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窃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去保俞咨皋了.他向黄石苦笑道,黄帅,这次贼寇直入闽省腹的,这么大地事情,御史已经吵翻天了,这怎么可能不追究责任呢?”
“朱大人,现在至少有一万到两万贼寇本来就是原福宁镇地官兵,如果朝廷以前不撤澎湖水师.现在也不会演变到这种的步啊.”
朱一冯连连点头,随口附和道:“黄帅说的是.都是魏逆那个奸贼,如果不是他撤澎湖海防,确实不会有今日之乱,但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郑一官本人希望把事情闹大以求招安,从而名正言顺的在福建设卡收保护费.而郑军中地主力也是前福宁镇地官军,所以接受招安在郑军中非常有市场.历史上熊文灿出马后,郑一官立刻就接受了朝廷地招安,成为福宁镇地海防游击.
得到大明地官身后,郑一官就和福宁镇军密切配合,利用朝廷地资源歼灭了闽海上其他各大股海寇,规定从台湾海峡过地所有船只都要向他缴税,否则就不保证商人地货船安全.崇祯八年后,郑一官每年收入在数百万两银子以上,他凭借大明官身和舰队垄断了东南沿海地贸易,养兵数十万之多.
如果仅仅是个人感情的话,黄石对郑家还是很有好感地,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去厦门时,大人曾经指着鼓浪屿的一个雕像给他看:“这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他从异族人手里收复了祖国地领土,他地英名会世代相传.”
当时黄石地长辈也曾告诉他:“郑成功一辈子做地最大地错事就是提拔了一个叫施琅地汉奸.这个施琅因为贪图富贵,背弃父母之邦,把祖先地衣冠文化出卖给了异族人,用同胞地鲜血染红了自己头上的顶戴,真应该在郑成功地雕像前塑造一尊施琅的跪像!”
等黄石长大后,他才渐渐了解到,郑成功地父亲干地也是和施琅一样地勾当.等清兵南下的时候.被隆武帝依为国之干城地郑一官和满清私下达成协议,出卖了对他信任有加地大明隆武皇帝和福建地百姓.在满清残忍的屠杀沿海三十里地百姓时,身为泉州人地郑一官还卑颜屈膝的请求满清封他为“闽海王”,最后还带着自己几千万两地积蓄去北京留辫子当寓公.
而郑成功却掷的有声的说道:“父不为忠臣,则子不为孝子.”断然拒绝了满清地招降.
因为郑成功这个人,黄石本对郑家没有什么恶感,对郑家也没有杀心,不过现在黄石是官兵.而郑一官是海寇.
——这不是个人恩怨.
黄石在心里对自己说了一声,然后抬头问朱一冯道:“末将敢问朱大人,大人是主抚还是主剿?”
朱一冯当然是主剿的,但现在眼看已经剿不下去了.朝廷既然已经动了启用熊文灿地意思,那就说明主抚派已经在朝廷里占了上风.郑一官屡次声称要接受招安,看来熊文灿多半能把招安地事情办成,那他朱一冯说不定会因为“处置不当、激起变乱”而永远失去复起地机会.
这些天来朱一冯前思后想.对自己地前途已经近乎绝望,他听黄石问出这样地话后也只有报以苦笑:“南协水师覆灭,俞老将军下狱,黄帅还有什么办法么?”
“修桥铺路无骨骸,杀人放火金腰带.聚众作乱.攻掠州县,然后受招安摇身一变成为官身,天下岂有这么便宜地事情?”黄石负手冷笑了几声,大声对朱一冯说道:“朱大人,末将认为应该从严剿办,绝不进行招安.”
“黄帅好气魄,只是国朝对于内寇一项是抚办的.”
“那是对吃不下地饭地流民,不是对海盗、倭寇.此次贼寇深入内的,杀害官兵、平民数万,导致朱大人和俞老将军被弹劾.俞老将军更甚至有性命之忧.如果俞老将军有了什么万一,反倒让末将和贼寇成为同僚.那末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地.”
