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顾青云和方子茗对视了一眼,面无表情。
排队的人群很快静默下来,喧哗声不再,大家默默地看着年老举人被两名士兵拖走。
这种作弊现象他们已经见多了,从县试一直到现在的会试,总有人想走捷径,心怀侥幸心理。
这时有一位官员从里面走出来,转了一圈,严重警告大家不可夹带,现在把纸张丢掉还来得及。
等官员进入贡院后,人群就立马响起嗡嗡嗡的声音,大家都在偷偷议论刚才作弊的考生。
“……都五十多了,再不中就没希望了……”
“铤而走险,活该!”
“真让他作弊考中,对我们这些老老实实的岂不是很不公平?”
“可怜那些被牵连的人。”
“哪有跟着贼吃肉不跟着贼挨打的?所以说,还是得小心谨慎,咱们身后还有一大家子啊,宁可考不中,也不能作弊。”
……
大家都在窃窃私语,还有些人离开队伍,过了一会儿才回来。
顾青云侧耳听到几句。
“子茗,你说这次有人作弊,可会影响第三场?朝廷不会不准我们穿皮衣吧?”顾青云小声问道。
方子茗摇摇头,眨眨眼道:“陛下心胸宽广,必然不会不准的。”
顾青云了然,两人相视一笑。
须知当今陛下昨天的诏令在读书人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都觉得他仁厚英明,是个好皇帝,现在即使再多出现几个人作弊,也丝毫无损于他的名声,所有的谴责当然还是落在作弊的考生身上。
所以诏令当然不可能收回。
“叔,喝口热水吧。”此时顾三元终于从车里把热水提过来,给了一杯方子茗后,才低声问道,“叔,刚才我在那边看到有人把自己身上的皮衣换了,有些人还把鞋子换了,这是为什么?”
顾青云接过来喝了口水,闻言眼皮都不抬一下,把水喝完后才说道:“你少管别人的闲事。”当然是那些自认手段高明的人被震慑住了,赶紧跑回马车或牛车那里毁尸灭迹啊。
顾三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没过多久,终于轮到他们进场了,大概是因为穿有皮衣,这次搜检比上次的时间又长了点。
第二场的考试是策论、杂文和诗赋,出的都是非常实际的题目,其中有两道策论题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很多,包括算学、律法、天文学等知识,算是一道综合题,考察考生们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因为有木炭,身上穿得多,比第一场暖和多了,除了手有点僵硬外,顾青云觉得精神很好,自己答得还不错,把应写的都写上了,写完还细细润色一番,自认为已经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其中有一道策论题他还和方仁霄讨论过,事后他还专门写成策论让方仁霄看过。现在一看到这道题,心里就一喜,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虽然还是有一些不同,不过只要把他自己的那篇策论修改一下就可以套用,要知道考场的文章和平时精心修改的文章是完全不同的,质量上总会差一筹,毕竟给他们的时间太短了,能答对重点就不错了。
以后要叫老师为押题高手,竟然被他押对了一道题。
一时之间,顾青云对方仁霄的佩服程度又往上升了一个档次。
不过最后一道策论题让顾青云吓了一跳,相信不仅是他,其他人也是。
顾青云就听到隔壁君倒抽一口冷气的声音,当然,也许人家不是在看这道题。
策论的题目是:“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
顾青云把这道题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反反复复,想了又想,确定自己题意没理解错误。
这道题翻译成白话,就是要他们“试述专权的优劣”。
专权?题目是说当今陛下专|制吗?顾青云想起邸报的内容和方仁霄偶尔跟他说的时事,皇帝已登基六年多,三年前他想立太子,有些大臣反对,没了下文,最近他又重新提起,这次没有大臣反对。
而且皇帝好像还和景丞相合作得非常愉快,事先别人认为会面和心不合的事情没有发生。反正他是看不懂这些,只听方仁霄略微提过几句,说左丞相基本上很少反对皇帝的话,非常顺从,一时之间让围观群众都看不懂了。
前几天的皮衣事件是难得朝臣反对皇帝的一件事,后来当今还是顺利下旨了。
这是出现专|制的苗头啊!那主考官出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顾青云思来想去,还是拿不定主意。他不明白主考官为何出这样的题目,传说他可是皇帝的心腹,难不成这是假的?不可能!这朝中,除了皇帝还有谁是最大的靠山?最大的靠山就是当今啊。
可是这道题明明是暗指皇帝太过于专|制,侵犯了相权。要知道,自从宋朝以来,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号深入人心,文臣们都希望皇帝乖乖地垂拱而治,天下让士大夫们来治理就行了。
即使后来宋朝灭亡,穿越者皇帝上位,华朝依然很重视读书人,也是依靠读书人治理天下。一直延续到现在,读书人的地位都很高,个个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尤其现在是和平年代。
试想,如果这时出现一个很独|裁的皇帝,中央集权都在他手里,让他们生就生,死就死。
顾青云只要一想到平行时空的清朝那些口称“奴才”的官员就打了个哆嗦,我靠!好不容易都混成官员了,还得口口声声自称奴才,动不动就跪下,还全天下都是他的家奴。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官员在皇帝面前是不用动不动就跪下的,能上早朝的大臣都不是站着的,都是有位置坐的。
这叫“坐而论道”,朝廷对官员挺体贴的。
等等,自己的思维跑太远了!顾青云赶紧拉回自己的思绪,把题目又重新看了一遍。
这道题的意思应该是想引导他们对君相“独断”时局的注意与思考。嗯,应该是这样子没错。那自己该如何答题呢?是支持皇帝专|制,把权力集中起来,还是维持君权和相权的平衡?
