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一发 (2/2)
笔趣阁 www.biquge2.com,两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才欣慰些“人活着,没有哪一个容易。要想出头,只是光一张嘴巴皮子不能行。前头茶嫫嫫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体面?那都不是白来的。我们家为什么这么得夫人青眼?也不是白来的。”
正说着有小仆过来说夫人那边叫,她阿娘嘱咐了几句,便匆匆走了。
宁国这一乱,就乱了莫约四个月。
世家受难,但死不改口。皇帝那边也没有半点动静。五月里李阁老带着一家人跪在宫门,请皇帝为自己主持公道。
提的就是那个母女孙三个伺候一个,最后被五马分尸的那一桩事。
那一户是姓李的,日前举家往都城来,要告本地治官草芥人命。虽然是远得不能再远的亲戚,到了都城还是先往李阁老那里去。原也没有想过真能见到李阁老,可没想到门子一问,还真把他们请到里头去了。
那一家的阿翁跪在李阁老面前,那么大年纪的,哭得泣不成声“我的儿,不说容貌如何过人,但也有几分人才。房里便是姬妾也没有一个,不过是出门遇雨,借住在那家农户,在人家土炕上睡了一夜。那一家穷呀,一大家子人有七八个,统共就一张长炕。我的儿也是禀性和善,不愿意叫他们在地上睡,叫了下仆在地上坐着睡,自己再往炕上放了东西隔开来躺下休息了一夜。第二天还给了他们好些谢礼,他们当时也是千恩万谢。却遇到了这样的时候,那一家人跑来找我要钱,我也是傻呀,给他们不就好了,偏偏不肯上这个当。还把人赶跑了。人一转眼,就跑到治官那里相告。那治官问了一句,查也没有查证,就把人给判了。”
挪着膝盖移到李阁老面前大哭“大侄子,你就出去瞧一瞧,外头都是什么光景!我们可还要死多少人!”
这样的事,也不止李家,但凡有些年月的姓氏一族,哪一家没有这些。老翁还跪在李阁老那里,外头就传了消息来,许家一众人一齐上折子辞官了。
朝野上下,一个姓许的都没留下。
都城里许氏一族,都打包行李要回老家去了。李阁老安抚好了来告状的老翁,又往许家去。许家门口堵的全是乱民,有些军士和家将在外头维持秩序,可也把人赶不走。之前伤的庶民,全被抬了放在大门外,许多人又是骂又是哭。一个不对,恐怕就要打起来。
李阁老还好是便服,见这个情况也走近不得,跟几个家将一道围着许家走一圈,硬是没找到能进去的门。还是有个许家的世仆远远看到了李阁老,挤出来引路。
许家在少有人经过的那一面墙上砸了个一人高的大洞来出入。李阁老问“外头军士是哪里的?”
那下仆说“是从军营那里来的。”如今各官衙自身难保,虽然有向防军求助,可防军那边一直没有回音。往宫里头去的折子也跟丢在了深潭里似的,没个音信。许家的家将又大数都在老家不曾过都城来。
还好军营里头有个副将是姓许的,私自调用了一些人往许家来,要不然,许家大门早被砸了,还只敢派家境好些的军士,家境不好的怕人反水,最后得寥寥几人“如今也不敢拿这些乱民怎么样,怕更激起愤恨再引许多人来。”
见到李阁老,许老爷子神色愤恨“一直小看了九王。”想想也是自己挖的坑,兵权是他们自己交到九王手里。九王得胜,兵符一直没再还回去。对李阁老说“如今,进一步进不得,那些乱民,打死多容易?只怕事态更甚一发不可收拾。可退一步吧,也退不得了。九王这样的手段,登基之后世族也难长久。”说着长叹“没有想到,百年基业就要毁在我们手里。”
李阁老想劝一句,竟也不知道从何劝起。回家路上就听到小孩在唱歌谣。全是歌颂九王如何英武,如何厉害,杀陈王如何神勇,只把他往救苦难的菩萨比。只要他能做太子,将来做为帝君,就要救天下苍生于水火。
李阁老气闷。回家就得了宫里的消息。
皇帝叫了秉笔进长寿殿要写立太子诏。秉笔姓李,是四房幼子。无论如何也不肯写。只跪请皇帝以天下为重,让九王放出兵权平乱。这一跪,是本着被去官的心跪的。
可皇帝任他跪了一天一夜,并不去他的官,只对他说“既然老九不能得人心,可见得他也有不足之处。”也不提兵权还不还,更不说都城治安如何去平,就叫他走了。