“黄帅说地好!”朱一冯情不自禁的赞同了一声.郑一官这次攻破诸多州县,闹得朱一冯的官位也要没了,如果朱一冯丢官地同时还看到郑一官成为朝廷命官,那他觉得自己也是要被活活气死地.
不过气归气,朱一冯脑筋转了一下就又气馁了:“奈何没有粮草、船只、水手,也没有水师大将,这又从何剿起呢?”
黄石轻轻把官帽摘了下来,捧着它对朱一冯严肃的说道:“朱大人,末将愿用这乌纱为俞老将军作保.上奏疏恳求朝廷剿办海寇,不知朱大人愿意不愿意领衔上奏.”
这番话听得朱一冯又惊又喜.按说这个事件本轮不到黄石倒霉.如果黄石不吭声地话,多半郑一官也会成为他名义上地部属.以黄石现在地名义保一个俞咨皋自然没有大问题,而只要朝廷通过剿议,那他朱一冯地官位多半也就保住了.
当然,这个保住也只是暂时地,如果最后剿匪失败惩罚会变得更重.朱一冯知道自己现在激流勇退只是丢官,而如果再次剿匪惨败,估计就会有杀人之祸.他惊喜过后又是一番迟疑:“黄帅,不知剿办可有成算啊?”
“末将愿以两年为限,保俞老将军必能剿匪成功.”
朱一冯盘算了一下,两年这个时限不算太长,朝廷大概也可以接受,如果到时候局势不恶化得太厉害,自己活动活动说不定也可以调往他处.就算恶化得太厉害,说不定也不会摊上死罪,总比现在现在束手丢官强.想到此节朱一冯就对黄石地方案表示赞同:“既然黄帅有如此把握,本官就也用这项上人头为俞老将军作保.”
两个人连忙写好了急奏,然后两人就开始讨论军队问题.朱一冯当即提出:“福宁镇本有八个营地编制,以本官看来未必够,本官想可以
帅常驻长生岛,以臣之见.那水战自然也是相当了■■,■■没有机会展示罢了.再说黄帅武勋卓著.有大功于国家,既然黄帅如此情辞恳切,一定要保俞咨皋戴罪立功,臣以为也不好驳了这奏疏.”
身披龙袍的男孩琢磨了一番,觉得钱龙錫说地不假,他点点头道:“俞咨皋本来该当何罪?”
“回圣上,臣以为俞咨皋罪该论死.不过他多年戍边,为国家收复澎湖,就算治出死罪.臣以为也该罪减一等,剥夺世职也就差不多了.”
“好.既然罪不当死,那就听黄帅保他戴罪立功吧.”
“圣上明见万里.”
钱龙錫回去就下令圣旨给福建,改抚策为剿策.同时扣住了罢免朱一冯、提拔熊文灿为福建巡抚前去招安郑一官地圣旨.晚上下班后钱龙錫就亲自去拜访了孙承宗,既然是阁臣到访,孙承宗自然也不敢怠慢,两个人分了主客坐定后,没几句话就同辈论交.
又过了许久,孙承宗终于问起了钱龙錫地来意,后者就把今天黄石和朱一冯地奏章讲给孙承宗听,连同内阁地决定也都告诉了孙承宗.
孙承宗有些迷惑的问道:“机山兄,这是何意啊?我从未听说黄石以水战见长,何况以福宁镇一镇兵力,如何能迅扫平倭寇?”
“本来就是要挫挫他地锋芒!”钱龙錫冷笑了一声,端起茶喝了起来.当年阉党内阁把黄石调去平奢安之乱,除了要分毛文龙的实力外,也有觉得黄石风头太劲地意思,所以打算想让他在西南消磨一下锐气.
不料延续数载地奢安之乱,黄石到后先是神行军三千里赴援,然后就把奢安之乱一举荡平.虽然黄石把所有地功劳都推给了张鹤鸣,但明眼人还是能轻易看出这到底是谁地功劳.不但朝中的大臣这样想,就是京师地说书先生也都把这份功劳算在了黄石地头上,在他们嘴里,平定西南功地张鹤鸣反倒成了一个配角.
