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家中谁寄锦书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谢国强作为嘉南监狱改造的积极分子代表,参加了伟人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ㄨ】他的任务,就是和所有的群众代表一起见证那个伟大而圣神的时刻,同时让心灵接受洗礼。明天,他将重获自由,回到砚台山下的那所四合院里……
王广文本打算回到岔河的,但看到武警站岗、首长亲临的架势,又偷偷地跑回了关山,溜进了纪念活动的现场去“凑凑热闹”。
尽管省军乐团的战士们卯足了劲,但对这些刚从稻田里上坎的泥腿子们,军乐演奏实在过于“阳春白雪”。他们的目光不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而在那群城里来的领导和嘉宾们——只有在他们鼓掌的时候,农民们才相跟着拍起巴巴掌,让“热烈的气氛”不至于冷却。
在城里上过学的王广文偶尔能听懂一两支曲目。他庆幸自己做出折回的决定,因为在他那个电都不通的茅草屋里,除了书籍,他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养分可以汲取。这荡气回肠的乐曲,对他来说,不仅是听觉上的盛宴,更是灵魂里的震撼。先烈的革命鲜血在交响乐里流淌,伟人的雄才大略在进行曲里施展……跌宕起伏的演出在群众代表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演出之后,广场上回荡着省领导的讲话——那是一封中央领导的贺信。广文再次在精神世界里腾飞,他为故乡走出的伟大领袖自豪着,为中央领导对嘉苍近百万农民的关怀感动着。他仿佛看到,岔河之滨点燃了彩色的灯带——红彤彤的橘子挂满枝头,黄灿灿的水稻垂着穗儿,绿油油的甘蔗剑指长空……
在各级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一阵秋风把广文带回了现实。广文看看自己粗糙的双手、旧的发黄的半胶鞋、打满补丁的蓝裤子,还有饥肠辘辘的肚子,再看看身旁简朴的群众代表们,广文自嘲地笑了笑——此刻的自己不过是一个纯粹的农民,相较那些台面上的话——他们更挂念乡下的一亩三分地。
“请老首长为伟人纪念馆开馆揭幕……”地委书记大声地宣布。
老首长再次饱含深情地回望了一眼伟人的铜像,可她再也没有站起来。护士慢慢地将她推倒纪念馆门口,地委书记将红红的绸缎交到首长手中。女将军颤抖的双手依旧铿锵有力,红绸遮掩的牌匾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中央领导亲书——“伟人纪念馆”五个大字庄严肃穆。
纪念馆占地不大,展厅共有四个,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音像资料重现了革命领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附近的村民们第一次踏入这神秘的展馆,无不为这个了不起的老乡竖起大拇指。
半小时之后,参观结束。这半个小时对杨泽进来说,放佛过了三年。尽管解说词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他也亲自来过几趟纪念馆熟悉场景,但面对这么多大领导和全国各地的嘉宾,他还是非常紧张。尤其要说普通话,还真让他出了一身大汗。好在有惊无险,领导们对他的解说也还满意。老首长还频频点头,指示纪念馆一定要把革命精神从这里传达出去、发扬下去!
孔省长也难得地开起来玩笑——“没看出来,你们水利局长还是个全能型干部。”
从纪念馆出来,老首长跨过熟悉的南桠河,回到了关山对面的那个“家”。那才是伟人真正的故居,占地不过百平米的三家瓦房、两间茅屋,还有屋后那些四季常绿的樟树、桉树还有竹林。
井还是那口井,树还是那些树,石磨还是那个石磨,可屋子却不再是那个屋子,人也不再是曾经的人了!
“那个屋子……那个屋子现在有人住了吗?”老首长戴上老花镜,没有找到曾经的茅屋。
“首长,没有人住。这是历史文物,我们要保护起来!”地委马书记上前回答道。
“是谁把老房子建成这样的?!”老首长让警卫员提过她随身的行李箱,他从木匣子里找到一本相册,黑白的老照片里伟人故居的模样历历在目,“马书记,我记得五八年我们回来的时候,你也在的吧?那个时候不是这个样子吧?”
“是,首长,当时我在行署工作。因为您老回来的时候,伟人说过一句话‘当年要是把这两间茅屋也盖成瓦房多好呀’……”
“糊涂呀!他当时说的‘当年’是旧社会,现在还是旧社会?一个佃农在旧社会能住这样的房子?这三间瓦房也加高了吧?”
