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2.com,新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果我们有立场的话,我们的立场就是中立!

    ——《汴京新闻》评论员

    王安石给皇帝见过礼后,抬头就看到放在御案上的报纸,又看了石越一眼,便知道皇帝和石越肯定在谈论《汴京新闻》的事情。

    石越给王安石行过礼,站到一边。就听赵顼笑道:“丞相此来,有什么事吗?”

    王安石答道:“陛下,臣是为了这《汴京新闻》而来。”

    赵顼笑了笑,说道:“这倒巧了,朕刚刚就和石卿在说这事。石卿,你把刚才的事向丞相说一遍吧。”

    石越应了一声,便又把之前讨论的事情,和王安石细细说了一遍。

    王安石一边听,一边思考。等石越说完,他立即就清楚皇帝和石越的想法了,当下皱了皱眉,说道:“陛下,臣以为定下条例管制,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任由他们这么非议朝政,只怕终有一天,朝廷大事,要受流俗影响。圣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人公然点评朝政得失,虽目下看来无大不妥,但长久看来,终会有隐患。若要议订条例,应当在条例中对严厉禁止此等事。”

    石越心里却始终有一个维护言论自由之心,见王安石这些说,心里不由有些急,也说道:“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虑,虽不无道理。但治国之道,当刚柔相济,徒以刚强,必将自折。况且士民与天子,若连为一体,则国家昌盛,若互相猜忌,则亡国可待。故民者水也,当因势利导,物有利弊,当取其利而防其弊,不必因噎废食。自古奸滑之吏,欺上瞒下,御史之设,不能尽数绳之以法,有报纸从中监督,只需事先有法令约束,使其言必有据,不敢造谣诽谤,则未必不可得其利。若一意禁止,则是使上下相隔,非上策也。况孔子虽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然孔子教弟子三千,未必不言政事,孟子在稷下,亦未必不言政事,此皆圣人权变之道,后之学者,也不必徒守经文。”

    王安石见他说到“徒以刚强,必将自折”,心里不由一格,倒似觉得石越在讽刺自己一般,但细揣石越语气,却挺诚恳。他想起宣德门前之事,暗暗叹了口气。自己若一意执着,倒似自己有什么要欺上瞒下之事,怕让皇帝知道一般。当下不再争执,说道:“石越所说也不无道理。臣以为可着中书省、礼部、刑部、翰林学士共议,制《皇宋出版条例》,再下廷议,颁发执行。”说完这话,他自己也有点觉得自己变了许多。

    石越见王安石退步,也说道:“臣以为丞相所言有理。”在石越来说,只要《皇宋出版条例》颁布,不管其中管制了什么,最起码的,是官方认可了报纸的存在,这一点的意义就是非凡。至于其中有所限制,不仅可以辩论,以后也是可以修改的。

    而仅以这一点来说,那么桑充国的《汴京新闻》也是知道,所以在传出来朝廷有意制订《皇宋出版条例》之后,《汴京新闻》的社论立即表示欢迎。

    虽然新党中也有人在担心《汴京新闻》会在以后借民意攻击新法,为新法的执行增添许多麻烦,但是大家也知道王安石自白水潭之狱后,政治威信大受打击,这时候在无关紧要的《汴京新闻》上再次激化与石越、桑充国的矛盾,是相当不智的。

    何况石越等人动辄以“言者无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借口,而皇帝本人对此也颇有兴趣,再去争执,实在不见得能讨得好去。这个道理,便是王安石心里也明白的。加上还有许多读过书,却没有机会做官,或者官职卑微,或者颇受打压,不能对朝政发表意见,心里却老想着“以天下为已任”的士大夫,这时候突然发现报纸这个东西,可以让他们说出心中想说的话来——这一批潜在的支持者的力量,实在也是不可小视的。

    在这种情况下,新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保马法》、《市易法》的制订之中。王安石此时并不知道,王韶已经在西北取得军事上的大胜利。否则的话,他只要把《皇宋出版条例》稍稍牵制一下,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但是,此时报捷的使者,依然还在路上。

    五月一日,虽然冯京与石越极力反对,《保马法》与《市易法》依然写出草案,上呈皇帝御览,皇帝当天即御批二府三司诸寺监、翰林学士共同讨论。

    五月二日,崇政殿,石越上《保马、市易二法情弊札子》,预言保马、市易二法推行后可能出现的弊端,而文彦博、吴充分别上《官不与民争利札子》、《保马法事繁弊多札子》,明确表示反对。

    赵顼对于石越反对二法,显得相当的不满,听石越读过札子,沉着脸说道:“石卿,诸事未行,卿岂能未卜先知?莫须有之事,怎么可以用来反对朝廷大事。”

    石越早就料到皇帝会不高兴,也并不怎么着急,出列答道:“陛下,臣并不是反对保马法。”

    他这话一出,真是满朝哗然,刚才读的札子反对之意非常明显,转口就说自己不是反对保马法,未免过份。冯京等人侧目而视,连王安石都惊诧莫名。马上有御史蠢蠢欲动,想要弹劾石越举止失度,言辞矛盾,失大臣体了。

    赵顼也奇道:“你这不是反对,又是什么?”