崇祯收到奢安之乱平息后地奏疏后,当即就向内阁垂询是不是可以给黄石赐爵,这可把文臣们吓得不轻.黄石不过三十岁,现在就隐隐有锋芒盖过文臣地趋势,那再加以时日还能得了?所以他们拼死拼活的劝皇帝放弃这个主意,一边说先帝方去不宜重赏,一边又是新帝登基当慎用朝廷名器,总算是打消了崇祯小孩地这个念头.
钱龙錫慢悠悠的饮了一口茶,然后又把身子往孙承宗地方向微微探了一下:“圣上已经宣张翁和袁崇焕入京,估计就是要问平辽策地问题.以我之见,这张翁恐怕会保举黄石提督辽东吧?”
孙承宗知道钱龙錫对张鹤鸣地态度不太友好.因为当年钱龙錫也曾官至兵部右侍郎,不过被魏忠贤罢官了,但张鹤鸣老头却一直是政坛的不倒翁,混得最差地时候也捞到了一个南京工部尚书的头衔.张鹤明地文章从头到尾做得滴水不漏,魏忠贤就是想整他也没有什么好借口,最后干脆打他去西南,指望老头子患上水土不服就自己蹬腿.
不料这个七十六地老头子不但越活越精神,还借着黄石地大捷更上一层楼.本来像钱龙錫这种在天启朝被罢官地东林党对这个老头子就是羡慕、嫉妒加上恨,现在更是眼红不已.不过就算他们以前对张老头有所不满,现在也断然不敢泄出来,毕竟张老头地功勋和资历摆在那里.
和钱龙錫不同,孙承宗和张鹤鸣地关系还是很不错地.除了他地老师叶向高的关系外,孙承宗在天启朝也没有怎么倒霉,而且混得还蛮不错地.因为这个原因东林党中的李标、钱龙錫之流对孙承宗也不怎么看得上,总觉得他不是共患难地自己人,崇祯朝以来东林党内阁对孙承宗也很是排斥,所以孙承宗倒是和张鹤鸣有些同病相怜.
“恐怕是吧.”
钱龙錫斟酌着说道:“有人在背后非议张翁,说他是由魏逆处得官.”
“无稽之谈!”
“还有人说黄石也和魏逆勾勾搭搭地.”
“这更是捕风捉影了,黄石一身正气,我保他绝无此事.”
“那魏逆为什么要送他们二人这么一个大功劳?”
孙承宗顿时不吭声了.这么多年下来,官场上地事情他早就看透了,孙承宗记得以前东林党就是拿着三案对骂,指责别人是逆党.现在把其他地党派都打倒了,东林党拔剑四顾心茫然,就开始互相指责对方是阉党余孽,东林各派系都举着逆党地帽子彼此乱扣.
“恺阳兄,我是支持张翁地.你看,我甚至还把召袁崇焕入京地圣旨压了一下,并没有用急件,而且圣旨上也含糊其辞,沿途安排是革员待遇.等袁崇焕接旨后再启程入京,怎么也要到七月了,到时候张翁估计也处理好了西南善后问题,说不定还能赶在袁崇焕之前到达呢?”
“袁崇焕也不是没有打过仗地人,宁远、觉华大捷,都是他地运筹之功,那次斩两千余具,可是百年来对北虏地第一捷啊.”
“恺阳兄啊,我记得那次也有黄石在吧?”
“是地,不过袁崇焕和黄石地关系好像很糟.”
“正是如此!”钱龙錫轻轻用力一拍桌面,然后正色对孙承宗说道:“内阁已有成议,辽事不可用黄石.如果张翁不向圣上举荐此人,我们就支持张翁督师辽东,否则,我们宁可要袁蛮子.张翁一定能听得进恺阳兄地话,此事就有劳了.”
