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随她回家,那样可能更好。
初中时,圆圆还和同学逛了几次街,都是早晨七、八点走,玩到下午五、六点钟才回家。从内心来说,我真是不想让她出去,大街上乱哄哄的,几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能关照好自己吗?但我把情况权衡后,并把安全注意事项和圆圆聊一聊,感觉她的安全意识还是不错的,就痛快地答应了。其实每次她出去玩一天,我都在忍受一天煎熬。尤其她有时忘了给家里打电话,我就担心极了,坐卧不宁,几乎不能做任何事情,所能做的只是心里暗暗祈祷。同时也会生气,准备等她回来好好教训她一顿。但每次一听到门铃响,看到这个小姑娘疯玩一天又让自己平安回来,心里立即就充满感恩和快乐,火气荡然无存。她下次想出去玩,我照样痛快答应。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与其说是锻炼孩子,不如说更是在考验自己。家长应该适当勇敢些,有勇气接受这种考验。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已初中二年级了,学校在寒假要组织一个冬令营,由老师带学生到哈尔滨看冰灯、滑雪。孩子想报名参加,妈妈因为孩子从未离开过自己,认为他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差,不放心,就不让去,说要等到妈妈放假后,由妈妈亲自带他去玩,孩子为此非常不乐意。家长认为反正都是去哈尔滨,都是去看冰灯、滑雪,时间差不多都是一周,妈妈带他去还可以一路照顾他,这有什么不好呢。
这位妈妈的担心当然是有道理的,哪个家长面临这个问题时,都会考虑孩子出去会不会照顾自己,安全不安全等问题。但这样的安排有几个错误:
一是家长没考虑孩子需要社交,需要和同龄人在一起。看冰灯、滑雪只是整个冬令营中的几个点,而孩子的快乐是在和同龄人一起出远门这整个过程中。二是夺走了他的一个锻炼机会。孩子“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差”,不正是由于他一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吗;培养他照顾自己的一个机会现在好不容易来了,家长却又要夺走。三是因为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发生意见冲突,并且最终使孩子屈服于家长的安排,这让孩子觉得他的意见总是得不到尊重;这会让孩子要么逆反心理很重,要么毫无主见,而且也很容易形成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思维方式。
因为有某种顾虑,就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动,家长这样做其实是比较自私的,考虑的是自己的担忧,做决策的依据是让自己放心,而不是让孩子快乐并得到锻炼机会。
放手不是冒险,而是让孩子通过种种实践机会,锻炼胆量和能力,从而也能学会防范危险。如果家长总是怕孩子出意外,总是保护得严严的,将来他真遇到什么事,可能还没有能力和勇气应对。这如同担心孩子摔跤,就不允许他去学习走路,结果是他将来会走得更为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度呵护也给孩子的安全留下隐患。
至于安全问题,家长应该和学校共同探讨,把出行方案好好研究一下,把每个细节推敲好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另外家长平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他学会照顾自己,保护自己。在这个基础上,要尽可能早地让孩子独立去从事各种活动。一旦觉得可行,就高高兴兴地让孩子去做。
我认识一对夫妻,他们自身事业很成功,他们的儿子也极为出色。孩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一直担任班长等重要职务。在高中繁忙的学习中,这个孩子不仅承担了很多学校和班里的工作,还去企业拉赞助,成功地和同学们创办出班刊。我找机会和他妈妈聊了一次,从她的话里却听出了他们作为家长的智慧。如果要概括他们的做法,最基本的就是“让他自己去做”,他们把这件事简直操作得像个奇迹,说来都有些让人难以相信。
孩子上幼儿园时,从幼儿园到他家需要乘三站公交车。到孩子5岁上幼儿园中班时,他们觉得孩子已完全知道该如何从家乘车到幼儿园,而且从公交车上下来不用过马路,站点不远处就是幼儿园,路上的注意事项也讲过多次了,于是家长就提出要孩子早晨自己上幼儿园。傍晚回来时需要到马路对面乘车,家长就只是晚上来接他。
