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默罕默德的崛起
笔趣阁 www.biquge2.com,财富掠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除了待在山洞中,有时候哈度还会去教廷走动一下,不过其中也有上百年的时间没有出门,若不是教廷还保留着以前的幻象记录,哈度可能一到梵蒂冈就会被他自己训练出来的卫队抓起来。
不过后来东罗马帝国收服意大利全境以后,哈度就不是很愿意再过来了:罗马主教狂妄的称呼为“教皇”,先不要说这个名头极大的盖过了哈度应有的荣誉,仅仅说“教皇”一词统领教会的所有实力就让哈度感到浑身不舒服。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基督教已经传遍全球,而教会的力量也愈发的强大。这些久居高位的主教们一旦获得了实权,很快就利欲熏心的动手动脚。
在驱逐了伦巴底人、斯拉夫人和波斯人后,教皇下令在这些地方广发赎罪券,此举使得这些应该立即得到紧急援助用于重建工作的地区,在战后遭到第二次沉重的苛捐打击。当时哈度就在刚刚击退了波斯人的拿撒勒,看到教会高举十字架剥削底层的教徒,哈度心中满是对神教信仰的唾弃和厌恶。
本来哈度是要在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尽其所能对战后的民众进行安抚的,但是看到教会做出如此不端的举动,他心中只有失望和悲凉,但是也为教廷会做出如此轻率的举动感到庆幸:只有最为沉重的压迫,才能点燃底层人士的反抗热情,才能够覆灭这该死的神教信仰。
他向罗马皇帝提出返程请求,得到对方应允后启程回去“法烈”,至于战乱之地的事情已经不是他现在首要考虑的事务。皇帝本人也没有多留哈度,毕竟对方在教廷的“赎罪”活动中也获利不少,不仅获得了大量财务用于支付征战的将士,还收获了足够的教徒支持,皇帝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的。只不过教会的这一举动也削弱了这些地区的再次对抗战争的稳定性,这个时候也发生了一件令皇帝和教皇都十分诧异的事情:哈度前脚刚走,就有可靠消息称,南方的阿拉伯人纠结起规模震天的部队,正向犹太行省高速冲来。
刚刚解甲归田的民兵与辅兵这时赶忙在地方官的召集下,手忙脚乱的跑到城墙附近抵抗阿拉伯人,可还没有站稳身子,就被阿拉伯骑射手射下了城头。边区的附庸国士兵根本没有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抵抗阿拉伯大军的能力,只用了不到半个整月的时间,犹太行省、西丽亚行省和阿拉伯行省完全被阿拉伯人吞噬,而埃及军团则在西奈半岛上苦苦支撑着。
关于阿拉伯游牧民族的基督教变体的信息也传到了哈度的耳中,他敏锐地感觉这个默罕默德可能会成为抗衡教皇的重要手段,对此他立即去往埃塞俄比亚教区的大教堂,要求即可见到恶魔教会的负责人。
在听完哈度的设想以后,该负责人非常重视,也认为向阿拉伯地区输送恶魔势力是打破该地区长期无法进行基督教传教的阻碍。由于阿拉伯半岛长期干旱,加上多年的滥砍滥发,造成沙漠区域的给水能力低下,绿洲常呈不定型方式在旧河床附近游走,导致游牧民族时常需要进行迁徙活动,且因为资源匮乏,这些游牧民族对外族的谨慎和排外程度颇高。经过400年的传教活动,基督教埃及教区和犹太教区也只是堪堪把阿拉伯行省不到半数的阿拉伯人归化为基督徒,其余阿拉伯人特别是麦加城的阿拉伯贵族们仍旧对基督教排斥有加。
