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2.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道德文固然有趣,却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最先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应该是顾宪成。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的那次京察中,吏部尚书孙鑨——撤职了,考功司郎中赵南星——回家了,首辅王锡爵——辞职了,而这事幕后的始作俑者,从五品的小官,考功司员外郎顾宪成——升官了(吏部文选司郎中)。

    升官了还不说,连他的上级,继任吏部尚书陈有年,也都是他老人家安排的,甚至后来回无锡当老百姓,他依然对朝廷动向了如指掌。李三才偷看信件,王锡爵打道回府,朝廷的历任首辅,在他眼中不是木偶,就是婴儿。

    这是一团迷雾,迷雾中的一切,似乎和他有关系,又似乎没有关系。拨开这团迷雾之后,我看到了一样东西——实力。

    顾宪成的实力,来自于他的官职。在吏部中,最大的是尚书(部长),其次是侍郎(副部长),再往下就是四个司的郎中(司长),分别是文选司、验封司、稽勋司、考功司。但是,这四个司的地位是不同的,而其中最厉害的,是文选司和考功司,文选司负责人事任免,考功司负责官员考核。这两个司的官员向来无人敢惹,升官还是免职,发达还是破产,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相对而言,验封司、稽勋司就一般了,一般到不用再介绍。有鉴于此,明代的吏部尚书和侍郎,大都由文选司和考功司的郎中接任。而顾宪成先生的升迁顺序是:吏部考功司主事——考功司员外郎(副职)——文选司郎中。

    这就意味着,那几年中,大明的所有官员(除少数高官),无论是升迁,还是考核,都要从顾宪成手底下过,即使不过,也要打个招呼,就是不打招呼,也得混个脸熟。

    此外,我们有理由相信,顾宪成大人也是比较会来事的,因为一个不开窍的书呆子,是混不了多久的。

    在这个世界上,实力和道德,经常是两码事。

    东林之中,类似者还有很多,比如李三才。李三才先生的职务,之前已经说过,是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凤阳,兼漕运总督。

    都察院佥都御史多了去了,凤阳是个穷地方,不巡也罢,真正关键的职务,是最后那个。

    自古以来,漕运就是经济运转的主要途径,基本算是坐地收钱,肥得没边。普天之下,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只有盐政。

    坐在这个位置上,要想不捞外快,一靠监督,二靠自觉。很可惜,李三才不自觉。从种种史料分析,他很有钱,有钱得没个谱,请客吃饭,都是大手笔。至于监督,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位李先生本人就是都察院的御史,自己去检举自己,估计他还没这个觉悟。作为东林党的重量级人物,李三才在这方面的名声,那真是相当的大。大到几十年后,著名学者夏允彝到凤阳寻访,还能听到相关事迹,最后还叹息一声,给了个结论——负才而守不洁。

    列举以上两人,只是为了说明一点:东林,是书院,但不仅仅是书院;是道德,但不仅仅是道德。它是一个有实力、有能力、有影响力、有斗争意识的政治组织。事实上,它的能量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那段看似平淡无奇的历史,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争斗的方式,是京察。

    万历二十一年(1593),顾宪成失望地回家了,他虽费尽气力,却终究未能解决对手,京察失败。

    但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十二年后,即万历三十三年(1605),京察开始,主持者杨时乔,他的公开身份,是吏部左侍郎,他的另一个公开身份,是东林党。当时的首辅,是浙党首领沈一贯,对于这位东林党下属,自然很不待见,于是,他决定换人。沈一贯是朝廷首辅,杨时乔只是吏部二把手,然而意外发生了,虽然沈大人上蹿下跳,连皇帝的工作都做了,却依然毫无用处。杨侍郎该怎么来,还怎么来,几板斧抡下来,浙党、齐党、楚党、宣党……反正非东林党的,统统下课,沈一贯拼了老命,才算保住几个亲信。

    那么现在,请你再看一遍之前列举过的几条史料,玄机就在其中:

    万历三十三年,京察,沈一贯亲信以及三党干将被逐。万历三十五年(1607),沈一贯退休回家。同年,王锡爵的密信被李三才揭发,复出无望。一年后,东林派叶向高成为首辅,开始执掌朝廷大权。是的,这一切的一切,不是偶然。而最终要获得的,正是权力。权力已经在握,但还需要更进一步。

    万历三十九年(1611),辛亥京察,主持人吏部尚书孙丕杨,东林党。此时的首辅已经是叶向高了,东林党人遍布朝廷,对于那些非我族群而言,清理回家之类的待遇估计是免不了了。然而一个人的掺和,彻底改变了这一切。这个人就是李三才。此时的李三才已经升到了户部尚书,作为东林党的干将,他将进入内阁,更进一步。

    算盘大致如此,可打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听说李三才要入阁,朝廷顿时一片鸡飞狗跳,闹翻了天,主要原因在于李先生的底子不算干净,许多人对他有意见。而更重要的是,这人实在太猛、太有能力,东林党已经如此强大,如果再让他入阁,三党的人估计就只能集体歇业了。于是,一场空前猛烈的反击开始。

    明代的京察,按照地域,分为南察和北察。北察由尚书孙丕杨负责,而南察的主管者,是吏部侍郎史继楷,三党成员。他选定的考察对象都是同一个类型——支持李三才的人。

    很快,浙、楚、齐三党轮番上阵,对李三才发起了最后的攻击。他们的动机十分明确,明确到《明神宗实录》都写了出来——“攻淮(李三才)则东林必救,可布一网打尽之局”。

    在集中火力打击之下,李三才没能顶住,回家养老去了。但就整体而言,此时的东林党依然占据着优势,叶向高执政,东林党掌权,非常强大,强大得似乎不可动摇。然而就在此时,强大的东林党,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一直以来,东林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很道德,强大之后,就变成了你不道德。工作方针,原先是党同伐异,强大之后,就变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总而言之,不是我的同党,就是我的敌人。

    这种只搞单边主义的混账做法,最终导致了一个混账的结果:在东林党人的不懈努力下,齐、浙、楚三党终于抛弃了之前的成见,团结一致跟东林党死磕了。他们的折腾,得到了立竿见影的回报:万历四十二年(1614),叶向高退休回家。

    万历四十五年(1617),京察开始,主持京察的,分别是吏部尚书郑继之、刑部尚书李志。

    郑继之是楚党,李志是浙党。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的时候到了,但凡是东林党,或者与东林党有关的人,二话不说,收拾包袱走人,这其中,还包括那位揭发了梃击案真相的王之寀。

    萨尔浒之战前,朝廷斗争情况大致如此。这场斗争的知名度相当小,但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对明朝而言,其重要程度,基本等于努尔哈赤+皇太极+李自成+张献忠。

    因为这是一场延续了几十年的斗争,是一场决定明朝命运的斗争。因为在不久之后,东林党将通过一个人的帮助,彻底击败浙、齐、楚三党。然后,土崩瓦解的三党将在另一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