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帝国海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进行进攻。这样在进攻中我们面对敌方火力出现的伤亡也会比较小。”
“您的意思是使用散兵线进攻?可是这样的话我们会出现因为部队的进攻宽度过大,导致军官无法有效的控制部队啊。”施利芬提出的就是散兵线战术必然遇到的问题。
其实早在拿破仑时代,步兵进攻阵型就有着从纵队-疏开队形进化为散兵群队形的发展趋势,然而欧洲各国却没有从这场战争中吸取宝贵的经验,也因此让集群冲锋队形在欧洲盛行了四十多年,直到一战的现实将耳刮子狠狠的扇在所有人的脸上。
其实德国人早在1902年就进行过散兵进攻战术的演练,一个编制为80人的排散开的宽度达到300米,一个960人的营宽度则达到3000米,这让在靠口令指挥部队的时代给部队协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因此德国人没有将这一理念坚持下去。
“如果是一般的部队的确会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如果这支部队是精锐部队,部队内部有着数量较大的老兵和士官,那么军官在进攻前将作战目标详细分派给士官,而以士官为中心的每个战斗小队则在士官的指挥下进行进攻,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指挥困难的问题。”约亨说到。
“您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进攻部队的编制过于臃肿导致的这种指挥困难?”施利芬问到。
“是的,一个连有240人,但是军官只有5个,在这种情况下将进攻正面宽度拉宽当然会存在指挥困难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将部队更加细分一些,比如每4个人为一个战斗小队,每个小队里有一个士官,每个小队中的士兵相互掩护,交替开火。
一个连展开后有60个相互掩护的进攻箭头,那么在这些部队训练有素,配合良好的情况下,指挥问题就能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而当这些士兵突入敌方堑壕后,就能够在敌人的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而后续部队就可以从这个口子内涌入,然后扩大破口,让更多的部队涌入,然后继续插入敌方纵深。”
其实这就是一战中德国人著名的步兵突击群战术,而著名胡蒂尔战术或者叫做渗透战术的基础步兵进攻战术就是步兵突击群战术。可以说,如果没有步兵突击群战术,也就没有了渗透战术,而执行步兵突击群战术的精锐突击步兵单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暴风突击队。
德国人在1915年3月在第8军组建了一支实验性部队,由指挥官卡尔逊少校指挥,也被称为卡尔逊突击队。这是德国人第一次抛弃步兵密集冲锋战术,组建专门用于突破堑壕的散兵进攻部队。
不过由于卡尔逊本人对新战术的理解较为缺乏,8月份新的指挥官威利?马丁?恩斯特?罗赫上尉上任。在他的手中,步兵突击群战术逐渐形成和完善。
步兵突击群战术在完成后的首次公开亮相就是在凡尔登绞肉机的战场上,突击队仅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就突破了法军防线,如果不是总参谋长法金汉下令部队巩固阵地,否则法军防线很有可能被后续跟进的德军撕开一个口子。
曾经有这么一种说法,那就终结一战堑壕战的是坦克。这句话只能说对了一半。坦克自然是解决堑壕战最终极的手段,但是早期坦克的性能实在坑爹,德国的A7V,法国的圣沙蒙,英国的小游民,这些东西根本指望不上。
到了后期,法国人异军突起,雷诺FT-17轻型坦克, FCM-2C重型坦克等优秀设计让素有人目瞪口呆,而可怜的德国人连坑爹货A7V的产量都少得可怜。
但是同样的问题对协约国来说也是一样的,因为工业能力严重受创的法国空有优良的设计但也难以拿出可以扭转战局的大量坦克。
因此想要完全靠坦克来解决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归根究底还是要落到“人”这个因素上。而步兵突击群战术这个经实战检验极为有效的战术自然是在这种情况下的极佳选择。
在1918年3月21日对皮卡迪尔和佛兰德的进攻中,德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步兵突击群战术,3个集团军共32个师,总计80万兵力,其中精锐的步兵突击群兵力为1万人。
在16天的作战中,在突击群冲击防线,后续部队跟进扩大突破口,在70千米的的正面战场上突入敌方纵深60千米,奥斯卡?冯?胡蒂尔指挥的第18集团军,使用渗透战术取得推进84千米的巨大战果。德国人通过步兵突击群战术,完全实现了不依靠坦克突破堑壕的这一战术目的。RS