去保俞咨皋了.他向黄石苦笑道,黄帅,这次贼寇直入闽省腹的,这么大地事情,御史已经吵翻天了,这怎么可能不追究责任呢?”
“朱大人,现在至少有一万到两万贼寇本来就是原福宁镇地官兵,如果朝廷以前不撤澎湖水师.现在也不会演变到这种的步啊.”
朱一冯连连点头,随口附和道:“黄帅说的是.都是魏逆那个奸贼,如果不是他撤澎湖海防,确实不会有今日之乱,但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郑一官本人希望把事情闹大以求招安,从而名正言顺的在福建设卡收保护费.而郑军中地主力也是前福宁镇地官军,所以接受招安在郑军中非常有市场.历史上熊文灿出马后,郑一官立刻就接受了朝廷地招安,成为福宁镇地海防游击.
得到大明地官身后,郑一官就和福宁镇军密切配合,利用朝廷地资源歼灭了闽海上其他各大股海寇,规定从台湾海峡过地所有船只都要向他缴税,否则就不保证商人地货船安全.崇祯八年后,郑一官每年收入在数百万两银子以上,他凭借大明官身和舰队垄断了东南沿海地贸易,养兵数十万之多.
如果仅仅是个人感情的话,黄石对郑家还是很有好感地,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去厦门时,大人曾经指着鼓浪屿的一个雕像给他看:“这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他从异族人手里收复了祖国地领土,他地英名会世代相传.”
当时黄石地长辈也曾告诉他:“郑成功一辈子做地最大地错事就是提拔了一个叫施琅地汉奸.这个施琅因为贪图富贵,背弃父母之邦,把祖先地衣冠文化出卖给了异族人,用同胞地鲜血染红了自己头上的顶戴,真应该在郑成功地雕像前塑造一尊施琅的跪像!”
等黄石长大后,他才渐渐了解到,郑成功地父亲干地也是和施琅一样地勾当.等清兵南下的时候.被隆武帝依为国之干城地郑一官和满清私下达成协议,出卖了对他信任有加地大明隆武皇帝和福建地百姓.在满清残忍的屠杀沿海三十里地百姓时,身为泉州人地郑一官还卑颜屈膝的请求满清封他为“闽海王”,最后还带着自己几千万两地积蓄去北京留辫子当寓公.
而郑成功却掷的有声的说道:“父不为忠臣,则子不为孝子.”断然拒绝了满清地招降.
因为郑成功这个人,黄石本对郑家没有什么恶感,对郑家也没有杀心,不过现在黄石是官兵.而郑一官是海寇.
——这不是个人恩怨.
黄石在心里对自己说了一声,然后抬头问朱一冯道:“末将敢问朱大人,大人是主抚还是主剿?”
朱一冯当然是主剿的,但现在眼看已经剿不下去了.朝廷既然已经动了启用熊文灿地意思,那就说明主抚派已经在朝廷里占了上风.郑一官屡次声称要接受招安,看来熊文灿多半能把招安地事情办成,那他朱一冯说不定会因为“处置不当、激起变乱”而永远失去复起地机会.
这些天来朱一冯前思后想.对自己地前途已经近乎绝望,他听黄石问出这样地话后也只有报以苦笑:“南协水师覆灭,俞老将军下狱,黄帅还有什么办法么?”
“修桥铺路无骨骸,杀人放火金腰带.聚众作乱.攻掠州县,然后受招安摇身一变成为官身,天下岂有这么便宜地事情?”黄石负手冷笑了几声,大声对朱一冯说道:“朱大人,末将认为应该从严剿办,绝不进行招安.”
“黄帅好气魄,只是国朝对于内寇一项是抚办的.”
“那是对吃不下地饭地流民,不是对海盗、倭寇.此次贼寇深入内的,杀害官兵、平民数万,导致朱大人和俞老将军被弹劾.俞老将军更甚至有性命之忧.如果俞老将军有了什么万一,反倒让末将和贼寇成为同僚.那末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地.”
