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汉末皇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月,丁卯,大水之后,刘宏又一次大赦天下。只是上天似乎并未在意,天灾依旧继续,唯一好点的情况便是大汉因为伏泉的出现,预防措施不断完善,并未再次出现大疫。
六月,弘农、三辅螟。
《史记·龟策列传》中言“螟虫岁生,五谷不成。”螟灾产生,弘农、三辅百姓又要遭罪了。消息传来雒阳,幸好波及范围不大,加之七国大水之后,大汉全国温度普遍皆低,螟虫非自然死亡率极高,大水无形之中倒也算解了此灾,不过终究苦了百姓。
天灾不断,百姓困顿,刘宏下诏,令郡国受灾者,免收一半田租;其受害十分之四以上者,免收全部田租。
大汉的天灾这几年从未断绝,如同末世一般敲击着百姓的生活,即便后世现代,一场川蜀之地的大地震都能让国家不宁,民族悲愤,救灾也需数年才能恢复如初,可以想想千年前的东汉是何等场景。
不过东汉的救灾能力却是一绝,即使中央朝廷亏空,有时无力救灾,只让地方自救,也未出现过百姓饿死的情形。并非像后世史家塑造的那样,所谓“东汉末年,朝廷昏庸暗弱,百姓民不聊生,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易子相食,人伦惨剧”的乱世,起码也要等到那位著名的邪教首领,为了私欲起兵造反,从而形成的景象。
起码一点,东汉朝廷再怎么混账,皇帝下旨禳灾罢官、送钱赐粮,寻医送药、减免租税、祭福求雨、兴修水利等等……这些都是铁证,后世同情士人的史家再怎么用春秋笔法掩盖,这些都是抹杀不了的!
就在伏泉注意力还放在天灾上时,从宫中宋皇后处传来的一个消息,让他警惕起来,何氏怀孕了。她肚子里的应该就是历史上那位登基不过数月,便被董卓废立的汉少帝刘辩,只是自己来了这一世还能让他登基吗?
无论如何,宋皇后的日子不好过了。太多例子已经是说的很清楚,没有子嗣的皇后,在后宫的权利争夺里,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还在想着这事,车骑将军府便来人传话,宋酆请他过府一叙,看来这位外戚将军也感觉到宫里的风云变化了。
到了宋府门口,昔日门可罗雀的外戚府外,而今已是门庭若市,大大小小的马车依次停在府外等待接见。
宋府苍头自然识得伏泉,恭敬为他牵马,迎其入府,门外诸人皆是好奇,此谁家少年郎,竟可得如此礼遇。待知道其乃“治瘟郎”后,皆是赞道果然是大儒世家,有君子之风,伏泉对于此言早已耳濡目染,面不改色,几年时光,他早已习惯了旁人异样的目光与话语。
刚入堂前,便听里面传来一阵争执之声,走近细看却是老熟人蔡邕与宋酆谈话。
蔡邕言辞激烈道:“‘三互’之法乃恶政,致使朝廷选拔干吏艰难,幽、冀二州所官久缺不补,君侯乃国之重臣,此朝廷危及之秋,今蒙陛下赏识,得灭江东许贼之功,理应上书陈词利弊,罢‘三互’之恶法也。”
但宋酆并未理会,其淡淡道:“伯喈此言,孤岂不知,然此事非吾不欲为,而是不能为也。”说吧,一言不发。
“哎……”蔡邕一声长叹,摸了摸短须便低头离去,路上与伏泉撞见,脸露假笑道:“流川今日亦来君侯府上?”
伏泉赶紧行礼道:“见过议郎,今日得了大父招呼,便赶来了。”
“既如此,仆先告退。”蔡邕心情不好,打了招呼便走了。
伏泉哑然,蔡邕难道看不出为什么刘宏为何如此作为?明知道因为三互法的实行,朝廷选拔人才逐渐困难,他真的那么蠢会看着幽州、冀州官员久缺而不作为?
答案很明显,皇帝是很聪明的,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一点,外朝势力太大,统治者需要一些政治措施来抑制,“三互法”便是一件利器。
早在桓帝时候,三互法便出台了,到了刘宏,实行更加彻底,为了什么?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增加更多的官吏岗位,让知识分子有更多的官可做,同时又要防止士人结党营私。
想想看仅仅一个太学里,作为预备官员的人数就要有三万多人,而且这个人数只增不减,还不算各地有名望举孝廉的人,他们都是要去做官的,普通的刀笔吏他们是不屑一顾的,可是汉代州郡长官就那么多职位,哪里够用?
