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三国之黄巾余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董俊将在应天发生的妖道惑众事件快船快马禀报了在寿春的孙仲。孙仲得到这个禀报的第一反应:江东世家大族贼心不死!但是转念又一想,会不会是刘表的垂死挣扎呢?不,无论是江东世家大族的贼心不死,还是荆州刘表的垂死挣扎,现在都不是将这件事情表面化的时候。孙仲心中很清楚,他现在的主要敌人不是江东的世家大族,也不是困守襄阳的刘表,而是曹操。曹操在官渡击败了袁绍,他是不会给袁绍任何喘息之机的,他一定会益将成勇追穷寇,将袁氏的势力赶尽杀绝不可。而现在的孙仲就不能给他这样的机会,原因不用说,袁氏覆灭,曹操的加一个目标一定是盘踞江东的黄巾军。
当然,孙仲不会怕曹操,真要打起来,鹿死谁手,谁胜谁败,还真是尚未可知。但是孙仲就是不想出现这个“尚未可知”,所以他现在所有的心思和所有的精力都盯在曹操的身上。那么,如果这样
,江东就一定不能乱。
孙仲要维稳。
他对董俊下令:立刻释放老道,外松内紧,彻查是什么人在指使老道在应天妖言惑众,就算查出了背后的主使,暂时也不做任何动作,只暗中派人监视即可。另外,孙仲允许董俊在主持科考期间,
可以调动两千军马,以防不测之事。
********分割线********
襄阳终于传来了捷报,襄阳城被黄巾军一举攻克,蔡瑁、刘琦被甘宁斩杀,刘表与他的幼子刘琮,还有黄忠、王威、魏延(其父魏和病故)、蒯越等一般文臣武将——除文聘逃走以外皆被生擒。孙
仲立刻下令,周瑜、孙策率领主力进驻新野,甘宁、钱珏率领两万军马以襄阳为中心继续攻取刘表辖下的郡县。
当周瑜和孙策领着大军进驻江夏,周仓领着新军进驻庐江的时候,北方传来军报,袁绍病故,其子袁谭被杀,二子袁熙与三子袁尚领着残兵拜见,逃往辽东。
其实这个时候对孙仲而言,已经晚了。因为一旦孙仲集中军马突袭许昌,曹操必然回援。一旦曹操回援,那么辽东太守公孙康就有何袁家兄弟火并。强龙不压地头蛇,袁家兄弟再厉害,兵败之际也
不过是丧家之犬而已,如何会是公孙康的对手呢?如果公孙康杀了袁家兄弟,那不是等于给曹操帮了一个大忙吗?
后来的历史也正是这样发展的。
但是此时此刻的孙仲已经顾不得这许多了。因为无论他出不出兵,曹操都会听从郭嘉的计策,佯作回军,坐等公孙康谋杀袁家兄弟。所以孙仲下达军令周瑜、孙策领着挥师北上直取许昌,自己指挥
在庐江的周仓人马进取汝南,然后两军在许昌会齐!
