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心理学与口才技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玩笑间抹去尴尬,谈笑间打破窘局
在社交场合中,往往会遇到令人发窘的尴尬问题,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学会处乱不惊,寻找从狼狈的境地中解脱的办法,将自己的思想调整到自由、活跃的状态,用机智的语言来为尴尬的各方打圆场,打破窘迫的局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做到从容不迫,但是现实却和理想有着很大的距离。在具体的交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这时候往往会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感到异常尴尬,下不了台。如果僵持在那里,只顾及自己不自在的话,别人也会和我们一样感到压抑,最终也会让气氛变得十分凝重,也会让原本可以顺利办成的事情僵持在那里。一个会说话的人能够巧妙地运用一句玩笑话抹去意外发生的尴尬,改变人们的处境和心情,营造出一份特有的气氛,让社交场合重新回到欢快和愉悦当中。
金亚楠和老板陪一位外商用餐。老板热情地请外商点菜,备受感动的外商在看了菜单之后,一时兴起,说了句中国话“tutousi”,讲完之后又朝着老板笑了笑。谁知老板却火冒三丈,当即指着外商大骂:“你,洋鬼子死!”原来,外商在说“土豆丝”的时候因为发音不准被老板听成了“秃头死”,正好老板就是光头,外商的微笑也让老板误以为是嘲笑,因此就气冲冲地朝着外商大骂了起来。
当金亚楠告诉老板老外的真实意思时,老板顿时暗自后悔刚才的冲动。而外商对老板的斥骂感到不解,同时对他的粗鲁也面露愤怒。双方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之中。
为了避免这次因误会而错失的机会,金亚楠便用英语向对方解释道:“在我们中国有‘打是亲,骂是爱’的俗语,刚才我们老总的行为其实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他并不是要骂您,而是一种示好的方法。可能是因为您对中国文化不太了解的缘故,对他的举止感到不喜欢……”
外商听到之后,转怒为喜,笑着说:“这实在是太有趣了,不过,我可不可以不死啊?我还以为你们老板不喜欢吃‘秃头死’呢……”外商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而老板听到“秃头死”这三个字却总感到不舒服。
金亚楠便继续开玩笑说:“我们老总很喜欢‘秃头’,就是不喜欢‘秃头死’啊!”
“哈哈,那就只喜欢‘秃头’好了,‘秃头’真的是很不错的!”外商继续哈哈大笑着,老板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
面对突发性的事件,没有任何人能够作好事先的准备。而交际场合中尴尬窘迫的现象又是时常发生并且表现不一的,因此,在我们处理这些尴尬的事件时,一定不能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善于分析和思考,从而作出具体的恰当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化窘迫为谈笑,化尴尬为正常。
心理点拔
以下三种方法只是作为参考:
1.转移话题
在交际场合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交际的双方难以在这些事情上达成一致的意见,从而阻碍交谈的正常进行。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刻意地去回避一下,将谈话转移到其他的话题上去,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谈话内容来改变一下紧张的局面,转移双方的注意力。这样就能有意识地将意见分歧较大的话题淡化,让原来僵持的场面重新变得宽松愉悦起来,把给双方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范围之内。
2.给对方寻找台阶
社交场合的窘困局面,并不仅仅是因为意见分歧较大的事情所导致,还有的时候是因为一些人对客观时间地点环境因素的疏忽,讲出的话明显地不合时宜,从而造成了整个交际场合的难堪和尴尬。在这种事情出现的时候,对不合时宜的谈话内容进行大声的斥责只会让局面更加尴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转化一下角度,将这一话题说下去,来为那些有悖常理的话进行合理的解释,寻找其立足的理由。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解除了尴尬局面,更能让对方对你充满感激,从而从心里愿意和你进行长久的交往。
3.善意曲解,消除误会
在交际场合中,交谈双方难免会因为一时的疏忽而说出一些不合时宜或者是带有歧义的话,从而让别人产生误解,心理上感到不愉快。在这个时候,直接的解释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倒不如采取故意曲解的方法,对那些不合时宜的话装作不知其意,而是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从善意的角度进行解释或者打圆场。这种看则无心实则刻意地去接话方法,会很快地将局面朝着有力的方向引导和转化。那些尴尬的局面也将会随着故意的曲解而不复存在。
为自己“开脱”,也是一种智慧
