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王守仁写的这份奏折并非指向江彬,他说的主要是朱宸濠的余党,当然了,其间是否有隐含的意思,也是值得研究的。
要知道,虽然王守仁先生看起来像个二愣子,实际上不但精通兵法,还擅长权谋。他很会做人,在官场也算是个老油条了,经常和人称兄道弟,他和兵部尚书王琼(此时即将调任吏部尚书)的关系一直很好,他的群众基础也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了,内阁中也有一个人不喜欢他——杨廷和,不过这似乎也无关紧要。
有了这些人际关系,王守仁先生自然消息灵通,从半年后他采取的那些紧急行动看,他对于江彬的阴谋应该早有察觉。
于是,继朱宸濠之后,江彬成为了王守仁的新敌人,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比朱宸濠可怕得多的对手。
江彬想出了一个很恶心人的方法,他在等待一个机会,要像猫捉老鼠一样,先慢慢整治王守仁,然后再除掉他。
这个机会很快就出现了。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王守仁再次上奏,这次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够将朱宸濠送到南京,在那里举行献俘仪式。
王守仁的这个意见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极为深远的考虑。
按照朱厚照的计划,是要到南昌与朱宸濠作战,而朱宸濠虽然现在已经被捕,朱厚照却似乎并不罢休,准备一路走下去,搞个轰轰烈烈的武装游行。
从京城到山东,已经惹出了那么多的事情,十几万大军和那群奸邪小人要真的进了江西,吃吃喝喝加上打家劫舍捞点外快,老百姓估计就不用活了。
所以南京是最好的地点,反正皇帝陛下也玩了很久了,到南京后就别动了,免得四处折腾,况且南京也是帝都、特大城市,在这里搞仪式也算有了面子,快点完事您就快点回去吧,大家都方便。
朱厚照在行军路上收到奏折,看后没多想,就交给了旁边的江彬,询问他的意见。
江彬看懂了,他完全领会了王守仁的良苦用心,知道他为了百姓安宁,不愿再起事端。
然后他对朱厚照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绝对不可!”
“千里迢迢带领大军到此,怎么能够空手而归!”
但是朱宸濠都被抓了,还能打谁呢?
“把他放回鄱阳湖,陛下再抓一次!”
如此缺心眼的主意都能想出来,也算坏得只剩渣了。
朱厚照十分高兴,他同意了江彬的提议。
这是个十分阴毒的建议,其中包含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旦皇帝和十万大军进入了江西,以战后的混乱局面,其给养必然无法供应。养兵要管饭,没饭吃了就会去抢,到时局势必然混乱不堪。
而最为混乱的时候,也就是最好的时机。
这个处理意见很快传到了王守仁的耳朵里,他惊呆了。
他很清楚,这个方案极其凶险,如果照此执行,一场新的浩劫必然兴起,那些好不容易躲过战乱、生存下来的无辜百姓终将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可是怎么办呢?
江彬的命令就是皇帝的命令,你能和皇帝讲道理吗?
王守仁似乎再次走到了穷途末路,在初露寒意的秋夜,孤灯之下,他开始了紧张的思索。
大军就要来了,局势已经无法控制,时间所剩无几,必须想出办法,必须想出办法!
但这次王守仁的智慧似乎没有任何用处,他冥思苦想了一夜,也没有想出方法。
看来只剩下那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这也是他唯一的选择——抗命。
违抗圣命者,大逆!
王守仁很清楚这一点,但他依然决定这样做,去换取那些无辜百姓的生命。
不能再等待了,带上朱宸濠去南京,绝不能让他们进入江西一步!
我确信这样做是正确的。
正德十四年,九月,壬寅。
王守仁带领随从,押解着朱宸濠,向着自己未知的命运踏出了第一步。
觉悟
怀着揣测不安的心情,王守仁上路了,应该说,他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但很快,王守仁就意识到,自己的这次无畏举动可能并不能改变什么。
他突然发现,即使自己抗命离开地方,主动交出朱宸濠,也未必能够保全江西百姓,万一那帮孙子不依不饶,朱宸濠到手之后还是要去江西闹事,那该怎么办?