他的脑袋顿时疼起来,只要一想到白大人是皇帝的心腹就有些犹豫,虽说屁股决定脑袋,在士大夫和皇帝之间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白大人很可能会选择站在士大夫这边,就好像他看过的历史,如果皇帝的政策侵害到大多数官员的利益,即使是皇帝的心腹,也会反对你。
还是说这道题是其他考官出的?白大人只是不反对?
按照他如今的身份,当然是君权和相权平衡比较好了,什么都由皇帝说了算,太没有安全感了,屁股决定脑袋,他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题。
想想自己名下免税的两百亩田地,再想想考中进士免税的一千亩田地,如果以后取消了,要官绅一体纳粮……虽然知道这个对国家好,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自己还那么辛苦考取的功名。
想太远了,现在他是在考试,应该以得分为重点,那就需要揣摩主考官的意图了。
思来想去,顾青云还是觉得这也许是皇帝的试探,更大的可能是代表士大夫利益的白大人的试探,是对皇帝的试探。
唉,考会试就得是这样,有些题目都是在不断权衡,不断琢磨自己的政治立场,自己的答案代表着自己的立场。如果他选择皇帝的话,可能他会中,更大的可能是不中,毕竟改卷子的是官员,不是皇帝。而且之后还可能会有官员看他不顺眼,这是后遗症。
如果选择相权这边的话,皇帝那边就不能讨好了,他老人家现在才四十六岁。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顾青云不禁想起这句话。
他呆呆地坐着,直到感觉手脚都冻僵了,自己打了冷颤,这才低头一看,炭盆里竟然只有点点火星,木炭烧完了自己都没察觉。
顾青云赶紧把木炭重新点上,在窄小的号房里不断跺脚,心里不断地衡量得失利益。
最终,他见天色不早了,怕不够时间写,就坐下来,把毛笔蘸上墨水后,开始写下答案。
“学生闻公道在天地间,不可一日壅阏,所以昭苏而涤决之者,宰相责也。然扶公道者,宰相之责,而主公道者,天子之事。天子而侵宰相之权,则公道已矣。三省枢密,谓之朝廷,天子所与谋大政、出大令之地也……”点明主题,他就是要支持相权。如果所有的权力都归于皇帝,那大臣们岂不是皇帝手中的木偶?
自己是读书人出身,考上的话就是文臣,当然站在士大夫这一边。至于以后皇帝对自己的感官?先不管,自己首先要考中再说。
写完这一段,定了定神,顾青云重新添加清水磨墨,这才又继续写:“政令不出于中书,昔人谓之斜封墨敕,非盛世事。国初三省纪纲甚正,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宫府之事无一不统于宰相。是以李沆犹以得焚立妃之诏,王旦犹得以沮节度之除,韩琦犹得出空头敕以逐内侍,杜衍犹得封还内降以裁侥幸。盖宰相之权尊,则公道始有所依而立也……”
举例子,再润色,最后思考举的例子是否合适。
等顾青云写完这道题时,考场上已经是灯火通明,他交完卷子后,只觉得额头竟然出了一层细汗!<... -->>
顾青云和方子茗对视了一眼,面无表情。
排队的人群很快静默下来,喧哗声不再,大家默默地看着年老举人被两名士兵拖走。
这种作弊现象他们已经见多了,从县试一直到现在的会试,总有人想走捷径,心怀侥幸心理。
这时有一位官员从里面走出来,转了一圈,严重警告大家不可夹带,现在把纸张丢掉还来得及。
等官员进入贡院后,人群就立马响起嗡嗡嗡的声音,大家都在偷偷议论刚才作弊的考生。
“……都五十多了,再不中就没希望了……”
“铤而走险,活该!”