在遇到尴尬场面的时候,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有人出来为你打圆场,替你开脱。要想让自己摆脱窘迫的场面,就应该依靠你的聪明才智来为自己开脱。
生活千变万化,什么样子的怪问题都可能遇到,而对付这些怪问题的方法,就是作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千万不可以被对方的问题困死陷于被动。当你被人刁难的时候,你可以给人似是而非,雾里看花的感觉,可以用“大约、最近、前后、方便的话”等词汇来解决这些问题,为自己开脱。
在一次巡游江南的时候,雍正皇帝和刘墨林来到苏州看到了一尊弥勒佛。雍正皇帝突然指着佛像问:“他为什么对着我笑呢?”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毕竟佛像见了谁都是一脸笑容可掬的样子,但是刘墨林又不能直说,否则就显得自己没水平。于是他就回答说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是当今活佛,佛见佛故笑。刘墨林原以为雍正皇帝会为此开怀大笑的,不曾想,皇帝话锋一转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佛见了你也笑呢?”刘墨林不愧为大才子,十分机敏地回答道:“佛是在嘲笑臣成不了佛。”
刘墨林由于刚刚说了佛见佛笑,如果依然这样回答的话,那么他自己也就成了佛,有和皇帝平起平坐的意思,说不好会有诛九族的大罪,因此就把佛的笑说成了是对他的嘲笑,既巧妙地让自己开脱,又给皇帝戴了一顶大大的高帽。
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让自己感到为难的问题,如果不去回答的话,显得自己没有礼貌,选择面对的话却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伤害,那么,就要学会巧妙地为自己开脱。
心理点拔
一般来说,为自己开脱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点:
1.模糊回答
有些问题让你感到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时候,你可以用模糊的语言来进行回答,这样既能不失礼数,又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面子。比如有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有人问他:“你是否读过《十日谈》?”他就回答:“最近不曾”。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遁词罢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曾知道有这么一本书。还有一次,别人问他是否看过《莎士比亚全集》,他就回答说“英文没读过。”这样就会给人一种误解,他比较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读懂英文,但是时间太忙,只是看了别人的翻译,等以后抽时间再去读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此言一出,别人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2.暗示性语言回答
有时候别人向你问话的时候,你感觉如果直言相告可能会让他难以接受,如果不回答的话又说不过去,那么你就不妨讲一些暗示性的话语,做到既能让对方了解事情的真相,又能巧妙地让你得到开脱。
在宋朝时期,有一个叫孙山的人和一个同乡一起上京赶考。到了发榜的那一天,孙山考中了进士,不过是最后一名,而他的同乡却落榜了。后来,他的同乡感觉脸上无光,就留在了京城,而孙山则回到了家里。回到家后,那位同乡的父亲急切地向他打听儿子是否考中。孙山觉得,如果直言相告的话,同乡的父亲可能难以接受,自己也可能会落一个得意忘形的评价,于是他就随口念了两句诗给那位同乡的父亲听:“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那位同乡的父亲听后,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转身走了。
3.故意装糊涂
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很可能就会陷入对方设置的陷阱之中,让你无法下台。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装作没有听懂,用糊涂的回答来应对别有用心的提问。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个外国记者问王蒙:“请问,20世纪50年代的您和80年代的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这位记者是别有用心的,他提问的用意可以说是路人皆知。这时候王蒙却从容不迫地回答说:“我在20世纪50年代的名字叫王蒙,在80年代也叫王蒙,这是相同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当时我才20多岁,现在却已经年过半百了。”
记者提问的目的是让王蒙谈一下对中国国内改革形势的感受,又不好直冲冲地进行提问,就给王蒙一个限定的年代的范围,而王蒙却故意曲解对方的本意,只从自己的年龄变化上来回答问题。这个回答是无懈可击的,既给了对方一个答案,又没有给对方任何有效的信息,还不能让他抓出破绽。
避开“敏感区”,别让对方下不来台
