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司礼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公们真都是好人么?
这论点就跟士大夫都是坏人一样,经不起推敲的。
不过屁股决定脑袋。
良臣这是一屁股彻底坐在公公那边了,没办法,谁让他二叔是九千岁呢。就算他现在奋发向上,回家寒窗苦读十年,求个金榜题名,将来,还是个“阉党”?弄不好跟他哥良卿一样,就被崇祯拉到菜市口砍了。
所以,连血脉都打上了“阉党”烙印、根正苗红的良臣,肯定要为公公们大唱一曲忠诚的赞歌。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世上只有公公好,大明朝廷永不倒…
但说实在的,良臣之所以急切劝万历往外大派太监,一是出于公心,放眼看世界,和洋鬼子们竞争,世界那么大,不抢白不抢。
欧罗巴镇守那是笑话,亚细亚这一块,却有着切实可能。至少,马六甲镇守太监还是能操作起来的。
一句话,现在世界的趋势是抢劫,那么洋人能抢得,咱汉人为何抢不得?单论军事实力,咱大明可比那些洋鬼子强的多。
只要操作得当,跟着公公打天下,装备不回收。
二来是出于私心,琢磨着万历要采纳他的建议,到时候那帮外出的公公们肯定得找他魏舍人询问具体办法。
主意是魏舍人出的,万国图都在他心里,公公们大字不识,光有出去干活发财的勇气肯定是不行的,得魏舍人帮着参谋。要不然装备全了,人手齐了,却不知道打哪入手,那可就干着急了。
但是魏舍人一穷二白,公公们总不能让他白费脑子吧。有钱给钱,没钱不要紧,入份干股总行吧?
恭喜发财,恭的是万历不假,同样也是贺他魏良臣啊。
这事得快,得趁早,不能耽搁,洋鬼子们手黑着呢。
最好能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公公先去弄一个试点,弄个特区,只要大量的财富从海船卸到大明,不愁公公不积极,不愁士大夫们不动心,不愁潮流起不来。
这个特区在哪,良臣得好生研究下。
对面,万历大生知己之感,身为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太监的可靠性绝对强过外朝那帮臣子们。最起码,太监们不敢违背他这皇帝的意思。
而放眼古今,每当改朝换代,新朝之人总有无数旧朝官员,但却无多少旧朝太监。
原因何在?
歧视!
在儒生眼里,阉人似乎天生就和奸诈小人联系在一起。
士大夫们不屑于之共事,自然而然,这新朝里自然没有旧朝大珰们的位子了。
正如魏良臣所言,公公们和皇帝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皇帝没了,他们连要饭花子都不如。底层的小伙者们还罢了,换个主子继续倒马桶打扫,有权有势的那些大珰们,不被抄家砍头就算祖上积德了。
因而,单论忠诚,太监们确是比朝官们要强。有明一代,镇守太监、监军太监殉国的人数也是历朝之最的。
同样有感触的,甚至感触更深的肯定就是张公公和崔公公了。
二人可是人魏舍人口中的当事人。
家生子的比喻很贴切,公公们于皇室而言,不正是民间富户家里的家生子么?离了主家,他们这些家生子就是无根的浮萍了。
要得!
咱内廷就是比外朝对皇爷更忠心啊!
张诚紧绷的面皮舒缓了下来,他固然打小受大学士教诲,以儒生为荣,但毕竟是净身之人,眼下代表的是内廷,不可能真和外朝尿一壶去,双方更多的利用关系。
而外朝对内廷的偏见,是根深蒂固的,这一点张诚心知肚明。现在突然有个人跳出来说内廷比外廷值得信任,大说公公们好话,饶是张诚刚才气的想将魏良臣拖出去杖毙,这会也不禁好感大生。
崔文升不住点头,他倒是想起去年宫里曾流传说,有个少年对都察院的一帮御史说内廷之人都是身残... -->>
公公们真都是好人么?
这论点就跟士大夫都是坏人一样,经不起推敲的。
不过屁股决定脑袋。
良臣这是一屁股彻底坐在公公那边了,没办法,谁让他二叔是九千岁呢。就算他现在奋发向上,回家寒窗苦读十年,求个金榜题名,将来,还是个“阉党”?弄不好跟他哥良卿一样,就被崇祯拉到菜市口砍了。
所以,连血脉都打上了“阉党”烙印、根正苗红的良臣,肯定要为公公们大唱一曲忠诚的赞歌。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世上只有公公好,大明朝廷永不倒…
但说实在的,良臣之所以急切劝万历往外大派太监,一是出于公心,放眼看世界,和洋鬼子们竞争,世界那么大,不抢白不抢。
欧罗巴镇守那是笑话,亚细亚这一块,却有着切实可能。至少,马六甲镇守太监还是能操作起来的。
一句话,现在世界的趋势是抢劫,那么洋人能抢得,咱汉人为何抢不得?单论军事实力,咱大明可比那些洋鬼子强的多。
只要操作得当,跟着公公打天下,装备不回收。
二来是出于私心,琢磨着万历要采纳他的建议,到时候那帮外出的公公们肯定得找他魏舍人询问具体办法。
主意是魏舍人出的,万国图都在他心里,公公们大字不识,光有出去干活发财的勇气肯定是不行的,得魏舍人帮着参谋。要不然装备全了,人手齐了,却不知道打哪入手,那可就干着急了。
但是魏舍人一穷二白,公公们总不能让他白费脑子吧。有钱给钱,没钱不要紧,入份干股总行吧?
恭喜发财,恭的是万历不假,同样也是贺他魏良臣啊。
这事得快,得趁早,不能耽搁,洋鬼子们手黑着呢。
最好能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公公先去弄一个试点,弄个特区,只要大量的财富从海船卸到大明,不愁公公不积极,不愁士大夫们不动心,不愁潮流起不来。
这个特区在哪,良臣得好生研究下。
对面,万历大生知己之感,身为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太监的可靠性绝对强过外朝那帮臣子们。最起码,太监们不敢违背他这皇帝的意思。
而放眼古今,每当改朝换代,新朝之人总有无数旧朝官员,但却无多少旧朝太监。
原因何在?
歧视!
在儒生眼里,阉人似乎天生就和奸诈小人联系在一起。
士大夫们不屑于之共事,自然而然,这新朝里自然没有旧朝大珰们的位子了。
正如魏良臣所言,公公们和皇帝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皇帝没了,他们连要饭花子都不如。底层的小伙者们还罢了,换个主子继续倒马桶打扫,有权有势的那些大珰们,不被抄家砍头就算祖上积德了。
因而,单论忠诚,太监们确是比朝官们要强。有明一代,镇守太监、监军太监殉国的人数也是历朝之最的。
同样有感触的,甚至感触更深的肯定就是张公公和崔公公了。
二人可是人魏舍人口中的当事人。
家生子的比喻很贴切,公公们于皇室而言,不正是民间富户家里的家生子么?离了主家,他们这些家生子就是无根的浮萍了。
要得!
咱内廷就是比外朝对皇爷更忠心啊!
张诚紧绷的面皮舒缓了下来,他固然打小受大学士教诲,以儒生为荣,但毕竟是净身之人,眼下代表的是内廷,不可能真和外朝尿一壶去,双方更多的利用关系。
而外朝对内廷的偏见,是根深蒂固的,这一点张诚心知肚明。现在突然有个人跳出来说内廷比外廷值得信任,大说公公们好话,饶是张诚刚才气的想将魏良臣拖出去杖毙,这会也不禁好感大生。
崔文升不住点头,他倒是想起去年宫里曾流传说,有个少年对都察院的一帮御史说内廷之人都是身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