“真让他作弊考中,对我们这些老老实实的岂不是很不公平?”
“可怜那些被牵连的人。”
“哪有跟着贼吃肉不跟着贼挨打的?所以说,还是得小心谨慎,咱们身后还有一大家子啊,宁可考不中,也不能作弊。”
……
大家都在窃窃私语,还有些人离开队伍,过了一会儿才回来。
顾青云侧耳听到几句。
“子茗,你说这次有人作弊,可会影响第三场?朝廷不会不准我们穿皮衣吧?”顾青云小声问道。
方子茗摇摇头,眨眨眼道:“陛下心胸宽广,必然不会不准的。”
顾青云了然,两人相视一笑。
须知当今陛下昨天的诏令在读书人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都觉得他仁厚英明,是个好皇帝,现在即使再多出现几个人作弊,也丝毫无损于他的名声,所有的谴责当然还是落在作弊的考生身上。
所以诏令当然不可能收回。
“叔,喝口热水吧。”此时顾三元终于从车里把热水提过来,给了一杯方子茗后,才低声问道,“叔,刚才我在那边看到有人把自己身上的皮衣换了,有些人还把鞋子换了,这是为什么?”
顾青云接过来喝了口水,闻言眼皮都不抬一下,把水喝完后才说道:“你少管别人的闲事。”当然是那些自认手段高明的人被震慑住了,赶紧跑回马车或牛车那里毁尸灭迹啊。
顾三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没过多久,终于轮到他们进场了,大概是因为穿有皮衣,这次搜检比上次的时间又长了点。
第二场的考试是策论、杂文和诗赋,出的都是非常实际的题目,其中有两道策论题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很多,包括算学、律法、天文学等知识,算是一道综合题,考察考生们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因为有木炭,身上穿得多,比第一场暖和多了,除了手有点僵硬外,顾青云觉得精神很好,自己答得还不错,把应写的都写上了,写完还细细润色一番,自认为已经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其中有一道策论题他还和方仁霄讨论过,事后他还专门写成策论让方仁霄看过。现在一看到这道题,心里就一喜,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虽然还是有一些不同,不过只要把他自己的那篇策论修改一下就可以套用,要知道考场的文章和平时精心修改的文章是完全不同的,质量上总会差一筹,毕竟给他们的时间太短了,能答对重点就不错了。
以后要叫老师为押题高手,竟然被他押对了一道题。
一时之间,顾青云对方仁霄的佩服程度又往上升了一个档次。
不过最后一道策论题让顾青云吓了一跳,相信不仅是他,其他人也是。
顾青云就听到隔壁君倒抽一口冷气的声音,当然,也许人家不是在看这道题。
策论的题目是:“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
顾青云把这道题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反反复复,想了又想,确定自己题意没理解错误。
这道题翻译成白话,就是要他们“试述专权的优劣”。
专权?题目是说当今陛下专|制吗?顾青云想起邸报的内容和方仁霄偶尔跟他说的时事,皇帝已登基六年多,三年前他想立太子,有些大臣反对,没了下文,最近他又重新提起,这次没有大臣反对。
而且皇帝好像还和景丞相合作得非常愉快,事先别人认为会面和心不合的事情没有发生。反正他是看不懂这些,只听方仁霄略微提过几句,说左丞相基本上很少反对皇帝的话,非常顺从,一时之间让围观群众都看不懂了。
前几天的皮衣事件是难得朝臣反对皇帝的一件事,后来当今还是顺利下旨了。
这是出现专|制的苗头啊!那主考官出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顾青云思来想去,还是拿不定主意。他不明白主考官为何出这样的题目,传说他可是皇帝的心腹,难不成这是假的?不可能!这朝中,除了皇帝还有谁是最大的靠山?最大的靠山就是当今啊。
可是这道题明明是暗指皇帝太过于专|制,侵犯了相权。要知道,自从宋朝以来,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号深入人心,文臣们都希望皇帝乖乖地垂拱而治,天下让士大夫们来治理就行了。
即使后来宋朝灭亡,穿越者皇帝上位,华朝依然很重视读书人,也是依靠读书人治理天下。一直延续到现在,读书人的地位都很高,个个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尤其现在是和平年代。
试想,如果这时出现一个很独|裁的皇帝,中央集权都在他手里,让他们生就生,死就死。
顾青云只要一想到平行时空的清朝那些口称“奴才”的官员就打了个哆嗦,我靠!好不容易都混成官员了,还得口口声声自称奴才,动不动就跪下,还全天下都是他的家奴。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官员在皇帝面前是不用动不动就跪下的,能上早朝的大臣都不是站着的,都是有位置坐的。
这叫“坐而论道”,朝廷对官员挺体贴的。
等等,自己的思维跑太远了!顾青云赶紧拉回自己的思绪,把题目又重新看了一遍。
这道题的意思应该是想引导他们对君相“独断”时局的注意与思考。嗯,应该是这样子没错。那自己该如何答题呢?是支持皇帝专|制,把权力集中起来,还是维持君权和相权的平衡?