    石越恭身答道:“谋国如对弈,其理相同,未虑胜先虑败。若保马法之利,臣虽愚亦知,然其可能出现的弊端,亦不可不察。臣不是反对保马法,而是希望能谨慎从事。臣列举可能出现的弊病,是希望执政能够三思,想一想施行二法后,可能出现的这些弊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和取得利益相比,孰轻孰重。万一弊病尽现,而利不能收,又当如何。臣虽然不能未卜先知,但知道用兵与谋国,都要先庙算廷议,趋利避害,庙算之时,害与利等,亦不当实行。现在廷议二法,丞相言其利,微臣言其弊,陛下与诸大臣可以权衡利弊。臣拾遗补缺而已,非敢决断机务也。至于市易法,臣以为有百害而无一利,实不足道。”

    他这话说来说去,其实还是反对,不过是说得委婉一点,表明自己并无成见,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

    石越虽然表明一个中立的态度,但是文彦博、吴充却没有这么多顾忌,各自出列,断然说道:“臣反对保马、市法二法之意甚明。”二人对石越的委婉颇有不满。

    接下来便是王安石新党与文彦博等人唇枪舌剑,新党大谈二法之利国利民,可以为国家省多少开支,可以如何如何方便百姓;旧党则无非君子不言利,为政在清要,二法事繁弊多,说不扰民,是自欺欺人,说到利国,则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双方争执不下,一直争到中午,还有说不完的口水,石越袖手旁观,不发一言,皇帝也难下判断,只好宣布退朝改日再议。

    众人退出崇政殿后,因为轮到冯京轮值,石越便与冯京一起往中书省走去。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自己,石越回头一看,却是文彦博。当下连忙施了一礼,问道:“文大人有何指教?”

    文彦博冷笑了一下,说道:“石大人,指教不敢。只是石大人虽然有经济治国之材,风骨却不让人佩服。为人臣子的,若明知某事不妥,当以死谏,岂可以柔媚行之?”

    石越心里有点气恼,暗道你凭什么来教训我,口里却只不动声色的说道:“文大人所说虽然有理,但是凡事过刚易折,刚柔相济,比起一勇之夫,更显难能可贵。何况若以保马法而论,保马法之弊虽然让在下顾虑良多,然而保马法之利,亦让人不能不心动。是非对错,我也并无把握。如果仅仅因为看到弊端,就断然否定,不敢有所作为,这种行为,似勇实怯,我也不能苟同。”

    他这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让文彦博哑口无言,当时就有许多旁听的官员在一边暗暗点头,对石越刚才不能坚持己见产生的误解,立即就扭转过来了。

    冯京也笑道:“老夫刚才差点也误会子明了。真想不到子明有此等胸襟,佩服,佩服。”

    他这话虽然是夸石越,却也是给文彦博一个台阶,意思是你看走了眼并不奇怪,我也一样。文彦博岂有不知之理,但心里对石越刚才说话语气,也有几分着恼,特别石越说他“不敢有所作为”、“似勇实怯”,他听起来实在是很不舒服,当下只抱拳道:“老夫孟浪了。”

    石越微微一笑,答了一礼,说道:“哪里,文大人的风骨,也是在下所敬佩的。”

    这一番对答,很多内侍还在场,自然有人会一字不漏的传到皇帝耳中。说起来石越倒应该感谢文彦博这么当众指责。不过同样的话,传到王雱的耳里,却只是加深了他对石越是“伪君子“的印象。

    就在第二天,五月三日的清晨,一骑快马从万胜门飞驶而入,清脆的马蹄声踏破了汴京清晨的宁静,却也给王安石送来了雪中之炭。

    中书省今日正当王安石轮值,王安石一边默读着保马法和市易法条例,一边想着石越提指出的那些可能出现的弊端。虽然口里不说,但是王安石对于文彦博说什么“君子不言利”是不屑一顾的,但是对于石越提出的一条条似乎亲眼目睹的弊病,心里却不能不引起警觉。在中书省讨论时,石越就多少提到过一些,但是远不如他在给皇帝的札子中说得那么详细——这让王安石对石越颇有点不满。但不满归不满,那一条条的弊病,总让他心里不能塌实。

    想到这里,王安石不由看了一眼正在自己房里阅读文书的石越,虽然低着头,可是白皙的脸上,和三年前初见相比,竟是多了几分坚毅与自信。王安石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这个年青人无论如何,也是一个真正的人材!可惜和自己不能同心协力。