答案是没办法。
可没办法的王守仁也只能继续往前走,然而刚走到半路,他却得到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消息:皇帝陛下派出了一支先遣队,日夜兼程向江西进发,已经抵达杭州。
应该说,这事和王守仁关系不大,管他什么先遣队、游击队,反正到地方把人一交,之后回家往床上一躺,要杀要剐看着办。
可当王守仁听见先遣队负责人的名字的时候,他改变了主意。
他决定去见一见这个人。
这个关键的决定最终挽救了他,挽... -->>
其实王守仁写的这份奏折并非指向江彬,他说的主要是朱宸濠的余党,当然了,其间是否有隐含的意思,也是值得研究的。
要知道,虽然王守仁先生看起来像个二愣子,实际上不但精通兵法,还擅长权谋。他很会做人,在官场也算是个老油条了,经常和人称兄道弟,他和兵部尚书王琼(此时即将调任吏部尚书)的关系一直很好,他的群众基础也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了,内阁中也有一个人不喜欢他——杨廷和,不过这似乎也无关紧要。
有了这些人际关系,王守仁先生自然消息灵通,从半年后他采取的那些紧急行动看,他对于江彬的阴谋应该早有察觉。
于是,继朱宸濠之后,江彬成为了王守仁的新敌人,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比朱宸濠可怕得多的对手。
江彬想出了一个很恶心人的方法,他在等待一个机会,要像猫捉老鼠一样,先慢慢整治王守仁,然后再除掉他。
这个机会很快就出现了。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王守仁再次上奏,这次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够将朱宸濠送到南京,在那里举行献俘仪式。
王守仁的这个意见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极为深远的考虑。
按照朱厚照的计划,是要到南昌与朱宸濠作战,而朱宸濠虽然现在已经被捕,朱厚照却似乎并不罢休,准备一路走下去,搞个轰轰烈烈的武装游行。
从京城到山东,已经惹出了那么多的事情,十几万大军和那群奸邪小人要真的进了江西,吃吃喝喝加上打家劫舍捞点外快,老百姓估计就不用活了。
所以南京是最好的地点,反正皇帝陛下也玩了很久了,到南京后就别动了,免得四处折腾,况且南京也是帝都、特大城市,在这里搞仪式也算有了面子,快点完事您就快点回去吧,大家都方便。
朱厚照在行军路上收到奏折,看后没多想,就交给了旁边的江彬,询问他的意见。
江彬看懂了,他完全领会了王守仁的良苦用心,知道他为了百姓安宁,不愿再起事端。
然后他对朱厚照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绝对不可!”
“千里迢迢带领大军到此,怎么能够空手而归!”
但是朱宸濠都被抓了,还能打谁呢?
“把他放回鄱阳湖,陛下再抓一次!”
如此缺心眼的主意都能想出来,也算坏得只剩渣了。
朱厚照十分高兴,他同意了江彬的提议。
这是个十分阴毒的建议,其中包含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旦皇帝和十万大军进入了江西,以战后的混乱局面,其给养必然无法供应。养兵要管饭,没饭吃了就会去抢,到时局势必然混乱不堪。
而最为混乱的时候,也就是最好的时机。
这个处理意见很快传到了王守仁的耳朵里,他惊呆了。
他很清楚,这个方案极其凶险,如果照此执行,一场新的浩劫必然兴起,那些好不容易躲过战乱、生存下来的无辜百姓终将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可是怎么办呢?
江彬的命令就是皇帝的命令,你能和皇帝讲道理吗?
王守仁似乎再次走到了穷途末路,在初露寒意的秋夜,孤灯之下,他开始了紧张的思索。
大军就要来了,局势已经无法控制,时间所剩无几,必须想出办法,必须想出办法!
但这次王守仁的智慧似乎没有任何用处,他冥思苦想了一夜,也没有想出方法。
看来只剩下那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这也是他唯一的选择——抗命。
违抗圣命者,大逆!
王守仁很清楚这一点,但他依然决定这样做,去换取那些无辜百姓的生命。
不能再等待了,带上朱宸濠去南京,绝不能让他们进入江西一步!
我确信这样做是正确的。
正德十四年,九月,壬寅。
王守仁带领随从,押解着朱宸濠,向着自己未知的命运踏出了第一步。
觉悟
怀着揣测不安的心情,王守仁上路了,应该说,他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但很快,王守仁就意识到,自己的这次无畏举动可能并不能改变什么。
他突然发现,即使自己抗命离开地方,主动交出朱宸濠,也未必能够保全江西百姓,万一那帮孙子不依不饶,朱宸濠到手之后还是要去江西闹事,那该怎么办?
答案是没办法。
可没办法的王守仁也只能继续往前走,然而刚走到半路,他却得到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消息:皇帝陛下派出了一支先遣队,日夜兼程向江西进发,已经抵达杭州。
应该说,这事和王守仁关系不大,管他什么先遣队、游击队,反正到地方把人一交,之后回家往床上一躺,要杀要剐看着办。
可当王守仁听见先遣队负责人的名字的时候,他改变了主意。
他决定去见一见这个人。
这个关键的决定最终挽救了他,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