他的脑袋顿时疼起来,只要一想到白大人是皇帝的心腹就有些犹豫,虽说屁股决定脑袋,在士大夫和皇帝之间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白大人很可能会选择站在士大夫这边,就好像他看过的历史,如果皇帝的政策侵害到大多数官员的利益,即使是皇帝的心腹,也会反对你。
还是说这道题是其他考官出的?白大人只是不反对?
按照他如今的身份,当然是君权和相权平衡比较好了,什么都由皇帝说了算,太没有安全感了,屁股决定脑袋,他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题。
想想自己名下免税的两百亩田地,再想想考中进士免税的一千亩田地,如果以后取消了,要官绅一体纳粮……虽然知道这个对国家好,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自己还那么辛苦考取的功名。
想太远了,现在他是在考试,应该以得分为重点,那就需要揣摩主考官的意图了。
思来想去,顾青云还是觉得这也许是皇帝的试探,更大的可能是代表士大夫利益的白大人的试探,是对皇帝的试探。
唉,考会试就得是这样,有些题目都是在不断权衡,不断琢磨自己的政治立场,自己的答案代表着自己的立场。如果他选择皇帝的话,可能他会中,更大的可能是不中,毕竟改卷子的是官员,不是皇帝。而且之后还可能会有官员看他不顺眼,这是后遗症。
如果选择相权这边的话,皇帝那边就不能讨好了,他老人家现在才四十六岁。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顾青云不禁想起这句话。
他呆呆地坐着,直到感觉手脚都冻僵了,自己打了冷颤,这才低头一看,炭盆里竟然只有点点火星,木炭烧完了自己都没察觉。
顾青云赶紧把木炭重新点上,在窄小的号房里不断跺脚,心里不断地衡量得失利益。
最终,他见天色不早了,怕不够时间写,就坐下来,把毛笔蘸上墨水后,开始写下答案。
“学生闻公道在天地间,不可一日壅阏,所以昭苏而涤决之者,宰相责也。然扶公道者,宰相之责,而主公道者,天子之事。天子而侵宰相之权,则公道已矣。三省枢密,谓之朝廷,天子所与谋大政、出大令之地也……”点明主题,他就是要支持相权。如果所有的权力都归于皇帝,那大臣们岂不是皇帝手中的木偶?
自己是读书人出身,考上的话就是文臣,当然站在士大夫这一边。至于以后皇帝对自己的感官?先不管,自己首先要考中再说。
写完这一段,定了定神,顾青云重新添加清水磨墨,这才又继续写:“政令不出于中书,昔人谓之斜封墨敕,非盛世事。国初三省纪纲甚正,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宫府之事无一不统于宰相。是以李沆犹以得焚立妃之诏,王旦犹得以沮节度之除,韩琦犹得出空头敕以逐内侍,杜衍犹得封还内降以裁侥幸。盖宰相之权尊,则公道始有所依而立也……”
举例子,再润色,最后思考举的例子是否合适。
等顾青云写完这道题时,考场上已经是灯火通明,他交完卷子后,只觉得额头竟然出了一层细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