李阁老坐在书房里头意难平,一时恼奋,把砚台都砸了。半夜叫了下仆进去,不知道吩咐了什么。
第二天外头就有在议论九王面慈心恨。说九王跟戏子无异,一面假装好人,弄得天下大乱,就是自己想做皇帝而已。什么救不救世的,都是哄骗这些无知民众。
消息不要几天就传得很广,有信的,有不信的,信的骂不信的傻,不信的骂信的居心不良,可人呢,总是更相信对自己有好处的,一心觉得九王当了帝君自己就要过上好日子,到底还是不信的居多。
后来传出来说,抹黑九王的人就是世族那边派来的,形势更加一面倒。
于是每天都有外头怎么乱的消息传到都城来。乱相越演越烈。世族请辞,好多地县,官衙都不开门了,各级府政几乎瘫痪。宫里始终平静,皇帝不上朝也不理政,对外说心忧天下,卧病在床。到是听说九王日日在宫里侍疾。
仅存的几位阁老到是想把这纷乱压制下来,由李阁老主理,才出了几条政令,就被堵在了宫门口。
“皇帝病了都理不得政了,你们还还许立太子。”大骂“居心不良!”被一顿好打。要不是家将冲上来挡开,人都要打死了。
护宫城的近卫不闻不问。好几个官员往回跑,又气又急,质问“你们难道看不见吗?!”
近卫似笑非笑“我们守着宫门,离开半步都是渎职。”皇帝一早与世族不合,近卫都是挑了没什么出身的人。再加上头又有令在,哪里会去淌这浑水。
李阁老鼻青脸肿回了家,哪知道祸不单行。李夫人娘家的侄儿死了。
原是下头庄户交不出租,跑去找主家求情,不知道哪里说得不好,被家将失手打死,这下可好,第二天被打死了的那一家集结了一大群亲眷上门,冲突之中死了好几个民众,这些死的到也并不是死者亲眷,也不知道是看热闹的,还是趁乱闹事的。
就因为死了这几个人,不到半天工夫,到处都在喊世族仗势欺人。前有都城做榜样,风言传到地当民愤更甚,又听说都城里烧了一个阁老都没事,大家还平分了好多东西,于是当天晚上好多‘正义之士’举了火把去讨公道。
这一场乱仗打起来,大乱之中侄儿被打死了。家将护主,当即就打死了二十多个人。结果十里八方的民众都被引了来。连房子都给扒了。
扒了侄儿家的还不算,气不平,说隔壁也是一家,连隔壁的也扒掉。如今不知道哪个打了头,要聚万人入都城‘护九王,为国除害’。那个地方治官是世族弟子,一开始还想平了乱事,但九王出都城的时候,为了御敌,拿了从都城防军到各地驻军一应兵权,他哪里能调动得了。再说本地防军,也难免有亲眷在那些乱民里头。治官怕连自己都保不住,立刻就收拾了行装回家去了。
李夫人看着李阁老脸上青的青紫的紫,再想到自己侄儿,也不禁垂泪“便服一服软吧。”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九王不喜欢世族,要除去总要一段时间,现在不服软,她怕闹起来第二家被烧死的,就是自己夫君。
李阁老即恼怒又无奈,不得不承认,世族走到这一步,已经无力回天了。世族虽然家将了得,可庶民是杀不光的。民愤四起又岂是一姓之族可以承担?至于低头这件事,既然有了打算,就是宜早不宜迟,得抢到其它家的前头。
于是五月里,李阁老终于跪到了宫门口。请皇帝为自己主持公道。
皇帝到还客气,虽然‘病体不支’还是让人派了自己的步撵去,把李阁老接到宫里来。九王扶着他,从高座上下来,他走到李阁老面前一脸关切:“李卿何故跪于宫门?”
李阁老心里便是有一团火,也不显露,跪伏下来,也不提别的,只说自己家那个被冤枉而死的小郎君的事。
皇帝大惊失色“竟有这样的事?”却再不说别的。
李阁老伏身道“陛下体弱,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臣以为,该早立太子,监理国事。”
皇帝感慨“也怪朕。太子早逝,朕心中积郁深感疲惫,便犯了旧疾。”他哪有什么旧疾呢,他打小别的不说,能吃能喝能睡。但他说有,就有吧。
皇帝一脸卒郁,问李阁老“朕原想立九王为太子,后听众臣所言,似乎都觉得九王不妥。朕想,□□皇帝早年就教导过,身为君主,断不能一意孤行。也就罢了。现在李卿再提,不知道是想立哪位皇子呀?”
