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宋成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鼎对流芳百世是不抱多大希望,只能说身为首相,挑着千斤万斤的胆子,赵鼎也不敢尸位素餐,白白浪费机会。
更何况他可是西汉以后,第一位名正言顺的相国,如果不能拿出点实际政绩来,也没法面对天下人。
赵鼎思忖再三,终于点头了。
同样的,很快赵鼎也就后悔了。
“赵相公,这个剿匪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兵部尚书刘子羽满脸为难,苦兮兮的跟喝了苦瓜汁似的。
他已经把干儿子朱熹送到了官家身边,自己年纪也不小了,正准备退休,结果却摊上了这么大的事情,着实让刘子羽为难。
赵鼎思忖少许,便认真请教,“你是知兵的,这个剿匪要怎么办,你心里有数吗?”
刘子羽无奈摇头,“赵相公,说实话,剿匪跟用兵关系不大?”
赵鼎皱着眉头,认真道:“何以见得?”
刘子羽随即道:“赵相,咱们之前剿灭过洞庭湖的水贼,招降过梁山的水寇,也剿灭过福建等地的贼人……斗胆请教,赵相以为,接下来的剿匪,可是和这些举动一样?”
赵鼎又不是傻子,刘子羽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他斟酌道:“以前剿匪,都是派遣精兵强将,大军压过去,自然解决了。只不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整顿,大宋各地,除了少数边境山区之外,并无成百上千的大股匪徒了。”
刘子羽连连点头,总算是说到了根子上。
“剿匪不怕多而怕散,不怕强而怕和!”
刘子羽给赵鼎解释……土匪再多,只要聚集在一起,就不用害怕。因为除了末世的特殊情况,大多数时候,只要官军正常发挥,都能吊打几倍,几十倍的贼人。
可一旦贼人散做满天星,到处都是,找不到,追不上,空有满身力气,不知道往哪里用?那就麻烦了。
因为官军长期驻扎,需要庞大的开销。
这边财政压力巨大,那边找不到敌人,还时常被偷袭,不断死伤将士,对整个军心的影响,简直难以言说,就算是超级大国也扛不住啊!
再有,一旦匪类占据人和,和当地百姓如鱼得水,那就更麻烦了。
此刻的大宋,的确是没有了那种动辄成千上万,能够啸聚一方的强大土匪。
因此想要剿匪,就要对付那些几十人,上百人,藏在深山老林,狡诈顽强的悍匪……说句不客气的,这里面有多少世代落草的?
赵鼎眉头拧成一个大疙瘩儿。
“刘尚书,这么说光是派兵不行了?”
刘子羽摇头,“自然是没用的,劳民伤财不说,还会折损朝廷威望。这一点岳王爷也是知道的,他的方略里面,肯定没写这个。”
赵鼎无奈点头,“他倒是说了,要选派精兵强将,前途突袭,除掉土匪。”
刘子羽突然神情古怪,忍不住苦笑起来。
“赵相公,话虽然如此,可这只是军中要做的,朝廷却还要更多的事情配合才行。”
“是吗?”赵鼎好奇道:“是粮草,还是钱财?”
“不,不是。”刘子羽道:“想要剿匪,关键就在人心。说来说去,是要让下面的百姓配合朝廷,赵相,你想想,这是多大的功夫?”
