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错再错
既然王振决定要回家去看看,那就去吧,大军于是调转方向,向蔚县出发。
事实上,王振的这个决定倒是正确的,因为从他的家乡蔚县,正是由紫荆关入京的必经之路。只要沿着这条路进发,足可以平安抵达京城。
八月三日,大军开始前行,但行进仅五十里,队伍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接到命令,所有的部队立刻转向,回到大同,沿来时的居庸关回京。
这简直是个让人抓狂的决定,大军已经极其疲惫,如果继续前进,不久就能回京,并确保安全。
好好的路不走,走到半路,居然要回头取一条远路回京!
发布这条命令的人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那就一定是疯了。
王振有正当的理由,而且似乎还很高尚。
“秋收在即,大军路过蔚县,必会践踏庄稼,现命大军转向,以免扰民。”
真是太高尚了,司礼监王振践踏人命,贪污受贿,祸害国家,诬陷忠良,现在竟然突然关心起蔚县的庄稼起来,实在是“明察秋毫”。
后世的史学家无不对此“高尚行为”深恶痛绝,还有很多人分析,蔚县的田地应该都是王振自己的,所以他才那么在乎。
其实在我看来,是不是王振的并不重要,因为即使这些田地不是他的,也不能说明他的品格有多高尚。无非是施以小恩小惠,显示自己的权力而已。
王振最终还是挽救了蔚县的庄稼,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数十万条人命。
天降大雨,二十万大军行进更加困难,士气极其低落,士兵们怨气冲天,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说什么也没用了,老老实实地走吧。
八月十日,经过艰难跋涉,军队到达宣府,眼看大军就可以安全进入居庸关,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也就在此时,一直尾随而来的也先终于看清了这支明军的真实面目,经过数次试探,他已经明白,只要发动攻击,必定能够击败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
在躲避及尾随了一个月后,也先这只黔虎终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冲击。
所幸的是,明军发觉了也先的这一企图,立即派出主力部队骑兵五万余人进行阻击,统帅这支军队的人是朱勇。
朱勇的父亲朱能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就如同张辅的父亲张玉一样,但朱能和张玉的不同之处在于,张玉的儿子张辅也是个优秀的军事人才,但他的儿子不是。
朱勇带领着五万大军自信地出发了,他虽然是负责后卫工作,但其实他的兵马要多过也先两倍,因为据可靠情报,也先只有两万骑兵。这也正是朱勇自信的根由所在。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
具体经过就不用多说了,只说结果吧:
“鹞儿岭中伏死,所率五万骑皆没。”
五万人中了两万人的埋伏,全军覆没,这充分地说明了朱勇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
不过在我看来,死在鹞儿岭的五万大军还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是奋战而死的。
他们没有死在土木堡,没有死得那么窝囊。
消灭了朱勇,通往胜利的道路终于打开了,也先的前面,是一片毫无阻拦的坦途。
土木堡
虽然朱勇指挥不利,但他的军队还是为皇帝陛下争取到了三天时间。
三天救命的时间,但也仅仅只有三天。
八月十日从宣府出发,明军用三天时间赶到了土木堡,这里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
下面的事情我想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到,又有一个人反对。
这个人还是王振。
他如同以往一样,找到了一个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一点也不高尚。
“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时不入城,就在这里等待!”
一个人犯一次错误不难,难的是从头到尾都犯错误,类似王振如此愚蠢而不自知的人,实在是天下少有。
对于这位司礼监先生,我已... -->>
一错再错
既然王振决定要回家去看看,那就去吧,大军于是调转方向,向蔚县出发。
事实上,王振的这个决定倒是正确的,因为从他的家乡蔚县,正是由紫荆关入京的必经之路。只要沿着这条路进发,足可以平安抵达京城。
八月三日,大军开始前行,但行进仅五十里,队伍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接到命令,所有的部队立刻转向,回到大同,沿来时的居庸关回京。
这简直是个让人抓狂的决定,大军已经极其疲惫,如果继续前进,不久就能回京,并确保安全。
好好的路不走,走到半路,居然要回头取一条远路回京!
发布这条命令的人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那就一定是疯了。
王振有正当的理由,而且似乎还很高尚。
“秋收在即,大军路过蔚县,必会践踏庄稼,现命大军转向,以免扰民。”
真是太高尚了,司礼监王振践踏人命,贪污受贿,祸害国家,诬陷忠良,现在竟然突然关心起蔚县的庄稼起来,实在是“明察秋毫”。
后世的史学家无不对此“高尚行为”深恶痛绝,还有很多人分析,蔚县的田地应该都是王振自己的,所以他才那么在乎。
其实在我看来,是不是王振的并不重要,因为即使这些田地不是他的,也不能说明他的品格有多高尚。无非是施以小恩小惠,显示自己的权力而已。
王振最终还是挽救了蔚县的庄稼,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数十万条人命。
天降大雨,二十万大军行进更加困难,士气极其低落,士兵们怨气冲天,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说什么也没用了,老老实实地走吧。
八月十日,经过艰难跋涉,军队到达宣府,眼看大军就可以安全进入居庸关,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也就在此时,一直尾随而来的也先终于看清了这支明军的真实面目,经过数次试探,他已经明白,只要发动攻击,必定能够击败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
在躲避及尾随了一个月后,也先这只黔虎终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冲击。
所幸的是,明军发觉了也先的这一企图,立即派出主力部队骑兵五万余人进行阻击,统帅这支军队的人是朱勇。
朱勇的父亲朱能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就如同张辅的父亲张玉一样,但朱能和张玉的不同之处在于,张玉的儿子张辅也是个优秀的军事人才,但他的儿子不是。
朱勇带领着五万大军自信地出发了,他虽然是负责后卫工作,但其实他的兵马要多过也先两倍,因为据可靠情报,也先只有两万骑兵。这也正是朱勇自信的根由所在。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
具体经过就不用多说了,只说结果吧:
“鹞儿岭中伏死,所率五万骑皆没。”
五万人中了两万人的埋伏,全军覆没,这充分地说明了朱勇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
不过在我看来,死在鹞儿岭的五万大军还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是奋战而死的。
他们没有死在土木堡,没有死得那么窝囊。
消灭了朱勇,通往胜利的道路终于打开了,也先的前面,是一片毫无阻拦的坦途。
土木堡
虽然朱勇指挥不利,但他的军队还是为皇帝陛下争取到了三天时间。
三天救命的时间,但也仅仅只有三天。
八月十日从宣府出发,明军用三天时间赶到了土木堡,这里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
下面的事情我想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到,又有一个人反对。
这个人还是王振。
他如同以往一样,找到了一个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一点也不高尚。
“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时不入城,就在这里等待!”
一个人犯一次错误不难,难的是从头到尾都犯错误,类似王振如此愚蠢而不自知的人,实在是天下少有。
对于这位司礼监先生,我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