游牧民族的经常迁移与旧有势力的阻碍,使得基督教化的进程缓慢而艰难,而现在有这样一个一神教突然在阿拉伯地区崛起,反而让教会看到了传教的希望。只不过由基督教会出面可能非常麻烦:阿拉伯骑兵正在从西奈半岛至亚美尼亚的广泛疆土上流窜,这时候引入基督教,只会点燃与那个新的一神教之间的决战。由此,恶魔教会负责人、现任撒旦表示,他将派出得力部下,从泰西封潜入麦加,先期设立前哨系统。至于哈度这边,他答应承担下主要教区核心地区的包围工作,对此他额外要求:得到随意进入梵蒂冈教皇图书馆查阅典籍的权力。
对此,现任撒旦并没有立即答应哈度的要求,毕竟针对阿拉伯地区进行全面宗教入侵,是需要召集教会创始家族进行紧急会议的。这里要多说一句:经过2个世纪的艰难开拓,齐克恩家族在美洲再次崛起,现在已经控制了整个北美洲与中美洲大陆所有土著居民的原始崇拜体系,真的可以称为是无冕之王了。就在3年前,当代齐克恩族长,霍特·齐克恩率精锐成员回归恶魔教会,哈度也在当时见证了三族再次聚首的欢庆场面。可以说,要不是当年普雷格·齐克恩大义灭亲地让齐克恩家族最后的火种离开了罗马帝国这片多事的土壤,他们家族现在也不可能达到如此辉煌的水平。
这一次现任撒旦准备从泰西封展开行动,就是看准了齐克恩家族会想要重建所有家族据点这个动作的。说起来,当年另外两族捣毁齐克恩的这些据点时,不但没有破坏其中的建筑结构,还有各种方法堵住了外人进入据点的开口和通道,这使齐克恩家族只需要将通道再次打通,将其中淤泥和碎石挖出,就可以重启这些据点进行使用。
这只能说是三族联盟之间的默契,但即使如此,齐克恩家族还是会要感谢另外两族手下留情,让他们回到这里以后可以快速开展相关行动。
哈度并没有等待太久,仅仅三天后,现任撒旦的手下就来请他前去与会,他也就通过传送烟雾再次进入那个议事大殿——和之前一样,他都已经到了,齐克恩家族的与会代表也还没有到,真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这端架子的习惯完美的遗传了下来。
除了待在山洞中,有时候哈度还会去教廷走动一下,不过其中也有上百年的时间没有出门,若不是教廷还保留着以前的幻象记录,哈度可能一到梵蒂冈就会被他自己训练出来的卫队抓起来。
不过后来东罗马帝国收服意大利全境以后,哈度就不是很愿意再过来了:罗马主教狂妄的称呼为“教皇”,先不要说这个名头极大的盖过了哈度应有的荣誉,仅仅说“教皇”一词统领教会的所有实力就让哈度感到浑身不舒服。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基督教已经传遍全球,而教会的力量也愈发的强大。这些久居高位的主教们一旦获得了实权,很快就利欲熏心的动手动脚。
在驱逐了伦巴底人、斯拉夫人和波斯人后,教皇下令在这些地方广发赎罪券,此举使得这些应该立即得到紧急援助用于重建工作的地区,在战后遭到第二次沉重的苛捐打击。当时哈度就在刚刚击退了波斯人的拿撒勒,看到教会高举十字架剥削底层的教徒,哈度心中满是对神教信仰的唾弃和厌恶。
本来哈度是要在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尽其所能对战后的民众进行安抚的,但是看到教会做出如此不端的举动,他心中只有失望和悲凉,但是也为教廷会做出如此轻率的举动感到庆幸:只有最为沉重的压迫,才能点燃底层人士的反抗热情,才能够覆灭这该死的神教信仰。
他向罗马皇帝提出返程请求,得到对方应允后启程回去“法烈”,至于战乱之地的事情已经不是他现在首要考虑的事务。皇帝本人也没有多留哈度,毕竟对方在教廷的“赎罪”活动中也获利不少,不仅获得了大量财务用于支付征战的将士,还收获了足够的教徒支持,皇帝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的。只不过教会的这一举动也削弱了这些地区的再次对抗战争的稳定性,这个时候也发生了一件令皇帝和教皇都十分诧异的事情:哈度前脚刚走,就有可靠消息称,南方的阿拉伯人纠结起规模震天的部队,正向犹太行省高速冲来。