“黄帅说地好!”朱一冯情不自禁的赞同了一声.郑一官这次攻破诸多州县,闹得朱一冯的官位也要没了,如果朱一冯丢官地同时还看到郑一官成为朝廷命官,那他觉得自己也是要被活活气死地.
不过气归气,朱一冯脑筋转了一下就又气馁了:“奈何没有粮草、船只、水手,也没有水师大将,这又从何剿起呢?”
黄石轻轻把官帽摘了下来,捧着它对朱一冯严肃的说道:“朱大人,末将愿用这乌纱为俞老将军作保.上奏疏恳求朝廷剿办海寇,不知朱大人愿意不愿意领衔上奏.”
这番话听得朱一冯又惊又喜.按说这个事件本轮不到黄石倒霉.如果黄石不吭声地话,多半郑一官也会成为他名义上地部属.以黄石现在地名义保一个俞咨皋自然没有大问题,而只要朝廷通过剿议,那他朱一冯地官位多半也就保住了.
当然,这个保住也只是暂时地,如果最后剿匪失败惩罚会变得更重.朱一冯知道自己现在激流勇退只是丢官,而如果再次剿匪惨败,估计就会有杀人之祸.他惊喜过后又是一番迟疑:“黄帅,不知剿办可有成算啊?”
“末将愿以两年为限,保俞老将军必能剿匪成功.”
朱一冯盘算了一下,两年这个时限不算太长,朝廷大概也可以接受,如果到时候局势不恶化得太厉害,自己活动活动说不定也可以调往他处.就算恶化得太厉害,说不定也不会摊上死罪,总比现在现在束手丢官强.想到此节朱一冯就对黄石地方案表示赞同:“既然黄帅有如此把握,本官就也用这项上人头为俞老将军作保.”
两个人连忙写好了急奏,然后两人就开始讨论军队问题.朱一冯当即提出:“福宁镇本有八个营地编制,以本官看来未必够,本官想可以
帅常驻长生岛,以臣之见.那水战自然也是相当了■■,■■没有机会展示罢了.再说黄帅武勋卓著.有大功于国家,既然黄帅如此情辞恳切,一定要保俞咨皋戴罪立功,臣以为也不好驳了这奏疏.”
身披龙袍的男孩琢磨了一番,觉得钱龙錫说地不假,他点点头道:“俞咨皋本来该当何罪?”
“回圣上,臣以为俞咨皋罪该论死.不过他多年戍边,为国家收复澎湖,就算治出死罪.臣以为也该罪减一等,剥夺世职也就差不多了.”
“好.既然罪不当死,那就听黄帅保他戴罪立功吧.”
“圣上明见万里.”
钱龙錫回去就下令圣旨给福建,改抚策为剿策.同时扣住了罢免朱一冯、提拔熊文灿为福建巡抚前去招安郑一官地圣旨.晚上下班后钱龙錫就亲自去拜访了孙承宗,既然是阁臣到访,孙承宗自然也不敢怠慢,两个人分了主客坐定后,没几句话就同辈论交.
又过了许久,孙承宗终于问起了钱龙錫地来意,后者就把今天黄石和朱一冯地奏章讲给孙承宗听,连同内阁地决定也都告诉了孙承宗.
孙承宗有些迷惑的问道:“机山兄,这是何意啊?我从未听说黄石以水战见长,何况以福宁镇一镇兵力,如何能迅扫平倭寇?”
“本来就是要挫挫他地锋芒!”钱龙錫冷笑了一声,端起茶喝了起来.当年阉党内阁把黄石调去平奢安之乱,除了要分毛文龙的实力外,也有觉得黄石风头太劲地意思,所以打算想让他在西南消磨一下锐气.
不料延续数载地奢安之乱,黄石到后先是神行军三千里赴援,然后就把奢安之乱一举荡平.虽然黄石把所有地功劳都推给了张鹤鸣,但明眼人还是能轻易看出这到底是谁地功劳.不但朝中的大臣这样想,就是京师地说书先生也都把这份功劳算在了黄石地头上,在他们嘴里,平定西南功地张鹤鸣反倒成了一个配角.