李阁老心在滴血,表情诚恳:“臣以为,当立九王。”
九王站在一边,表情平静。
皇帝挑眉“哦?”喝了内待端来的药,又用了一块蜜饯,才又开口“朕记得先时,李卿是不喜九王的。”在世族面前再没有这样心情舒畅过。
“臣惭愧。”李阁老伏身。
三天之后,李阁老并刘阁老领百官请立九王为太子。
立太子的告书贴得到处都是。皇帝重病,太子监国,都城里四处都喜洋洋的。九王写了告民众书,也不用雅文,用的是大白话,贴出来就算了,每张还派一个站在旁边车轱辘似地念给人听。先是感念民生艰难,后又宣称谁都可以往九王府门口投信。但有什么不平之事,都尽可以报呈。
街坊们坐在一起,都在议论着等九王一心为民,等九王当了皇帝才是好日子呢。
防军也成队地出来巡视,对那些还在街上的民众到也和气,只劝他们快回家去。也还有想裹乱的人,巴不得天下大乱自己赚点好处呢,怎么肯回去,扯着嗓门喊自己忠君爱国。
但巡防官手下一点也不软,抓起来当众绑了游街。边牵着走,边向民众高喊其罪名。这几个人中,一个打着为九王不平的旗号祸害好人家的女儿,先杀后jian,一个喊着忠国爱国却一直趁乱偷别人的东西,连家里穷得只剩一张床的都不放过。
喊了一整天,第二天九王亲手把人砍了。行刑时里三层外三层,没有一个说杀得不好的。这些人坏呀,祸害恶富之人就算了,连穷人都不放过。
街上游荡着那些不怀好意的,立刻就跑得精光。
没半个月,事态就渐渐平息,周家这才松了口气,等街上平静,立刻便差人回田家去,一看田家没收起来的东西都被搬了个精光。哪里还是能住的样子,门扇都被拆掉,不知道被谁抬走了。
齐田带人往徐家去,远远就看到徐家的下仆正在拆门上钉的横条。
先前徐二夫人一看形势不动,立刻就叫了下仆拿了木条把家里各门钉了个严严实实。钉得太多,现在一层层拆下来,门板都没用了。
齐田进门便看到,院子里全是装满水的水缸。徐铮到还好气色“可吓死人了。徐鳞还要天天进宫。我真怕他被误伤。”
“他做宫做甚么?”齐田奇怪。
徐铮说“陛下不理事,九王将近宫防务,交给徐鳞了。”说着十分感慨“没有料到,我们家还能再受器重。徐鳞恨不得为九王去死。”
齐田问“你呢?”
“我?”徐铮十分认真“如果没有九王,我恐怕不能站在这里跟你相谈了。”
见徐家没事,齐田便返身回家,回去的路上椿见齐田脸色不好,便想着说些好消息给她听“那个受了冤枉的小郎君,现在可算得了清白。诬告的那一家都下了牢,本地那位治官听说也获罪了。”这也算得一个好消息吧。
齐田问“诬告之人是何罪名?”
椿想了半天,说“好像割舌。”
“那治官呢?”
椿说“治官杀了呀。案子九王殿下主理,说,譬如稚子无知,若有罪,当属父母监管不力。而庶民不化,未必不是本地治官之责?身为父母官员,却不知事理,不明是事非,不分黑白,其罪当死。”
齐田又问“关阁老那件事又是怎么处置?”活活烧死了一个阁老。总不是小事。
椿说“听说抓不到放火的人。也只能不了了之。不过宫里赏了关氏长房好些东西。”
齐田坐在车中,看着外头人人喜气洋洋,街上一片百废待兴的景像,只觉得由内而外彻骨的寒意。
这时候,突然车子停下来。
椿连忙出去看“甚么事?”
外头的人不知道说了一句什么,椿回来车内,一脸奇怪“那位内官说认得小娘子来。”
齐田把帘子掀开一线,外头有个穿着内官服饰的男人,对她一笑露出一口大黑牙。腆着笑脸“是我啊,小娘子!我是来给小娘子报喜的!”