赵鼎彻底无语了。
他执掌政事堂这么多年,还有什么想不通的,稍微一点,也就明白了。
剿匪这件事,拼的不是兵强马壮,而是拼社会的动员能力,是考验管理水平……你要是有一道命令,就让几百万人都老实待在家里的本事,想要剿灭土匪,反掌之间。
或者干脆说,能强到那种程度,也就没人敢啸聚山林,充当土匪了。
说来说去,还是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赵鼎意识到了真正的难题在哪里。
所谓皇权不下县,这个历代的毛病,也就不要说了。
光是大宋本身,为了加强皇权,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搞得那些骚操作,就让人头疼了。
吹嘘大宋富裕冠绝古代的人不在少数,还有人算什么大宋的文治如何如何了得……这些人或许忘了,大宋多的是国库财政收入,而把财政收入等同百姓富裕,如果能说得通,大约就可以拿个炸药奖了。
其实相当程度上,财政收入越多,代表百姓手里剩下的越少,民生甚至是更加艰难。
自从秦汉开始,两千年间,中原大地都是农业时代,农业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增长缓慢,甚至长期停滞。
有过统计,两千年间,财富只增加了区区一倍。
只有进入了工业化之后,财富才开始爆炸增长,所以儒家说天下之财有定数,朝廷拿的多了,百姓自然就少了。
这话其实是对的,只不过他们眼中的百姓不包括普通人罢了。
弄清楚这件事情,也就明白了,大宋长期是以牺牲地方为代价,拼命供应朝廷,满足上面的开支,搜刮天下财富,供养出那么几个繁华都市。
至于京城之外……你是哪一旗?你有通天纹吗?
所以说,剿匪的第一步,就要强化地方财政。
“看起来要给下面更多的钱粮了!”赵鼎自言自语。
刘子羽却是一笑:赵相,光是给钱就行了?”
赵鼎大惊,还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
“赵相公,现在地方的官制,能接得住吗?钱发下去了,有谁来执行?”
赵鼎再度无语,大宋地方的权力划分,的确跟火车碾过的乐事薯片似的,碎到了极点。
大宋在地方上,是存在路一级的行政单位,有点类似后世的省。
但是对不起,路的最高长官叫转运使,顾名思义,就是把地方的钱粮转运到朝廷,说白了,就是个征税的。
虽说后来转运使权柄不断增加,但是根本职责还是没变。
尤其是在抗金过程中,赵桓最缺的就是钱粮。
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转运使,都得到了升迁重用,还有不少人步入政事堂。
除了转运使之外,还有比较重要的地方官就是经略安抚使,由于各地的名号权限地位不同,叫法也有差别,大约就是个管军的,统称帅司。
... -->>
赵鼎对流芳百世是不抱多大希望,只能说身为首相,挑着千斤万斤的胆子,赵鼎也不敢尸位素餐,白白浪费机会。
更何况他可是西汉以后,第一位名正言顺的相国,如果不能拿出点实际政绩来,也没法面对天下人。
赵鼎思忖再三,终于点头了。
同样的,很快赵鼎也就后悔了。
“赵相公,这个剿匪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兵部尚书刘子羽满脸为难,苦兮兮的跟喝了苦瓜汁似的。
他已经把干儿子朱熹送到了官家身边,自己年纪也不小了,正准备退休,结果却摊上了这么大的事情,着实让刘子羽为难。
赵鼎思忖少许,便认真请教,“你是知兵的,这个剿匪要怎么办,你心里有数吗?”
刘子羽无奈摇头,“赵相公,说实话,剿匪跟用兵关系不大?”
赵鼎皱着眉头,认真道:“何以见得?”
刘子羽随即道:“赵相,咱们之前剿灭过洞庭湖的水贼,招降过梁山的水寇,也剿灭过福建等地的贼人……斗胆请教,赵相以为,接下来的剿匪,可是和这些举动一样?”
赵鼎又不是傻子,刘子羽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他斟酌道:“以前剿匪,都是派遣精兵强将,大军压过去,自然解决了。只不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整顿,大宋各地,除了少数边境山区之外,并无成百上千的大股匪徒了。”
刘子羽连连点头,总算是说到了根子上。
“剿匪不怕多而怕散,不怕强而怕和!”
刘子羽给赵鼎解释……土匪再多,只要聚集在一起,就不用害怕。因为除了末世的特殊情况,大多数时候,只要官军正常发挥,都能吊打几倍,几十倍的贼人。
可一旦贼人散做满天星,到处都是,找不到,追不上,空有满身力气,不知道往哪里用?那就麻烦了。
因为官军长期驻扎,需要庞大的开销。
这边财政压力巨大,那边找不到敌人,还时常被偷袭,不断死伤将士,对整个军心的影响,简直难以言说,就算是超级大国也扛不住啊!
