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洛水(3) (2/2)
笔趣阁 www.biquge2.com,水经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昭公二十二年》,晋箕遗、乐征、右行诡济师,取前城者也。京相璠曰:今洛阳西南五十里,伊满外前亭矣。服虔曰:前读为泉。
周地也。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昭公二十六年,赵鞅使女宽守阙塞是也。陆机云:洛有四关,斯其一焉。东严西岭,并镌石开轩,高甍架峰。西侧灵岩下,泉流东注,入于伊水。傅毅《反都赋》曰:因龙门以畅化,开伊阙以达聪也。阙左壁有石铭云:黄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巳,大出水,举高四丈五尺,齐此已下。盖记水之涨减也。右壁又有石铭云:永康五年,河南府君,循大禹之轨,部督邮辛曜,新城令王琨,部监作掾董猗、李褒,斩岸开石,平通伊阙。石文尚存也。
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伊水自阙东北流,枝津右出焉,东北引溉,东会合水,同注公路涧,入于洛。
今无水。《战国策》曰:东周欲为田,西周不下水。苏子见西周君曰: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民皆种麦,无他种。欲害之,不如下水以病之。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是东周受命于君矣。西周遂下水。即是水之故渠也。伊水又东北,枝渠左出焉。水积成湖,北流注于洛。今无水。伊水又东北,至洛阳县南,迳圜丘东,大魏郊天之所,准汉故事建之。《汉书·郊祀志》曰:建武二年,初制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为圜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其外坛上为五帝位。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像紫宫。按礼:天子大裘而冕,祭昊天上帝于此。今衮冕也,坛壝无复紫矣。伊水又东北流,注于洛水。《广志》曰: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也。司马迁谓之人鱼,故其著《史记》曰:始皇帝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徐广曰:人鱼似鲇而四足,即鲵鱼也。
瀍水
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
县北有潜亭,瀍水出其北梓泽中。梓泽,地名也。泽北对原阜,即裴氏墓茔所在,碑阙存焉。其水历泽东南流,水西有一原,其上平敞,古赞亭之处也。即潘安仁《西征赋》所谓越街邮者也。
东与千金渠合。《周书》曰:我卜瀍水西,谓斯水也,东南流。水西南有帛仲理墓,墓前有碑,题云:真人帛君之表。仲理名护,益州巴郡人。晋永宁二年十一月立。瀍水又东南流注于谷,谷水自千金堨东注,谓之千金渠也。又东过洛阳县南。
又东过偃师县,又东入于洛。
涧水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
《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东南注于洛,涧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谷。世谓是山曰广阳山,水曰赤岸水,亦曰石子涧。《地理志》曰:涧水出新安县东南,东入洛,是为密矣。东北流历函谷东坂东,谓之八特坂。《山海纪》曰:北流注于穀。挚仲治《三辅决录?注》云:马氏兄弟五人,共居涧、穀二水之交,作五门客舍,因以为名。今在河南西四十里。以《山海经》推校,里数不殊。仲治所记,水会尚有故居处,斯则涧水也。即《周书》。所谓我卜涧水东者是也。
东南入于洛。
孔安国曰:涧水出渑池山。今新安县西北有一水,北出渑池界,东南流,迳新安县而东南流入于谷水。安国所言,当斯水也。然谷水出渑池,下合涧水,得其通称,或亦指之为涧水也,并未之详耳。今孝水东十里有水,世谓之慈涧,又谓之涧水。按《山海经》则少水也,而非涧水,盖习俗之误耳。又按河南有离山水,谓之为涧水。水西北出离山,东南流,历郏山于谷城东,而南流注于谷。旧与谷水乱流,南入于洛。今谷水东入千金渠,涧水与之俱东入洛矣。或以是水并为周公之所相卜也。吕忱曰:今河南使水,疑其是即此水也,然意所未详,故并书存之耳。
昭公二十二年》,晋箕遗、乐征、右行诡济师,取前城者也。京相璠曰:今洛阳西南五十里,伊满外前亭矣。服虔曰:前读为泉。
周地也。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昭公二十六年,赵鞅使女宽守阙塞是也。陆机云:洛有四关,斯其一焉。东严西岭,并镌石开轩,高甍架峰。西侧灵岩下,泉流东注,入于伊水。傅毅《反都赋》曰:因龙门以畅化,开伊阙以达聪也。阙左壁有石铭云:黄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巳,大出水,举高四丈五尺,齐此已下。盖记水之涨减也。右壁又有石铭云:永康五年,河南府君,循大禹之轨,部督邮辛曜,新城令王琨,部监作掾董猗、李褒,斩岸开石,平通伊阙。石文尚存也。
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伊水自阙东北流,枝津右出焉,东北引溉,东会合水,同注公路涧,入于洛。
今无水。《战国策》曰:东周欲为田,西周不下水。苏子见西周君曰: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民皆种麦,无他种。欲害之,不如下水以病之。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是东周受命于君矣。西周遂下水。即是水之故渠也。伊水又东北,枝渠左出焉。水积成湖,北流注于洛。今无水。伊水又东北,至洛阳县南,迳圜丘东,大魏郊天之所,准汉故事建之。《汉书·郊祀志》曰:建武二年,初制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为圜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其外坛上为五帝位。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像紫宫。按礼:天子大裘而冕,祭昊天上帝于此。今衮冕也,坛壝无复紫矣。伊水又东北流,注于洛水。《广志》曰: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也。司马迁谓之人鱼,故其著《史记》曰:始皇帝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徐广曰:人鱼似鲇而四足,即鲵鱼也。
瀍水
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
县北有潜亭,瀍水出其北梓泽中。梓泽,地名也。泽北对原阜,即裴氏墓茔所在,碑阙存焉。其水历泽东南流,水西有一原,其上平敞,古赞亭之处也。即潘安仁《西征赋》所谓越街邮者也。
东与千金渠合。《周书》曰:我卜瀍水西,谓斯水也,东南流。水西南有帛仲理墓,墓前有碑,题云:真人帛君之表。仲理名护,益州巴郡人。晋永宁二年十一月立。瀍水又东南流注于谷,谷水自千金堨东注,谓之千金渠也。又东过洛阳县南。
又东过偃师县,又东入于洛。
涧水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
《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东南注于洛,涧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谷。世谓是山曰广阳山,水曰赤岸水,亦曰石子涧。《地理志》曰:涧水出新安县东南,东入洛,是为密矣。东北流历函谷东坂东,谓之八特坂。《山海纪》曰:北流注于穀。挚仲治《三辅决录?注》云:马氏兄弟五人,共居涧、穀二水之交,作五门客舍,因以为名。今在河南西四十里。以《山海经》推校,里数不殊。仲治所记,水会尚有故居处,斯则涧水也。即《周书》。所谓我卜涧水东者是也。
东南入于洛。
孔安国曰:涧水出渑池山。今新安县西北有一水,北出渑池界,东南流,迳新安县而东南流入于谷水。安国所言,当斯水也。然谷水出渑池,下合涧水,得其通称,或亦指之为涧水也,并未之详耳。今孝水东十里有水,世谓之慈涧,又谓之涧水。按《山海经》则少水也,而非涧水,盖习俗之误耳。又按河南有离山水,谓之为涧水。水西北出离山,东南流,历郏山于谷城东,而南流注于谷。旧与谷水乱流,南入于洛。今谷水东入千金渠,涧水与之俱东入洛矣。或以是水并为周公之所相卜也。吕忱曰:今河南使水,疑其是即此水也,然意所未详,故并书存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