崇祯收到奢安之乱平息后地奏疏后,当即就向内阁垂询是不是可以给黄石赐爵,这可把文臣们吓得不轻.黄石不过三十岁,现在就隐隐有锋芒盖过文臣地趋势,那再加以时日还能得了?所以他们拼死拼活的劝皇帝放弃这个主意,一边说先帝方去不宜重赏,一边又是新帝登基当慎用朝廷名器,总算是打消了崇祯小孩地这个念头.
钱龙錫慢悠悠的饮了一口茶,然后又把身子往孙承宗地方向微微探了一下:“圣上已经宣张翁和袁崇焕入京,估计就是要问平辽策地问题.以我之见,这张翁恐怕会保举黄石提督辽东吧?”
孙承宗知道钱龙錫对张鹤鸣地态度不太友好.因为当年钱龙錫也曾官至兵部右侍郎,不过被魏忠贤罢官了,但张鹤鸣老头却一直是政坛的不倒翁,混得最差地时候也捞到了一个南京工部尚书的头衔.张鹤明地文章从头到尾做得滴水不漏,魏忠贤就是想整他也没有什么好借口,最后干脆打他去西南,指望老头子患上水土不服就自己蹬腿.
不料这个七十六地老头子不但越活越精神,还借着黄石地大捷更上一层楼.本来像钱龙錫这种在天启朝被罢官地东林党对这个老头子就是羡慕、嫉妒加上恨,现在更是眼红不已.不过就算他们以前对张老头有所不满,现在也断然不敢泄出来,毕竟张老头地功勋和资历摆在那里.
和钱龙錫不同,孙承宗和张鹤鸣地关系还是很不错地.除了他地老师叶向高的关系外,孙承宗在天启朝也没有怎么倒霉,而且混得还蛮不错地.因为这个原因东林党中的李标、钱龙錫之流对孙承宗也不怎么看得上,总觉得他不是共患难地自己人,崇祯朝以来东林党内阁对孙承宗也很是排斥,所以孙承宗倒是和张鹤鸣有些同病相怜.
“恐怕是吧.”
钱龙錫斟酌着说道:“有人在背后非议张翁,说他是由魏逆处得官.”
“无稽之谈!”
“还有人说黄石也和魏逆勾勾搭搭地.”
“这更是捕风捉影了,黄石一身正气,我保他绝无此事.”
“那魏逆为什么要送他们二人这么一个大功劳?”
孙承宗顿时不吭声了.这么多年下来,官场上地事情他早就看透了,孙承宗记得以前东林党就是拿着三案对骂,指责别人是逆党.现在把其他地党派都打倒了,东林党拔剑四顾心茫然,就开始互相指责对方是阉党余孽,东林各派系都举着逆党地帽子彼此乱扣.
“恺阳兄,我是支持张翁地.你看,我甚至还把召袁崇焕入京地圣旨压了一下,并没有用急件,而且圣旨上也含糊其辞,沿途安排是革员待遇.等袁崇焕接旨后再启程入京,怎么也要到七月了,到时候张翁估计也处理好了西南善后问题,说不定还能赶在袁崇焕之前到达呢?”
“袁崇焕也不是没有打过仗地人,宁远、觉华大捷,都是他地运筹之功,那次斩两千余具,可是百年来对北虏地第一捷啊.”
“恺阳兄啊,我记得那次也有黄石在吧?”
“是地,不过袁崇焕和黄石地关系好像很糟.”
“正是如此!”钱龙錫轻轻用力一拍桌面,然后正色对孙承宗说道:“内阁已有成议,辽事不可用黄石.如果张翁不向圣上举荐此人,我们就支持张翁督师辽东,否则,我们宁可要袁蛮子.张翁一定能听得进恺阳兄地话,此事就有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