“加高了一点点……”马书记有些惭愧地回答道。
“他二叔还好吗?”老首长询问起伟人的二弟来。
“还好,您一直关心他,年前还从首都邮寄来一些衣物,他也常念叨您!现在二叔的孩子们都承包了不少土地,日子比从前好了。”答话的是关山的镇委书记。
&nb... -->>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谢国强作为嘉南监狱改造的积极分子代表,参加了伟人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ㄨ】他的任务,就是和所有的群众代表一起见证那个伟大而圣神的时刻,同时让心灵接受洗礼。明天,他将重获自由,回到砚台山下的那所四合院里……
王广文本打算回到岔河的,但看到武警站岗、首长亲临的架势,又偷偷地跑回了关山,溜进了纪念活动的现场去“凑凑热闹”。
尽管省军乐团的战士们卯足了劲,但对这些刚从稻田里上坎的泥腿子们,军乐演奏实在过于“阳春白雪”。他们的目光不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而在那群城里来的领导和嘉宾们——只有在他们鼓掌的时候,农民们才相跟着拍起巴巴掌,让“热烈的气氛”不至于冷却。
在城里上过学的王广文偶尔能听懂一两支曲目。他庆幸自己做出折回的决定,因为在他那个电都不通的茅草屋里,除了书籍,他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养分可以汲取。这荡气回肠的乐曲,对他来说,不仅是听觉上的盛宴,更是灵魂里的震撼。先烈的革命鲜血在交响乐里流淌,伟人的雄才大略在进行曲里施展……跌宕起伏的演出在群众代表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演出之后,广场上回荡着省领导的讲话——那是一封中央领导的贺信。广文再次在精神世界里腾飞,他为故乡走出的伟大领袖自豪着,为中央领导对嘉苍近百万农民的关怀感动着。他仿佛看到,岔河之滨点燃了彩色的灯带——红彤彤的橘子挂满枝头,黄灿灿的水稻垂着穗儿,绿油油的甘蔗剑指长空……
在各级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一阵秋风把广文带回了现实。广文看看自己粗糙的双手、旧的发黄的半胶鞋、打满补丁的蓝裤子,还有饥肠辘辘的肚子,再看看身旁简朴的群众代表们,广文自嘲地笑了笑——此刻的自己不过是一个纯粹的农民,相较那些台面上的话——他们更挂念乡下的一亩三分地。
“请老首长为伟人纪念馆开馆揭幕……”地委书记大声地宣布。
老首长再次饱含深情地回望了一眼伟人的铜像,可她再也没有站起来。护士慢慢地将她推倒纪念馆门口,地委书记将红红的绸缎交到首长手中。女将军颤抖的双手依旧铿锵有力,红绸遮掩的牌匾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中央领导亲书——“伟人纪念馆”五个大字庄严肃穆。
纪念馆占地不大,展厅共有四个,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音像资料重现了革命领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附近的村民们第一次踏入这神秘的展馆,无不为这个了不起的老乡竖起大拇指。
半小时之后,参观结束。这半个小时对杨泽进来说,放佛过了三年。尽管解说词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他也亲自来过几趟纪念馆熟悉场景,但面对这么多大领导和全国各地的嘉宾,他还是非常紧张。尤其要说普通话,还真让他出了一身大汗。好在有惊无险,领导们对他的解说也还满意。老首长还频频点头,指示纪念馆一定要把革命精神从这里传达出去、发扬下去!
孔省长也难得地开起来玩笑——“没看出来,你们水利局长还是个全能型干部。”
从纪念馆出来,老首长跨过熟悉的南桠河,回到了关山对面的那个“家”。那才是伟人真正的故居,占地不过百平米的三家瓦房、两间茅屋,还有屋后那些四季常绿的樟树、桉树还有竹林。
井还是那口井,树还是那些树,石磨还是那个石磨,可屋子却不再是那个屋子,人也不再是曾经的人了!
“那个屋子……那个屋子现在有人住了吗?”老首长戴上老花镜,没有找到曾经的茅屋。
“首长,没有人住。这是历史文物,我们要保护起来!”地委马书记上前回答道。
“是谁把老房子建成这样的?!”老首长让警卫员提过她随身的行李箱,他从木匣子里找到一本相册,黑白的老照片里伟人故居的模样历历在目,“马书记,我记得五八年我们回来的时候,你也在的吧?那个时候不是这个样子吧?”
“是,首长,当时我在行署工作。因为您老回来的时候,伟人说过一句话‘当年要是把这两间茅屋也盖成瓦房多好呀’……”
“糊涂呀!他当时说的‘当年’是旧社会,现在还是旧社会?一个佃农在旧社会能住这样的房子?这三间瓦房也加高了吧?”
“加高了一点点……”马书记有些惭愧地回答道。
“他二叔还好吗?”老首长询问起伟人的二弟来。
“还好,您一直关心他,年前还从首都邮寄来一些衣物,他也常念叨您!现在二叔的孩子们都承包了不少土地,日子比从前好了。”答话的是关山的镇委书记。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