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敏感区”,这个敏感区域包括个人的隐私过错以及自尊和做事底线等。每个人都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过多地暴露出个人的隐私或者以前的错误,更不愿意让个人的尊严受到别人的伤害。因此我们在交际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触及对方的敏感区,更不要让对方觉得当众受到侮辱。哪怕是为了改正别人的缺点而进行必要的劝说,也要注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很有道理:“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一下别人,而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说话更要如此,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不能够在别人面前口无遮拦,更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直口快而侵犯别人的隐私,进入别人的敏感区,让别人下不了台。
王小姐是一家公司的员工,担任文秘工作。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总能给别人提供真诚和无私的帮助。但是,像这样一个有着很多优点的小女孩,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获得别人的喜欢,相反的,还有不少人在远远地躲着她,在一些朋友聚会中也会故意“忘记”招呼她。这主要是因为王小姐的性格比较爽朗,经常喜欢开一些恶作剧的玩笑,常常让朋友们感觉下不了台。
有一次休息的时候,她的一位同事神秘地说:“你们看看这张照片是谁的?”等大家挤过来看的时候才发现是一个橘子皮,顿时就感觉索然寡味,都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王小姐却大呼小叫地说:“你拿李建的照片做什么?”这下子,李建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气得涨红了脸,而一些好事的同事就给他起了个“橘子皮”的外号。从此之后,李建见到王小姐就远远地躲开了。
还有一次,一个同事穿着一身新西装来到公司,别人都微笑友好地对他说:“您今天可是真精神啊,这件衣服很适合你。”这时候王小姐又口无遮拦地说:“你这件衣服也太不上档次了吧,是不是今年的款式还说不准呢。”那位同事对服装是十分讲究的,听王小姐这么一说,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王小姐不仅对同事这样,对老板也同样如此。有一次,老板和客户签协议,客户看到老板龙飞凤舞的签名之后,夸奖道:“您的签名可是真气派呀。”老板刚想谦虚几句,没想到王小姐却不知趣地抢过话头:“我们老板练了三个多月了,能不气派吗?”此言一出,让老板和客户都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之中。
王小姐之所以不被朋友们所欢迎,原因就在于她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以为讲一些肆无忌惮的话能够活跃气氛,无伤大雅,而最终的结果却表明了她的做法和想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各自所敏感的东西也会与众不同,我们在交际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人格,在谈吐之间尽量不要涉及对方的敏感地带。
心理点拔
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注意:
1.可以适当地开玩笑,但是不能以讽刺他人为目的玩笑话一般能起到活跃气氛、缓和人际关系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在开玩笑的时候不懂得适度的原则,喜欢讽刺、攻击、责怪他人,尽管可能会引起短暂的笑声,却给被嘲笑者的心理上留下巨大的阴影,甚至会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让本来十分宽松的气氛显得过于紧张和难堪。
2.任何谈话都不要涉及他人的隐私
无论处在任何场合下,也无论对方和自己是多么的熟悉,都不要在交谈的内容中涉及对方的隐私。俗话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一句无心的话,在别人听来可能就是一种讽刺和侮辱,从而对你产生极其恶劣的印象。
3.千万不要拿别人的短处来说事
在社交场合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用别人的生理缺陷和生活缺陷来当谈资,作为炫耀自己的一种方式。比如说些“你的头上没有头发,是不是想无法无天啊”“你那几个月不洗的臭脚可以熏死一屋子人啊”等,这样就会让别人对他产生很大的厌烦情绪,从内心里也不愿意和这种人打交道。
好好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的评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比如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别人接受,个人的做事方式难以取得别人的理解等,这些不愉快往往会把我们推进十分尴尬窘迫的境地。每当碰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的人... -->>