汝南是前沿,曹操不傻,周仓那一万多新兵,就算是孙仲率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克汝南。所以,孙仲兵临汝南城下,只是稍稍的碰了碰,一看情势不对,立刻率领人马绕过汝南,直取许昌。
许昌虽然是大汉王朝的首都,但是曹操万万没有想到,黄巾贼寇会这般迅速的解决了刘表,突然挥师北上,这不仅是曹操所始料不及的,就是他麾下四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和郭嘉也没有想到刘表会这般的不抗打,黄巾贼寇过去没有这么厉害啊,怎么今日里变得这般的能征善战了呢?堂堂荆州刺史,堂堂大汉王朝的官军,十余万人竟然被六七万黄巾贼寇给打垮了。再怎么想不通,现在也不是慢慢想的时候,曹操立刻率领精锐骑兵,回援许昌。
********分割线********
应天的新一次科举终于开考了,参加科考的学子竟然达到了四千多人,这是什么概念,是去年的十倍啊。并且,孙仲在临行前还特意给了董俊两张名单,一这张名单开列的是江东世家大族的有可能参加这次科考的人员的名单;另外一张写的是有可能参加考试的流亡北士的名单。题目虽然是孙仲出的,但是因为孙仲在许昌前线,所以录取考中学子的任务就由董俊来完成。因为这个时候的科举一共也就考了两次,在很多制度上还不完善,还没有隐藏考生名字的制度,所以孙仲嘱咐董俊,在选取考中人员的时候只选举所有考生的十分之一。而这十分之一中,江东普通士子要占五成,流亡北士要占四成,江东的世家大族只占一成。
对于孙仲的这种安排的用意,董俊是一清二楚的:以江东普通学子为主流,同时争取流亡北士为补充,当然,也不绝了江东世家的出路,稳住其中的一部分人。而让董俊更高兴的是,钱珏在襄阳、宋景在寿春,正是因为他们都有任务在身,都在外面,没有时间返回应天,这才让这次科举选士的重任轮到了自己。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选谁不选谁自己说了算,被选上的人能不对自己感恩戴德吗?在朝中有了一帮自己的人,也就以为着有了自己的势力,这能不让董俊心中窃喜吗?
董俊知道,自己出身平民,无论是流亡北士还是世家大族,从心底里还是瞧不起自己的,所以他在选取考中人员的时候虽然是按照孙仲指示办的,比如流亡北士中的司马诸葛瑾啊,鲁肃啊,诸葛亮啊,诸葛均啊他都选中了,还有江东士族的陆逊,他也选中了,但是这些人都没有进入三甲。他选的三甲都是平民百姓家的子弟。原因很简单,如果选流亡北士或者是世家大族,他们都不会感激自己,他们反而认为这是应该的。而只有选了平民百姓家的子弟他们才会对自己感恩戴德,日后在朝中才会和自己同心协力,与自己同进同退。
当董俊将选中人员的名单报到正在指挥军马围攻许昌的孙仲手中的时候,孙仲微微一笑,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来人回了一句话:劳苦功高,再接再厉。
董俊将在应天发生的妖道惑众事件快船快马禀报了在寿春的孙仲。孙仲得到这个禀报的第一反应:江东世家大族贼心不死!但是转念又一想,会不会是刘表的垂死挣扎呢?不,无论是江东世家大族的贼心不死,还是荆州刘表的垂死挣扎,现在都不是将这件事情表面化的时候。孙仲心中很清楚,他现在的主要敌人不是江东的世家大族,也不是困守襄阳的刘表,而是曹操。曹操在官渡击败了袁绍,他是不会给袁绍任何喘息之机的,他一定会益将成勇追穷寇,将袁氏的势力赶尽杀绝不可。而现在的孙仲就不能给他这样的机会,原因不用说,袁氏覆灭,曹操的加一个目标一定是盘踞江东的黄巾军。
当然,孙仲不会怕曹操,真要打起来,鹿死谁手,谁胜谁败,还真是尚未可知。但是孙仲就是不想出现这个“尚未可知”,所以他现在所有的心思和所有的精力都盯在曹操的身上。那么,如果这样
,江东就一定不能乱。
孙仲要维稳。
他对董俊下令:立刻释放老道,外松内紧,彻查是什么人在指使老道在应天妖言惑众,就算查出了背后的主使,暂时也不做任何动作,只暗中派人监视即可。另外,孙仲允许董俊在主持科考期间,
可以调动两千军马,以防不测之事。
********分割线********
襄阳终于传来了捷报,襄阳城被黄巾军一举攻克,蔡瑁、刘琦被甘宁斩杀,刘表与他的幼子刘琮,还有黄忠、王威、魏延(其父魏和病故)、蒯越等一般文臣武将——除文聘逃走以外皆被生擒。孙
仲立刻下令,周瑜、孙策率领主力进驻新野,甘宁、钱珏率领两万军马以襄阳为中心继续攻取刘表辖下的郡县。
当周瑜和孙策领着大军进驻江夏,周仓领着新军进驻庐江的时候,北方传来军报,袁绍病故,其子袁谭被杀,二子袁熙与三子袁尚领着残兵拜见,逃往辽东。
其实这个时候对孙仲而言,已经晚了。因为一旦孙仲集中军马突袭许昌,曹操必然回援。一旦曹操回援,那么辽东太守公孙康就有何袁家兄弟火并。强龙不压地头蛇,袁家兄弟再厉害,兵败之际也
不过是丧家之犬而已,如何会是公孙康的对手呢?如果公孙康杀了袁家兄弟,那不是等于给曹操帮了一个大忙吗?