才欣慰些“人活着,没有哪一个容易。要想出头,只是光一张嘴巴皮子不能行。前头茶嫫嫫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体面?那都不是白来的。我们家为什么这么得夫人青眼?也不是白来的。”
正说着有小仆过来说夫人那边叫,她阿娘嘱咐了几句,便匆匆走了。
宁国这一乱,就乱了莫约四个月。
世家受难,但死不改口。皇帝那边也没有半点动静。五月里李阁老带着一家人跪在宫门,请皇帝为自己主持公道。
提的就是那个母女孙三个伺候一个,最后被五马分尸的那一桩事。
那一户是姓李的,日前举家往都城来,要告本地治官草芥人命。虽然是远得不能再远的亲戚,到了都城还是先往李阁老那里去。原也没有想过真能见到李阁老,可没想到门子一问,还真把他们请到里头去了。
那一家的阿翁跪在李阁老面前,那么大年纪的,哭得泣不成声“我的儿,不说容貌如何过人,但也有几分人才。房里便是姬妾也没有一个,不过是出门遇雨,借住在那家农户,在人家土炕上睡了一夜。那一家穷呀,一大家子人有七八个,统共就一张长炕。我的儿也是禀性和善,不愿意叫他们在地上睡,叫了下仆在地上坐着睡,自己再往炕上放了东西隔开来躺下休息了一夜。第二天还给了他们好些谢礼,他们当时也是千恩万谢。却遇到了这样的时候,那一家人跑来找我要钱,我也是傻呀,给他们不就好了,偏偏不肯上这个当。还把人赶跑了。人一转眼,就跑到治官那里相告。那治官问了一句,查也没有查证,就把人给判了。”
挪着膝盖移到李阁老面前大哭“大侄子,你就出去瞧一瞧,外头都是什么光景!我们可还要死多少人!”
这样的事,也不止李家,但凡有些年月的姓氏一族,哪一家没有这些。老翁还跪在李阁老那里,外头就传了消息来,许家一众人一齐上折子辞官了。
朝野上下,一个姓许的都没留下。
都城里许氏一族,都打包行李要回老家去了。李阁老安抚好了来告状的老翁,又往许家去。许家门口堵的全是乱民,有些军士和家将在外头维持秩序,可也把人赶不走。之前伤的庶民,全被抬了放在大门外,许多人又是骂又是哭。一个不对,恐怕就要打起来。
李阁老还好是便服,见这个情况也走近不得,跟几个家将一道围着许家走一圈,硬是没找到能进去的门。还是有个许家的世仆远远看到了李阁老,挤出来引路。
许家在少有人经过的那一面墙上砸了个一人高的大洞来出入。李阁老问“外头军士是哪里的?”
那下仆说“是从军营那里来的。”如今各官衙自身难保,虽然有向防军求助,可防军那边一直没有回音。往宫里头去的折子也跟丢在了深潭里似的,没个音信。许家的家将又大数都在老家不曾过都城来。
还好军营里头有个副将是姓许的,私自调用了一些人往许家来,要不然,许家大门早被砸了,还只敢派家境好些的军士,家境不好的怕人反水,最后得寥寥几人“如今也不敢拿这些乱民怎么样,怕更激起愤恨再引许多人来。”
见到李阁老,许老爷子神色愤恨“一直小看了九王。”想想也是自己挖的坑,兵权是他们自己交到九王手里。九王得胜,兵符一直没再还回去。对李阁老说“如今,进一步进不得,那些乱民,打死多容易?只怕事态更甚一发不可收拾。可退一步吧,也退不得了。九王这样的手段,登基之后世族也难长久。”说着长叹“没有想到,百年基业就要毁在我们手里。”
李阁老想劝一句,竟也不知道从何劝起。回家路上就听到小孩在唱歌谣。全是歌颂九王如何英武,如何厉害,杀陈王如何神勇,只把他往救苦难的菩萨比。只要他能做太子,将来做为帝君,就要救天下苍生于水火。
李阁老气闷。回家就得了宫里的消息。
皇帝叫了秉笔进长寿殿要写立太子诏。秉笔姓李,是四房幼子。无论如何也不肯写。只跪请皇帝以天下为重,让九王放出兵权平乱。这一跪,是本着被去官的心跪的。
可皇帝任他跪了一天一夜,并不去他的官,只对他说“既然老九不能得人心,可见得他也有不足之处。”也不提兵权还不还,更不说都城治安如何去平,就叫他走了。
李阁老坐在书房里头意难平,一时恼奋,把砚台都砸了。半夜叫了下仆进去,不知道吩咐了什么。