当一个国家要做官的人多了,却做不了官时,国力就会自然的陷入内斗和衰败,只有干掉政敌他们才有官去做。而这些士人的政敌在哪?很明显当然是宦官和他们亲属了,毕竟他们可是霸占了许多官位。
所以汉桓帝亲政之后,为了扭转东汉中期日渐衰颓的国势,便排“仁”用“义”,不再... -->>
五月,丁卯,大水之后,刘宏又一次大赦天下。只是上天似乎并未在意,天灾依旧继续,唯一好点的情况便是大汉因为伏泉的出现,预防措施不断完善,并未再次出现大疫。
六月,弘农、三辅螟。
《史记·龟策列传》中言“螟虫岁生,五谷不成。”螟灾产生,弘农、三辅百姓又要遭罪了。消息传来雒阳,幸好波及范围不大,加之七国大水之后,大汉全国温度普遍皆低,螟虫非自然死亡率极高,大水无形之中倒也算解了此灾,不过终究苦了百姓。
天灾不断,百姓困顿,刘宏下诏,令郡国受灾者,免收一半田租;其受害十分之四以上者,免收全部田租。
大汉的天灾这几年从未断绝,如同末世一般敲击着百姓的生活,即便后世现代,一场川蜀之地的大地震都能让国家不宁,民族悲愤,救灾也需数年才能恢复如初,可以想想千年前的东汉是何等场景。
不过东汉的救灾能力却是一绝,即使中央朝廷亏空,有时无力救灾,只让地方自救,也未出现过百姓饿死的情形。并非像后世史家塑造的那样,所谓“东汉末年,朝廷昏庸暗弱,百姓民不聊生,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易子相食,人伦惨剧”的乱世,起码也要等到那位著名的邪教首领,为了私欲起兵造反,从而形成的景象。
起码一点,东汉朝廷再怎么混账,皇帝下旨禳灾罢官、送钱赐粮,寻医送药、减免租税、祭福求雨、兴修水利等等……这些都是铁证,后世同情士人的史家再怎么用春秋笔法掩盖,这些都是抹杀不了的!
就在伏泉注意力还放在天灾上时,从宫中宋皇后处传来的一个消息,让他警惕起来,何氏怀孕了。她肚子里的应该就是历史上那位登基不过数月,便被董卓废立的汉少帝刘辩,只是自己来了这一世还能让他登基吗?
无论如何,宋皇后的日子不好过了。太多例子已经是说的很清楚,没有子嗣的皇后,在后宫的权利争夺里,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还在想着这事,车骑将军府便来人传话,宋酆请他过府一叙,看来这位外戚将军也感觉到宫里的风云变化了。
到了宋府门口,昔日门可罗雀的外戚府外,而今已是门庭若市,大大小小的马车依次停在府外等待接见。
宋府苍头自然识得伏泉,恭敬为他牵马,迎其入府,门外诸人皆是好奇,此谁家少年郎,竟可得如此礼遇。待知道其乃“治瘟郎”后,皆是赞道果然是大儒世家,有君子之风,伏泉对于此言早已耳濡目染,面不改色,几年时光,他早已习惯了旁人异样的目光与话语。
刚入堂前,便听里面传来一阵争执之声,走近细看却是老熟人蔡邕与宋酆谈话。
蔡邕言辞激烈道:“‘三互’之法乃恶政,致使朝廷选拔干吏艰难,幽、冀二州所官久缺不补,君侯乃国之重臣,此朝廷危及之秋,今蒙陛下赏识,得灭江东许贼之功,理应上书陈词利弊,罢‘三互’之恶法也。”
但宋酆并未理会,其淡淡道:“伯喈此言,孤岂不知,然此事非吾不欲为,而是不能为也。”说吧,一言不发。
“哎……”蔡邕一声长叹,摸了摸短须便低头离去,路上与伏泉撞见,脸露假笑道:“流川今日亦来君侯府上?”
伏泉赶紧行礼道:“见过议郎,今日得了大父招呼,便赶来了。”
“既如此,仆先告退。”蔡邕心情不好,打了招呼便走了。
伏泉哑然,蔡邕难道看不出为什么刘宏为何如此作为?明知道因为三互法的实行,朝廷选拔人才逐渐困难,他真的那么蠢会看着幽州、冀州官员久缺而不作为?
答案很明显,皇帝是很聪明的,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一点,外朝势力太大,统治者需要一些政治措施来抑制,“三互法”便是一件利器。
早在桓帝时候,三互法便出台了,到了刘宏,实行更加彻底,为了什么?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增加更多的官吏岗位,让知识分子有更多的官可做,同时又要防止士人结党营私。
想想看仅仅一个太学里,作为预备官员的人数就要有三万多人,而且这个人数只增不减,还不算各地有名望举孝廉的人,他们都是要去做官的,普通的刀笔吏他们是不屑一顾的,可是汉代州郡长官就那么多职位,哪里够用?
当一个国家要做官的人多了,却做不了官时,国力就会自然的陷入内斗和衰败,只有干掉政敌他们才有官去做。而这些士人的政敌在哪?很明显当然是宦官和他们亲属了,毕竟他们可是霸占了许多官位。
所以汉桓帝亲政之后,为了扭转东汉中期日渐衰颓的国势,便排“仁”用“义”,不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