开始几天家长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观察,确认没什么问题了,以后就真撒手了。孩子很安全地度过了整个幼儿园时期。他们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格外成熟。
到孩子7岁时的暑假,他们就让这个小学生独自乘火车10个小时,去看外地的爷爷奶奶。从那开始,孩子就每个假期独自外出,回爷爷奶奶家或到某个地方旅游。孩子去旅游的地方都有可靠的亲戚或朋友,安全地把孩子接到家中,并且能陪孩子在当地玩几天,然后再安全地送上回家的火车。这个孩子也像马宇歌一样,在上小学、中学时就游览了很多地方。
另外,父母也让孩子在家里干很多活儿,凡孩子自己可以做的,绝不帮忙;反而由于父母工作很忙,经常要孩子在家里帮家长的忙。例如,周末或假期让孩子买菜做饭,父母下班回家,晚饭就准备得差不多了。
其实这个孩子的父母并非是那种因忙于个人事业而疏于照顾孩子的人。表面上看,他们在家里有些不作为,其实这正是他们的用心之处。他们不在简单的事情上乱插手,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如何让孩子安全、独立地做事上。
这位妈妈说,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她说,比如让孩子独自上幼儿园这件事,他们提前做了许多论证,把每一个细节反复斟酌,确信孩子掌握了安全常识,在对孩子的安全有把握的情况下,然后才放手的。让孩子独自回爷爷奶奶家及外出旅游也是这样的。而这个过程其实远比自己陪着孩子更难。
我能理解她的说法,这种“不作为”,只是父母表面上得到了解放,实际上他们所经受的心理考验更为强烈,他们忍受的煎熬更多。相反,凡在孩子的事情上大包大揽,甚至在思想上也不让孩子独立的父母,他们表面上付出了很多辛苦,其实他们的思维方式总是以自我为核心,首先满足的是自己的想法,没有认真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独立性需要生长;而是以密不透风的“呵护”和“指导”,占满了孩子所有的成长空间,夺走了孩子一次又一次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到孩子长大了,天性中许多潜在的能力严重退化后,家长却又来抱怨孩子“不懂事”、“没出息”、“懒散”等等。
随她回家,那样可能更好。
初中时,圆圆还和同学逛了几次街,都是早晨七、八点走,玩到下午五、六点钟才回家。从内心来说,我真是不想让她出去,大街上乱哄哄的,几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能关照好自己吗?但我把情况权衡后,并把安全注意事项和圆圆聊一聊,感觉她的安全意识还是不错的,就痛快地答应了。其实每次她出去玩一天,我都在忍受一天煎熬。尤其她有时忘了给家里打电话,我就担心极了,坐卧不宁,几乎不能做任何事情,所能做的只是心里暗暗祈祷。同时也会生气,准备等她回来好好教训她一顿。但每次一听到门铃响,看到这个小姑娘疯玩一天又让自己平安回来,心里立即就充满感恩和快乐,火气荡然无存。她下次想出去玩,我照样痛快答应。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与其说是锻炼孩子,不如说更是在考验自己。家长应该适当勇敢些,有勇气接受这种考验。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已初中二年级了,学校在寒假要组织一个冬令营,由老师带学生到哈尔滨看冰灯、滑雪。孩子想报名参加,妈妈因为孩子从未离开过自己,认为他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差,不放心,就不让去,说要等到妈妈放假后,由妈妈亲自带他去玩,孩子为此非常不乐意。家长认为反正都是去哈尔滨,都是去看冰灯、滑雪,时间差不多都是一周,妈妈带他去还可以一路照顾他,这有什么不好呢。
这位妈妈的担心当然是有道理的,哪个家长面临这个问题时,都会考虑孩子出去会不会照顾自己,安全不安全等问题。但这样的安排有几个错误:
一是家长没考虑孩子需要社交,需要和同龄人在一起。看冰灯、滑雪只是整个冬令营中的几个点,而孩子的快乐是在和同龄人一起出远门这整个过程中。二是夺走了他的一个锻炼机会。孩子“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差”,不正是由于他一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吗;培养他照顾自己的一个机会现在好不容易来了,家长却又要夺走。三是因为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发生意见冲突,并且最终使孩子屈服于家长的安排,这让孩子觉得他的意见总是得不到尊重;这会让孩子要么逆反心理很重,要么毫无主见,而且也很容易形成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思维方式。
