疚坚决不承认截糊一事,只道师徒缘分天注定不可强求,那副“你注定收不了王家和为徒,何必又在此无理取闹?”的鄙视眼神看的郑夫子一口老血险些喷出来。
后来眼看着王家和金榜题名夺得探花,他的心肝更疼了,一气之下回到县学发誓要收一个比王家和还要有天赋的徒弟,虽然最后他确实收了两个弟子,但比起王家和来还是缺少了点什么,而未能将王家和收归门下也成为他此生的憾事之一。
王家和此生只有李修容一个妻子,身边没有一个小妾通房,他们之间只有王琇莹一个女儿,曾经也有人自荐枕席但都遭到了拒绝,外面有传言王家和惧内的,有说王家和某方面有缺陷的,也有的说王家和惧于定国公势力的,但不论怎么说王家和从始至终只有李修容一个女人,这足以让所有女子羡慕,等到后来王家和入了内阁,后又被庆元帝提为内阁首辅,并以师礼待之,李修容顿时就成了所有女子嫉妒的对象。
若是以前她们看不起王家和,觉得就算王家和只有李修容一个枕边人,那也是因为地位低下攀附定国公府的原因,而今王家和官至内阁首辅,仍然和李修容琴瑟合鸣,不容一个人插足,最关键的是,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女孩,但王家和却并不介意没有男丁继承他的家业,这让那些没有儿子傍身整天防小三小四的女人心理更加不平衡了。
最为不平衡的大概就是王家和的前未婚妻严婧涵了,若是当初她不介意王家和出身微末,老老实实的嫁与王家和为妻,那么如今她就是所有女子争相羡慕的对象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成日里和顾婉平争夺傅宣毓的宠爱,虽然她生有一子,顾婉平只有一个女孩,但在她儿子上面还有一个庶长子,这哪能不膈应呢!
严家也是十分后悔,当初他们虽然相信严学成大力推荐之人应该有过人之处,但也没料到那个平平无奇的农家小子能够走到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这让当初轻易就放弃王家和的严家族长很是后悔,早知如此,当初大不了就把偏支的女孩记到嫡系中,照样也能完成婚约,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他们只能徒留遗憾。
女孩子及笄后就能说亲了,王琇莹有个当首辅的爹,娘亲又是定国公的妹妹,她本身又是琴棋书画样样通,骑射武艺也有涉猎,王琇莹相貌酷似李修容,但性格却像极了王家和,笑脸相迎温和待人,但若是谁惹到了她的身上那可得小心哪天掉到阴沟里去。
上门说媒的冰人络绎不绝,然而王家和都一一拒绝了,女儿才十五岁,他才舍不得这么早就给她订下呢!再说,这些王孙贵族哪个不是因为他的首辅之位才来的?而且越是有权有势的男子越容易薄幸。
在现代一夫一妻制的法治社会,都会出现小三小四,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在古代这个一夫一妻多妾的人治社会,只要拥有财富权利,几乎所有的男子都免不了好色的通病,王家和是古代的皮囊现代的芯子,属于特殊情况,所以要想为他女儿找到一个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夫君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除非将王琇莹嫁与农户,对于一般农家而言几乎都是只有一个枕边人的,但谁能保证以后不会变呢?最为关键的是要王琇莹自己喜欢,这样才能和和美美相携到老。
庆元三年,王家和提出“设立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实行密折制度”,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且不经司法部门允许,直接对皇帝负责,另外指挥使及门下各部有上达天听之权,可以不经过内阁审阅,直接将奏章传于文华殿供皇帝朱批,其主要职权用于治理贪官污吏。
王家和这一提议遭到了朝上文武百官的反对,当官的哪有不贪的,一旦锦衣卫成立,他们的日子哪还能过得下去?再者说,锦衣卫有如此大的职权,若是以权谋私草菅人命那岂不是会引起朝堂动荡?百官不安?
王家和再次提议,当官之所以贪一大部分是因为所拿俸禄过少,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情来往,对于此,一是提高官员的俸禄,使其没有贪的理由,另外明确定义人情和贿赂的区别,规定一个人情的标准线,只要在标准线以下就不算收受贿赂,超过标准线才予以问责,也就是将灰色收入放之阳光下,可以贪,但不能贪得无厌。
另外地方官员在通过考核后,为百姓谋得福利的官员除了升迁调任有优待,在银钱上也予以奖励,具体奖励多少视功绩而定,吏部考核官员成绩后将名单给予内阁审阅,由锦衣卫再次核实情况后最终由皇帝定夺,这样一来吏部与指挥使司也能相互监督。
经过半个月的朝堂争议,王家和终于制定出一个让人相对易于接受的政策,最终交与庆元帝批复,高孝琰立马应允,随即对大周朝影响深远的锦衣卫成立了。
庆元四年,蛮族侵犯大周,周边小国也蠢蠢欲动,庆元帝启用李成梁、肖宁朔等边关名将,历时三年打入蛮族老巢,将其头领及族人押解进京,拖晋元帝打压世家分化权力的福,庆元帝接手的朝堂是一个皇权十分集中的朝堂,所以尽管有人出言“大国之风,优待俘虏”,但高孝琰完全不予理会,直接下令将蛮族头领以及族人全部斩首。
王家和提议设立边关行区,让蛮族人学习大周知识和礼仪,并且允许他们与十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