进行进攻。这样在进攻中我们面对敌方火力出现的伤亡也会比较小。”
“您的意思是使用散兵线进攻?可是这样的话我们会出现因为部队的进攻宽度过大,导致军官无法有效的控制部队啊。”施利芬提出的就是散兵线战术必然遇到的问题。
其实早在拿破仑时代,步兵进攻阵型就有着从纵队-疏开队形进化为散兵群队形的发展趋势,然而欧洲各国却没有从这场战争中吸取宝贵的经验,也因此让集群冲锋队形在欧洲盛行了四十多年,直到一战的现实将耳刮子狠狠的扇在所有人的脸上。
其实德国人早在1902年就进行过散兵进攻战术的演练,一个编制为80人的排散开的宽度达到300米,一个960人的营宽度则达到3000米,这让在靠口令指挥部队的时代给部队协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因此德国人没有将这一理念坚持下去。
“如果是一般的部队的确会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如果这支部队是精锐部队,部队内部有着数量较大的老兵和士官,那么军官在进攻前将作战目标详细分派给士官,而以士官为中心的每个战斗小队则在士官的指挥下进行进攻,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指挥困难的问题。”约亨说到。
“您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进攻部队的编制过于臃肿导致的这种指挥困难?”施利芬问到。
“是的,一个连有240人,但是军官只有5个,在这种情况下将进攻正面宽度拉宽当然会存在指挥困难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将部队更加细分一些,比如每4个人为一个战斗小队,每个小队里有一个士官,每个小队中的士兵相互掩护,交替开火。
一个连展开后有60个相互掩护的进攻箭头,那么在这些部队训练有素,配合良好的情况下,指挥问题就能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而当这些士兵突入敌方堑壕后,就能够在敌人的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而后续部队就可以从这个口子内涌入,然后扩大破口,让更多的部队涌入,然后继续插入敌方纵深。”
其实这就是一战中德国人著名的步兵突击群战术,而著名胡蒂尔战术或者叫做渗透战术的基础步兵进攻战术就是步兵突击群战术。可以说,如果没有步兵突击群战术,也就没有了渗透战术,而执行步兵突击群战术的精锐突击步兵单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暴风突击队。
德国人在1915年3月在第8军组建了一支实验性部队,由指挥官卡尔逊少校指挥,也被称为卡尔逊突击队。这是德国人第一次抛弃步兵密集冲锋战术,组建专门用于突破堑壕的散兵进攻部队。
不过由于卡尔逊本人对新战术的理解较为缺乏,8月份新的指挥官威利?马丁?恩斯特?罗赫上尉上任。在他的手中,步兵突击群战术逐渐形成和完善。
步兵突击群战术在完成后的首次公开亮相就是在凡尔登绞肉机的战场上,突击队仅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就突破了法军防线,如果不是总参谋长法金汉下令部队巩固阵地,否则法军防线很有可能被后续跟进的德军撕开一个口子。
曾经有这么一种说法,那就终结一战堑壕战的是坦克。这句话只能说对了一半。坦克自然是解决堑壕战最终极的手段,但是早期坦克的性能实在坑爹,德国的A7V,法国的圣沙蒙,英国的小游民,这些东西根本指望不上。
到了后期,法国人异军突起,雷诺FT-17轻型坦克, FCM-2C重型坦克等优秀设计让素有人目瞪口呆,而可怜的德国人连坑爹货A7V的产量都少得可怜。
但是同样的问题对协约国来说也是一样的,因为工业能力严重受创的法国空有优良的设计但也难以拿出可以扭转战局的大量坦克。
因此想要完全靠坦克来解决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归根究底还是要落到“人”这个因素上。而步兵突击群战术这个经实战检验极为有效的战术自然是在这种情况下的极佳选择。
在1918年3月21日对皮卡迪尔和佛兰德的进攻中,德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步兵突击群战术,3个集团军共32个师,总计80万兵力,其中精锐的步兵突击群兵力为1万人。
在16天的作战中,在突击群冲击防线,后续部队跟进扩大突破口,在70千米的的正面战场上突入敌方纵深60千米,奥斯卡?冯?胡蒂尔指挥的第18集团军,使用渗透战术取得推进84千米的巨大战果。德国人通过步兵突击群战术,完全实现了不依靠坦克突破堑壕的这一战术目的。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