第二天外头就有在议论九王面慈心恨。说九王跟戏子无异,一面假装好人,弄得天下大乱,就是自己想做皇帝而已。什么救不救世的,都是哄骗这些无知民众。
消息不要几天就传得很广,有信的,有不信的,信的骂不信的傻,不信的骂信的居心不良,可人呢,总是更相信对自己有好处的,一心觉得九王当了帝君自己就要过上好日子,到底还是不信的居多。
后来传出来说,抹黑九王的人就是世族那边派来的,形势更加一面倒。
于是每天都有外头怎么乱的消息传到都城来。乱相越演越烈。世族请辞,好多地县,官衙都不开门了,各级府政几乎瘫痪。宫里始终平静,皇帝不上朝也不理政,对外说心忧天下,卧病在床。到是听说九王日日在宫里侍疾。
仅存的几位阁老到是想把这纷乱压制下来,由李阁老主理,才出了几条政令,就被堵在了宫门口。
“皇帝病了都理不得政了,你们还还许立太子。”大骂“居心不良!”被一顿好打。要不是家将冲上来挡开,人都要打死了。
护宫城的近卫不闻不问。好几个官员往回跑,又气又急,质问“你们难道看不见吗?!”
近卫似笑非笑“我们守着宫门,离开半步都是渎职。”皇帝一早与世族不合,近卫都是挑了没什么出身的人。再加上头又有令在,哪里会去淌这浑水。
李阁老鼻青脸肿回了家,哪知道祸不单行。李夫人娘家的侄儿死了。
原是下头庄户交不出租,跑去找主家求情,不知道哪里说得不好,被家将失手打死,这下可好,第二天被打死了的那一家集结了一大群亲眷上门,冲突之中死了好几个民众,这些死的到也并不是死者亲眷,也不知道是看热闹的,还是趁乱闹事的。
就因为死了这几个人,不到半天工夫,到处都在喊世族仗势欺人。前有都城做榜样,风言传到地当民愤更甚,又听说都城里烧了一个阁老都没事,大家还平分了好多东西,于是当天晚上好多‘正义之士’举了火把去讨公道。
这一场乱仗打起来,大乱之中侄儿被打死了。家将护主,当即就打死了二十多个人。结果十里八方的民众都被引了来。连房子都给扒了。
扒了侄儿家的还不算,气不平,说隔壁也是一家,连隔壁的也扒掉。如今不知道哪个打了头,要聚万人入都城‘护九王,为国除害’。那个地方治官是世族弟子,一开始还想平了乱事,但九王出都城的时候,为了御敌,拿了从都城防军到各地驻军一应兵权,他哪里能调动得了。再说本地防军,也难免有亲眷在那些乱民里头。治官怕连自己都保不住,立刻就收拾了行装回家去了。
李夫人看着李阁老脸上青的青紫的紫,再想到自己侄儿,也不禁垂泪“便服一服软吧。”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九王不喜欢世族,要除去总要一段时间,现在不服软,她怕闹起来第二家被烧死的,就是自己夫君。
李阁老即恼怒又无奈,不得不承认,世族走到这一步,已经无力回天了。世族虽然家将了得,可庶民是杀不光的。民愤四起又岂是一姓之族可以承担?至于低头这件事,既然有了打算,就是宜早不宜迟,得抢到其它家的前头。
于是五月里,李阁老终于跪到了宫门口。请皇帝为自己主持公道。
皇帝到还客气,虽然‘病体不支’还是让人派了自己的步撵去,把李阁老接到宫里来。九王扶着他,从高座上下来,他走到李阁老面前一脸关切:“李卿何故跪于宫门?”
李阁老心里便是有一团火,也不显露,跪伏下来,也不提别的,只说自己家那个被冤枉而死的小郎君的事。
皇帝大惊失色“竟有这样的事?”却再不说别的。
李阁老伏身道“陛下体弱,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臣以为,该早立太子,监理国事。”
皇帝感慨“也怪朕。太子早逝,朕心中积郁深感疲惫,便犯了旧疾。”他哪有什么旧疾呢,他打小别的不说,能吃能喝能睡。但他说有,就有吧。
皇帝一脸卒郁,问李阁老“朕原想立九王为太子,后听众臣所言,似乎都觉得九王不妥。朕想,□□皇帝早年就教导过,身为君主,断不能一意孤行。也就罢了。现在李卿再提,不知道是想立哪位皇子呀?”