后来的历史也正是这样发展的。
但是此时此刻的孙仲已经顾不得这许多了。因为无论他出不出兵,曹操都会听从郭嘉的计策,佯作回军,坐等公孙康谋杀袁家兄弟。所以孙仲下达军令周瑜、孙策领着挥师北上直取许昌,自己指挥
在庐江的周仓人马进取汝南,然后两军在许昌会齐!
汝南是前沿,曹操不傻,周仓那一万多新兵,就算是孙仲率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克汝南。所以,孙仲兵临汝南城下,只是稍稍的碰了碰,一看情势不对,立刻率领人马绕过汝南,直取许昌。
许昌虽然是大汉王朝的首都,但是曹操万万没有想到,黄巾贼寇会这般迅速的解决了刘表,突然挥师北上,这不仅是曹操所始料不及的,就是他麾下四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和郭嘉也没有想到刘表会这般的不抗打,黄巾贼寇过去没有这么厉害啊,怎么今日里变得这般的能征善战了呢?堂堂荆州刺史,堂堂大汉王朝的官军,十余万人竟然被六七万黄巾贼寇给打垮了。再怎么想不通,现在也不是慢慢想的时候,曹操立刻率领精锐骑兵,回援许昌。
********分割线********
应天的新一次科举终于开考了,参加科考的学子竟然达到了四千多人,这是什么概念,是去年的十倍啊。并且,孙仲在临行前还特意给了董俊两张名单,一这张名单开列的是江东世家大族的有可能参加这次科考的人员的名单;另外一张写的是有可能参加考试的流亡北士的名单。题目虽然是孙仲出的,但是因为孙仲在许昌前线,所以录取考中学子的任务就由董俊来完成。因为这个时候的科举一共也就考了两次,在很多制度上还不完善,还没有隐藏考生名字的制度,所以孙仲嘱咐董俊,在选取考中人员的时候只选举所有考生的十分之一。而这十分之一中,江东普通士子要占五成,流亡北士要占四成,江东的世家大族只占一成。
对于孙仲的这种安排的用意,董俊是一清二楚的:以江东普通学子为主流,同时争取流亡北士为补充,当然,也不绝了江东世家的出路,稳住其中的一部分人。而让董俊更高兴的是,钱珏在襄阳、宋景在寿春,正是因为他们都有任务在身,都在外面,没有时间返回应天,这才让这次科举选士的重任轮到了自己。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选谁不选谁自己说了算,被选上的人能不对自己感恩戴德吗?在朝中有了一帮自己的人,也就以为着有了自己的势力,这能不让董俊心中窃喜吗?
董俊知道,自己出身平民,无论是流亡北士还是世家大族,从心底里还是瞧不起自己的,所以他在选取考中人员的时候虽然是按照孙仲指示办的,比如流亡北士中的司马诸葛瑾啊,鲁肃啊,诸葛亮啊,诸葛均啊他都选中了,还有江东士族的陆逊,他也选中了,但是这些人都没有进入三甲。他选的三甲都是平民百姓家的子弟。原因很简单,如果选流亡北士或者是世家大族,他们都不会感激自己,他们反而认为这是应该的。而只有选了平民百姓家的子弟他们才会对自己感恩戴德,日后在朝中才会和自己同心协力,与自己同进同退。
当董俊将选中人员的名单报到正在指挥军马围攻许昌的孙仲手中的时候,孙仲微微一笑,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来人回了一句话:劳苦功高,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