玩笑间抹去尴尬,谈笑间打破窘局
在社交场合中,往往会遇到令人发窘的尴尬问题,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学会处乱不惊,寻找从狼狈的境地中解脱的办法,将自己的思想调整到自由、活跃的状态,用机智的语言来为尴尬的各方打圆场,打破窘迫的局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做到从容不迫,但是现实却和理想有着很大的距离。在具体的交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这时候往往会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感到异常尴尬,下不了台。如果僵持在那里,只顾及自己不自在的话,别人也会和我们一样感到压抑,最终也会让气氛变得十分凝重,也会让原本可以顺利办成的事情僵持在那里。一个会说话的人能够巧妙地运用一句玩笑话抹去意外发生的尴尬,改变人们的处境和心情,营造出一份特有的气氛,让社交场合重新回到欢快和愉悦当中。
金亚楠和老板陪一位外商用餐。老板热情地请外商点菜,备受感动的外商在看了菜单之后,一时兴起,说了句中国话“tutousi”,讲完之后又朝着老板笑了笑。谁知老板却火冒三丈,当即指着外商大骂:“你,洋鬼子死!”原来,外商在说“土豆丝”的时候因为发音不准被老板听成了“秃头死”,正好老板就是光头,外商的微笑也让老板误以为是嘲笑,因此就气冲冲地朝着外商大骂了起来。
当金亚楠告诉老板老外的真实意思时,老板顿时暗自后悔刚才的冲动。而外商对老板的斥骂感到不解,同时对他的粗鲁也面露愤怒。双方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之中。
为了避免这次因误会而错失的机会,金亚楠便用英语向对方解释道:“在我们中国有‘打是亲,骂是爱’的俗语,刚才我们老总的行为其实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他并不是要骂您,而是一种示好的方法。可能是因为您对中国文化不太了解的缘故,对他的举止感到不喜欢……”
外商听到之后,转怒为喜,笑着说:“这实在是太有趣了,不过,我可不可以不死啊?我还以为你们老板不喜欢吃‘秃头死’呢……”外商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而老板听到“秃头死”这三个字却总感到不舒服。
金亚楠便继续开玩笑说:“我们老总很喜欢‘秃头’,就是不喜欢‘秃头死’啊!”
“哈哈,那就只喜欢‘秃头’好了,‘秃头’真的是很不错的!”外商继续哈哈大笑着,老板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
面对突发性的事件,没有任何人能够作好事先的准备。而交际场合中尴尬窘迫的现象又是时常发生并且表现不一的,因此,在我们处理这些尴尬的事件时,一定不能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善于分析和思考,从而作出具体的恰当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化窘迫为谈笑,化尴尬为正常。
心理点拔
以下三种方法只是作为参考:
1.转移话题
在交际场合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交际的双方难以在这些事情上达成一致的意见,从而阻碍交谈的正常进行。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刻意地去回避一下,将谈话转移到其他的话题上去,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谈话内容来改变一下紧张的局面,转移双方的注意力。这样就能有意识地将意见分歧较大的话题淡化,让原来僵持的场面重新变得宽松愉悦起来,把给双方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范围之内。
2.给对方寻找台阶
社交场合的窘困局面,并不仅仅是因为意见分歧较大的事情所导致,还有的时候是因为一些人对客观时间地点环境因素的疏忽,讲出的话明显地不合时宜,从而造成了整个交际场合的难堪和尴尬。在这种事情出现的时候,对不合时宜的谈话内容进行大声的斥责只会让局面更加尴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转化一下角度,将这一话题说下去,来为那些有悖常理的话进行合理的解释,寻找其立足的理由。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解除了尴尬局面,更能让对方对你充满感激,从而从心里愿意和你进行长久的交往。
3.善意曲解,消除误会
在交际场合中,交谈双方难免会因为一时的疏忽而说出一些不合时宜或者是带有歧义的话,从而让别人产生误解,心理上感到不愉快。在这个时候,直接的解释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倒不如采取故意曲解的方法,对那些不合时宜的话装作不知其意,而是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从善意的角度进行解释或者打圆场。这种看则无心实则刻意地去接话方法,会很快地将局面朝着有力的方向引导和转化。那些尴尬的局面也将会随着故意的曲解而不复存在。
为自己“开脱”,也是一种智慧
在遇到尴尬场面的时候,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有人出来为你打圆场,替你开脱。要想让自己摆脱窘迫的场面,就应该依靠你的聪明才智来为自己开脱。