    正在出神之间,忽然有人进来禀道:“丞相,西北王韶有使者来了。”

    他声音太大,一下子连石越这些在自己房中办公的人都听到了,无不抬起头来聆听。兵者,国之大事也。王韶来的消息,无论好坏,都是大事。

    王安石心里一惊,问道:“快召进来,难道西边……”他最害怕的,还是西北军事失利,军事的哪怕小小的失利,也是略显文弱的大宋不能承受之重。

    石越早已走了过来,笑道:“丞相不必担心,必是好消息无疑。”

    众人都疑惑的望了石越一眼,不知道他为什么敢下此断语。王安石也问道:“子明又如何知道?”

    石越笑道:“若是坏消息,沿路的州郡一路传一路,他们的消息肯定在王韶的使者之先,岂能等到王韶的使者都到了京师,各州郡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他这话说得也有几分道理,王安石点了点头,略定心神,说道:“等使者进来就知道了。”

    话音刚落,使者就进来了,给王安石请个安,说道:“奉王将军命,递交奏书与丞相。”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份奏折来。

    王安石一边接过奏折,一边看使者神色轻松,眉宇间略有喜色,心里更加放心,说道:“你远来辛苦,先回驿馆休息,到时候自有人给你回文,不过你也别出驿馆,若有事要问,会有人来找你。”

    使者答应一声,告退而去。

    王安石这才回到案前,折开奏书,见上面写着:“……臣已拓地一千二百余里,招附三十余万口。方整饬军事,引兵而西,破蒙罗角、抹耳水巴诸羌,指日可待,诸夷既破,西征可平……”当下哈哈大笑,说道:“果然不出子明所料,我立即面圣!”

    不过几个时辰的功夫,王韶在西北取得的功绩就传遍了汴京。

    石越看着高兴得走来走去,喜形于色的赵顼,心里暗暗感叹,王韶的所谓功劳,不过是单骑说服了一个部落投降,并无半点武功可言,当汉强大之时,司马相如以一词臣,持节招附蛮人部落数以十计,亦不过平常之功,相比古人,实在不足道。但是放在此时,却已经是大宋数十年来第一次在边功方面的“进取之功”了。

    赵顼却不知道石越这些想法,他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虽然这个好消息不过是西北恢复河、湟进而图取西夏的第一步而已。

    好半晌,依然略显年轻的皇帝才说道:“以王韶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使,下诏褒奖。归顺的青唐大首领,赐封西头供奉官,他们想姓包,就依他们,赐姓包氏。至于如果安置,中书与枢密共议。”

    王安石答道:“遵旨。”他心情也不错。

    赵顼笑道:“看来人材不可闲置呀,王韶这样人材,若是闲置,怎么会知道他有这等胆略。这也是丞相有识人之明,推荐有功。丞相力主其事,若论首功,当归丞相。”

    众人都轰然称是,连文彦博也不好说什么。其实他满肚子气,王韶捷报,不送枢密,直送中书,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王安石答道:“臣不敢居功,这是皇上用人得当,方能使臣子人尽其材。”

    赵顼笑道:“古往今来,能用人者,方为英主。汉武帝、唐太宗,都是能用人,才能其成功业。”他从小到大,最仰慕的,就是这两个皇帝的功业,总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更胜过此二人。

    王安石却不以为然,说道:“唐太宗不论,汉武帝的见识臣以为是很低下的,他所用之人,不过是卫青、霍去病,以文景之基业,让天下户口减半,也不能灭匈奴。”

    赵顼看了石越一眼,石越论西汉功绩甚详,想起石越以前说过的话,当下顺口说道:“这只能怪汉武帝自己喜欢夸饰奢侈。他对功拓边的功绩,不可以抹杀的。天下户口减半,和开拓无关。”

    王安石和皇帝在师友之间,说话却没什么顾忌,当下不服气的说道:“多欲不能害政,齐恒公也很奢侈,可是方略得当,齐国治理得很好。”说来说去,又说到他王安石治国的中心思想上去了:开源而不节流。

    赵顼不以为然,说道:“汉武帝不能和齐恒公比,汉武帝多欲,不仅在内政上,他攻击匈奴是对的,但是因为一马之故,劳师万里,死者数以万计,视人命如草芥,这才使天下户口减半。朕不取他这一点。为政者,当以仁者为先,以爱民为务。”

    他这一番话,众臣都知道是石越在《历代政治得失》中所鼓吹的,文彦博虽然对石越仍有芥蒂,但是一来这番话他听得顺耳,二来皇帝在这点上和王安石观点不合,让他觉得很出气。当下带头说道:“陛下英明,能以爱民为务,此大宋之福,天下之幸。”

    这一夸奖,众臣子都哪里敢落后,一声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