再有,一旦匪类占据人和,和当地百姓如鱼得水,那就更麻烦了。
此刻的大宋,的确是没有了那种动辄成千上万,能够啸聚一方的强大土匪。
因此想要剿匪,就要对付那些几十人,上百人,藏在深山老林,狡诈顽强的悍匪……说句不客气的,这里面有多少世代落草的?
赵鼎眉头拧成一个大疙瘩儿。
“刘尚书,这么说光是派兵不行了?”
刘子羽摇头,“自然是没用的,劳民伤财不说,还会折损朝廷威望。这一点岳王爷也是知道的,他的方略里面,肯定没写这个。”
赵鼎无奈点头,“他倒是说了,要选派精兵强将,前途突袭,除掉土匪。”
刘子羽突然神情古怪,忍不住苦笑起来。
“赵相公,话虽然如此,可这只是军中要做的,朝廷却还要更多的事情配合才行。”
“是吗?”赵鼎好奇道:“是粮草,还是钱财?”
“不,不是。”刘子羽道:“想要剿匪,关键就在人心。说来说去,是要让下面的百姓配合朝廷,赵相,你想想,这是多大的功夫?”
赵鼎彻底无语了。
他执掌政事堂这么多年,还有什么想不通的,稍微一点,也就明白了。
剿匪这件事,拼的不是兵强马壮,而是拼社会的动员能力,是考验管理水平……你要是有一道命令,就让几百万人都老实待在家里的本事,想要剿灭土匪,反掌之间。
或者干脆说,能强到那种程度,也就没人敢啸聚山林,充当土匪了。
说来说去,还是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赵鼎意识到了真正的难题在哪里。
所谓皇权不下县,这个历代的毛病,也就不要说了。
光是大宋本身,为了加强皇权,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搞得那些骚操作,就让人头疼了。
吹嘘大宋富裕冠绝古代的人不在少数,还有人算什么大宋的文治如何如何了得……这些人或许忘了,大宋多的是国库财政收入,而把财政收入等同百姓富裕,如果能说得通,大约就可以拿个炸药奖了。
其实相当程度上,财政收入越多,代表百姓手里剩下的越少,民生甚至是更加艰难。
自从秦汉开始,两千年间,中原大地都是农业时代,农业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增长缓慢,甚至长期停滞。
有过统计,两千年间,财富只增加了区区一倍。
只有进入了工业化之后,财富才开始爆炸增长,所以儒家说天下之财有定数,朝廷拿的多了,百姓自然就少了。
这话其实是对的,只不过他们眼中的百姓不包括普通人罢了。
弄清楚这件事情,也就明白了,大宋长期是以牺牲地方为代价,拼命供应朝廷,满足上面的开支,搜刮天下财富,供养出那么几个繁华都市。
至于京城之外……你是哪一旗?你有通天纹吗?
所以说,剿匪的第一步,就要强化地方财政。
“看起来要给下面更多的钱粮了!”赵鼎自言自语。
刘子羽却是一笑:赵相,光是给钱就行了?”
赵鼎大惊,还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
“赵相公,现在地方的官制,能接得住吗?钱发下去了,有谁来执行?”
赵鼎再度无语,大宋地方的权力划分,的确跟火车碾过的乐事薯片似的,碎到了极点。
大宋在地方上,是存在路一级的行政单位,有点类似后世的省。
但是对不起,路的最高长官叫转运使,顾名思义,就是把地方的钱粮转运到朝廷,说白了,就是个征税的。
虽说后来转运使权柄不断增加,但是根本职责还是没变。
尤其是在抗金过程中,赵桓最缺的就是钱粮。
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转运使,都得到了升迁重用,还有不少人步入政事堂。
除了转运使之外,还有比较重要的地方官就是经略安抚使,由于各地的名号权限地位不同,叫法也有差别,大约就是个管军的,统称帅司。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