生活千变万化,什么样子的怪问题都可能遇到,而对付这些怪问题的方法,就是作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千万不可以被对方的问题困死陷于被动。当你被人刁难的时候,你可以给人似是而非,雾里看花的感觉,可以用“大约、最近、前后、方便的话”等词汇来解决这些问题,为自己开脱。
在一次巡游江南的时候,雍正皇帝和刘墨林来到苏州看到了一尊弥勒佛。雍正皇帝突然指着佛像问:“他为什么对着我笑呢?”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毕竟佛像见了谁都是一脸笑容可掬的样子,但是刘墨林又不能直说,否则就显得自己没水平。于是他就回答说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是当今活佛,佛见佛故笑。刘墨林原以为雍正皇帝会为此开怀大笑的,不曾想,皇帝话锋一转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佛见了你也笑呢?”刘墨林不愧为大才子,十分机敏地回答道:“佛是在嘲笑臣成不了佛。”
刘墨林由于刚刚说了佛见佛笑,如果依然这样回答的话,那么他自己也就成了佛,有和皇帝平起平坐的意思,说不好会有诛九族的大罪,因此就把佛的笑说成了是对他的嘲笑,既巧妙地让自己开脱,又给皇帝戴了一顶大大的高帽。
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让自己感到为难的问题,如果不去回答的话,显得自己没有礼貌,选择面对的话却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伤害,那么,就要学会巧妙地为自己开脱。
心理点拔
一般来说,为自己开脱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点:
1.模糊回答
有些问题让你感到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时候,你可以用模糊的语言来进行回答,这样既能不失礼数,又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面子。比如有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有人问他:“你是否读过《十日谈》?”他就回答:“最近不曾”。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遁词罢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曾知道有这么一本书。还有一次,别人问他是否看过《莎士比亚全集》,他就回答说“英文没读过。”这样就会给人一种误解,他比较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读懂英文,但是时间太忙,只是看了别人的翻译,等以后抽时间再去读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此言一出,别人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2.暗示性语言回答
有时候别人向你问话的时候,你感觉如果直言相告可能会让他难以接受,如果不回答的话又说不过去,那么你就不妨讲一些暗示性的话语,做到既能让对方了解事情的真相,又能巧妙地让你得到开脱。
在宋朝时期,有一个叫孙山的人和一个同乡一起上京赶考。到了发榜的那一天,孙山考中了进士,不过是最后一名,而他的同乡却落榜了。后来,他的同乡感觉脸上无光,就留在了京城,而孙山则回到了家里。回到家后,那位同乡的父亲急切地向他打听儿子是否考中。孙山觉得,如果直言相告的话,同乡的父亲可能难以接受,自己也可能会落一个得意忘形的评价,于是他就随口念了两句诗给那位同乡的父亲听:“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那位同乡的父亲听后,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转身走了。
3.故意装糊涂
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很可能就会陷入对方设置的陷阱之中,让你无法下台。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装作没有听懂,用糊涂的回答来应对别有用心的提问。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个外国记者问王蒙:“请问,20世纪50年代的您和80年代的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这位记者是别有用心的,他提问的用意可以说是路人皆知。这时候王蒙却从容不迫地回答说:“我在20世纪50年代的名字叫王蒙,在80年代也叫王蒙,这是相同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当时我才20多岁,现在却已经年过半百了。”
记者提问的目的是让王蒙谈一下对中国国内改革形势的感受,又不好直冲冲地进行提问,就给王蒙一个限定的年代的范围,而王蒙却故意曲解对方的本意,只从自己的年龄变化上来回答问题。这个回答是无懈可击的,既给了对方一个答案,又没有给对方任何有效的信息,还不能让他抓出破绽。
避开“敏感区”,别让对方下不来台