刚刚解甲归田的民兵与辅兵这时赶忙在地方官的召集下,手忙脚乱的跑到城墙附近抵抗阿拉伯人,可还没有站稳身子,就被阿拉伯骑射手射下了城头。边区的附庸国士兵根本没有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抵抗阿拉伯大军的能力,只用了不到半个整月的时间,犹太行省、西丽亚行省和阿拉伯行省完全被阿拉伯人吞噬,而埃及军团则在西奈半岛上苦苦支撑着。
关于阿拉伯游牧民族的基督教变体的信息也传到了哈度的耳中,他敏锐地感觉这个默罕默德可能会成为抗衡教皇的重要手段,对此他立即去往埃塞俄比亚教区的大教堂,要求即可见到恶魔教会的负责人。
在听完哈度的设想以后,该负责人非常重视,也认为向阿拉伯地区输送恶魔势力是打破该地区长期无法进行基督教传教的阻碍。由于阿拉伯半岛长期干旱,加上多年的滥砍滥发,造成沙漠区域的给水能力低下,绿洲常呈不定型方式在旧河床附近游走,导致游牧民族时常需要进行迁徙活动,且因为资源匮乏,这些游牧民族对外族的谨慎和排外程度颇高。经过400年的传教活动,基督教埃及教区和犹太教区也只是堪堪把阿拉伯行省不到半数的阿拉伯人归化为基督徒,其余阿拉伯人特别是麦加城的阿拉伯贵族们仍旧对基督教排斥有加。
游牧民族的经常迁移与旧有势力的阻碍,使得基督教化的进程缓慢而艰难,而现在有这样一个一神教突然在阿拉伯地区崛起,反而让教会看到了传教的希望。只不过由基督教会出面可能非常麻烦:阿拉伯骑兵正在从西奈半岛至亚美尼亚的广泛疆土上流窜,这时候引入基督教,只会点燃与那个新的一神教之间的决战。由此,恶魔教会负责人、现任撒旦表示,他将派出得力部下,从泰西封潜入麦加,先期设立前哨系统。至于哈度这边,他答应承担下主要教区核心地区的包围工作,对此他额外要求:得到随意进入梵蒂冈教皇图书馆查阅典籍的权力。
对此,现任撒旦并没有立即答应哈度的要求,毕竟针对阿拉伯地区进行全面宗教入侵,是需要召集教会创始家族进行紧急会议的。这里要多说一句:经过2个世纪的艰难开拓,齐克恩家族在美洲再次崛起,现在已经控制了整个北美洲与中美洲大陆所有土著居民的原始崇拜体系,真的可以称为是无冕之王了。就在3年前,当代齐克恩族长,霍特·齐克恩率精锐成员回归恶魔教会,哈度也在当时见证了三族再次聚首的欢庆场面。可以说,要不是当年普雷格·齐克恩大义灭亲地让齐克恩家族最后的火种离开了罗马帝国这片多事的土壤,他们家族现在也不可能达到如此辉煌的水平。
这一次现任撒旦准备从泰西封展开行动,就是看准了齐克恩家族会想要重建所有家族据点这个动作的。说起来,当年另外两族捣毁齐克恩的这些据点时,不但没有破坏其中的建筑结构,还有各种方法堵住了外人进入据点的开口和通道,这使齐克恩家族只需要将通道再次打通,将其中淤泥和碎石挖出,就可以重启这些据点进行使用。
这只能说是三族联盟之间的默契,但即使如此,齐克恩家族还是会要感谢另外两族手下留情,让他们回到这里以后可以快速开展相关行动。
哈度并没有等待太久,仅仅三天后,现任撒旦的手下就来请他前去与会,他也就通过传送烟雾再次进入那个议事大殿——和之前一样,他都已经到了,齐克恩家族的与会代表也还没有到,真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这端架子的习惯完美的遗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