李阁老心在滴血,表情诚恳:“臣以为,当立九王。”
九王站在一边,表情平静。
皇帝挑眉“哦?”喝了内待端来的药,又用了一块蜜饯,才又开口“朕记得先时,李卿是不喜九王的。”在世族面前再没有这样心情舒畅过。
“臣惭愧。”李阁老伏身。
三天之后,李阁老并刘阁老领百官请立九王为太子。
立太子的告书贴得到处都是。皇帝重病,太子监国,都城里四处都喜洋洋的。九王写了告民众书,也不用雅文,用的是大白话,贴出来就算了,每张还派一个站在旁边车轱辘似地念给人听。先是感念民生艰难,后又宣称谁都可以往九王府门口投信。但有什么不平之事,都尽可以报呈。
街坊们坐在一起,都在议论着等九王一心为民,等九王当了皇帝才是好日子呢。
防军也成队地出来巡视,对那些还在街上的民众到也和气,只劝他们快回家去。也还有想裹乱的人,巴不得天下大乱自己赚点好处呢,怎么肯回去,扯着嗓门喊自己忠君爱国。
但巡防官手下一点也不软,抓起来当众绑了游街。边牵着走,边向民众高喊其罪名。这几个人中,一个打着为九王不平的旗号祸害好人家的女儿,先杀后jian,一个喊着忠国爱国却一直趁乱偷别人的东西,连家里穷得只剩一张床的都不放过。
喊了一整天,第二天九王亲手把人砍了。行刑时里三层外三层,没有一个说杀得不好的。这些人坏呀,祸害恶富之人就算了,连穷人都不放过。
街上游荡着那些不怀好意的,立刻就跑得精光。
没半个月,事态就渐渐平息,周家这才松了口气,等街上平静,立刻便差人回田家去,一看田家没收起来的东西都被搬了个精光。哪里还是能住的样子,门扇都被拆掉,不知道被谁抬走了。
齐田带人往徐家去,远远就看到徐家的下仆正在拆门上钉的横条。
先前徐二夫人一看形势不动,立刻就叫了下仆拿了木条把家里各门钉了个严严实实。钉得太多,现在一层层拆下来,门板都没用了。
齐田进门便看到,院子里全是装满水的水缸。徐铮到还好气色“可吓死人了。徐鳞还要天天进宫。我真怕他被误伤。”
“他做宫做甚么?”齐田奇怪。
徐铮说“陛下不理事,九王将近宫防务,交给徐鳞了。”说着十分感慨“没有料到,我们家还能再受器重。徐鳞恨不得为九王去死。”
齐田问“你呢?”
“我?”徐铮十分认真“如果没有九王,我恐怕不能站在这里跟你相谈了。”
见徐家没事,齐田便返身回家,回去的路上椿见齐田脸色不好,便想着说些好消息给她听“那个受了冤枉的小郎君,现在可算得了清白。诬告的那一家都下了牢,本地那位治官听说也获罪了。”这也算得一个好消息吧。
齐田问“诬告之人是何罪名?”
椿想了半天,说“好像割舌。”
“那治官呢?”
椿说“治官杀了呀。案子九王殿下主理,说,譬如稚子无知,若有罪,当属父母监管不力。而庶民不化,未必不是本地治官之责?身为父母官员,却不知事理,不明是事非,不分黑白,其罪当死。”
齐田又问“关阁老那件事又是怎么处置?”活活烧死了一个阁老。总不是小事。
椿说“听说抓不到放火的人。也只能不了了之。不过宫里赏了关氏长房好些东西。”
齐田坐在车中,看着外头人人喜气洋洋,街上一片百废待兴的景像,只觉得由内而外彻骨的寒意。
这时候,突然车子停下来。
椿连忙出去看“甚么事?”
外头的人不知道说了一句什么,椿回来车内,一脸奇怪“那位内官说认得小娘子来。”
齐田把帘子掀开一线,外头有个穿着内官服饰的男人,对她一笑露出一口大黑牙。腆着笑脸“是我啊,小娘子!我是来给小娘子报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