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敏感区”,这个敏感区域包括个人的隐私过错以及自尊和做事底线等。每个人都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过多地暴露出个人的隐私或者以前的错误,更不愿意让个人的尊严受到别人的伤害。因此我们在交际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触及对方的敏感区,更不要让对方觉得当众受到侮辱。哪怕是为了改正别人的缺点而进行必要的劝说,也要注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很有道理:“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一下别人,而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说话更要如此,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不能够在别人面前口无遮拦,更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直口快而侵犯别人的隐私,进入别人的敏感区,让别人下不了台。
王小姐是一家公司的员工,担任文秘工作。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总能给别人提供真诚和无私的帮助。但是,像这样一个有着很多优点的小女孩,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获得别人的喜欢,相反的,还有不少人在远远地躲着她,在一些朋友聚会中也会故意“忘记”招呼她。这主要是因为王小姐的性格比较爽朗,经常喜欢开一些恶作剧的玩笑,常常让朋友们感觉下不了台。
有一次休息的时候,她的一位同事神秘地说:“你们看看这张照片是谁的?”等大家挤过来看的时候才发现是一个橘子皮,顿时就感觉索然寡味,都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王小姐却大呼小叫地说:“你拿李建的照片做什么?”这下子,李建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气得涨红了脸,而一些好事的同事就给他起了个“橘子皮”的外号。从此之后,李建见到王小姐就远远地躲开了。
还有一次,一个同事穿着一身新西装来到公司,别人都微笑友好地对他说:“您今天可是真精神啊,这件衣服很适合你。”这时候王小姐又口无遮拦地说:“你这件衣服也太不上档次了吧,是不是今年的款式还说不准呢。”那位同事对服装是十分讲究的,听王小姐这么一说,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王小姐不仅对同事这样,对老板也同样如此。有一次,老板和客户签协议,客户看到老板龙飞凤舞的签名之后,夸奖道:“您的签名可是真气派呀。”老板刚想谦虚几句,没想到王小姐却不知趣地抢过话头:“我们老板练了三个多月了,能不气派吗?”此言一出,让老板和客户都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之中。
王小姐之所以不被朋友们所欢迎,原因就在于她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以为讲一些肆无忌惮的话能够活跃气氛,无伤大雅,而最终的结果却表明了她的做法和想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各自所敏感的东西也会与众不同,我们在交际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人格,在谈吐之间尽量不要涉及对方的敏感地带。
心理点拔
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注意:
1.可以适当地开玩笑,但是不能以讽刺他人为目的玩笑话一般能起到活跃气氛、缓和人际关系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在开玩笑的时候不懂得适度的原则,喜欢讽刺、攻击、责怪他人,尽管可能会引起短暂的笑声,却给被嘲笑者的心理上留下巨大的阴影,甚至会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让本来十分宽松的气氛显得过于紧张和难堪。
2.任何谈话都不要涉及他人的隐私
无论处在任何场合下,也无论对方和自己是多么的熟悉,都不要在交谈的内容中涉及对方的隐私。俗话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一句无心的话,在别人听来可能就是一种讽刺和侮辱,从而对你产生极其恶劣的印象。
3.千万不要拿别人的短处来说事
在社交场合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用别人的生理缺陷和生活缺陷来当谈资,作为炫耀自己的一种方式。比如说些“你的头上没有头发,是不是想无法无天啊”“你那几个月不洗的臭脚可以熏死一屋子人啊”等,这样就会让别人对他产生很大的厌烦情绪,从内心里也不愿意和这种人打交道。
好好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的评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比如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别人接受,个人的做事方式难以取得别人的理解等,这些不愉快往往会把我们推进十分尴尬窘迫的境地。每当碰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的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