因为有某种顾虑,就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动,家长这样做其实是比较自私的,考虑的是自己的担忧,做决策的依据是让自己放心,而不是让孩子快乐并得到锻炼机会。
放手不是冒险,而是让孩子通过种种实践机会,锻炼胆量和能力,从而也能学会防范危险。如果家长总是怕孩子出意外,总是保护得严严的,将来他真遇到什么事,可能还没有能力和勇气应对。这如同担心孩子摔跤,就不允许他去学习走路,结果是他将来会走得更为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度呵护也给孩子的安全留下隐患。
至于安全问题,家长应该和学校共同探讨,把出行方案好好研究一下,把每个细节推敲好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另外家长平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他学会照顾自己,保护自己。在这个基础上,要尽可能早地让孩子独立去从事各种活动。一旦觉得可行,就高高兴兴地让孩子去做。
我认识一对夫妻,他们自身事业很成功,他们的儿子也极为出色。孩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一直担任班长等重要职务。在高中繁忙的学习中,这个孩子不仅承担了很多学校和班里的工作,还去企业拉赞助,成功地和同学们创办出班刊。我找机会和他妈妈聊了一次,从她的话里却听出了他们作为家长的智慧。如果要概括他们的做法,最基本的就是“让他自己去做”,他们把这件事简直操作得像个奇迹,说来都有些让人难以相信。
孩子上幼儿园时,从幼儿园到他家需要乘三站公交车。到孩子5岁上幼儿园中班时,他们觉得孩子已完全知道该如何从家乘车到幼儿园,而且从公交车上下来不用过马路,站点不远处就是幼儿园,路上的注意事项也讲过多次了,于是家长就提出要孩子早晨自己上幼儿园。傍晚回来时需要到马路对面乘车,家长就只是晚上来接他。
开始几天家长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观察,确认没什么问题了,以后就真撒手了。孩子很安全地度过了整个幼儿园时期。他们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格外成熟。
到孩子7岁时的暑假,他们就让这个小学生独自乘火车10个小时,去看外地的爷爷奶奶。从那开始,孩子就每个假期独自外出,回爷爷奶奶家或到某个地方旅游。孩子去旅游的地方都有可靠的亲戚或朋友,安全地把孩子接到家中,并且能陪孩子在当地玩几天,然后再安全地送上回家的火车。这个孩子也像马宇歌一样,在上小学、中学时就游览了很多地方。
另外,父母也让孩子在家里干很多活儿,凡孩子自己可以做的,绝不帮忙;反而由于父母工作很忙,经常要孩子在家里帮家长的忙。例如,周末或假期让孩子买菜做饭,父母下班回家,晚饭就准备得差不多了。
其实这个孩子的父母并非是那种因忙于个人事业而疏于照顾孩子的人。表面上看,他们在家里有些不作为,其实这正是他们的用心之处。他们不在简单的事情上乱插手,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如何让孩子安全、独立地做事上。
这位妈妈说,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她说,比如让孩子独自上幼儿园这件事,他们提前做了许多论证,把每一个细节反复斟酌,确信孩子掌握了安全常识,在对孩子的安全有把握的情况下,然后才放手的。让孩子独自回爷爷奶奶家及外出旅游也是这样的。而这个过程其实远比自己陪着孩子更难。
我能理解她的说法,这种“不作为”,只是父母表面上得到了解放,实际上他们所经受的心理考验更为强烈,他们忍受的煎熬更多。相反,凡在孩子的事情上大包大揽,甚至在思想上也不让孩子独立的父母,他们表面上付出了很多辛苦,其实他们的思维方式总是以自我为核心,首先满足的是自己的想法,没有认真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独立性需要生长;而是以密不透风的“呵护”和“指导”,占满了孩子所有的成长空间,夺走了孩子一次又一次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到孩子长大了,天性中许多潜在的能力严重退化后,家长却又来抱怨孩子“不懂事”、“没出息”、“懒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