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女帝师(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思诚一笑,摇头叹道:“女孩子家太刚硬了未必是好事。”
我笑道:“县主万金之躯,自是百无禁忌。”
正说着,忽见又一青衣小厮闯了进来,气喘吁吁道:“奴婢就知道王爷在这里。昌平郡王殿下从西北回来了,这会儿正在府里坐着,有要事和王爷商议。有请王爷快快回府。”
高思诚甚是意外:“不是说还有十几日才到京么?”随即向我歉然一笑,“匆匆一见,不及详谈,甚为抱歉。只是府中尚有要事,小王必得回府。告辞。”说罢举手一揖,带着两个青衣小厮疾步而去。
我行礼相送,默默思忖。小莲儿见我发呆,轻声道:“姑娘,咱们也回去吧。”
我沉吟道:“昌平郡王本拟新年才回,怎的忽然提前回京?”
小莲儿笑道:“还有十几二十天便是除夕了,便是这会儿回京,也很平常吧。”
我摇头道:“昌平郡王在边关戍守,别说提前十几二十日,便是提前一天,也算擅离职守。”话音刚落,便见康总管和芳馨推门进来,康总管道:“原来大人来了此处,让奴婢好找。戏要开演了,还请先回去吧。”
然而我已无心看这最后两折戏,只叫过小莲儿,吩咐她径直去掖庭属寻李瑞。直到戏快唱完了,小莲儿才回来,在我耳边轻轻道:“于姑娘已从西北回京,这会儿已在掖庭狱中。”
【第三十六节 勿复王家】
我大惊,险些摔了手中的茶盏,一颗心早已飞去掖庭属。但皇帝赏赐的戏又不得不看完,于是剩下半折我面色铁青,如坐针毡。康总管以为我不喜欢,几次借添换茶点的工夫查看我的神色。我也无心去应付他。
戏一唱完,我留下芳馨放赏,立刻动身前往掖庭属。谁知刚刚出了梨园的门,便见施哲迎面而来,他恭敬施了一礼,笑道:“听闻梨园今天演一出新戏,下官本想来听,奈何公务冗杂,还是赶了个散场。”
施哲早已料到我会去掖庭属,竟来梨园阻拦。我不悦,还礼道:“大人若想看戏,还请早来。”
施哲笑道:“大人可听了全本?未知这出新戏叫什么名字?”
我望一眼施哲身后渐渐沉落的红日,心中愈加焦急,面上却还得不露声色:“这出《宪英劝弟》,说的是姐弟情深,保家全身。可依玉机看,比《赎孽》差了许多。”
施哲道:“《赎孽》一出,唱的是手足之义,同生共死。虽然慷慨,却太惨烈了些。”
我屈膝恳求道:“玉机不才,也想效仿一二。请大人准我与于姑娘相见。”
施哲躬身一揖:“下官恕难从命。”
这本也是我预料之中的回答。然而我仍是不甘心:“‘其为法令也,合于人情而后行之’[88]。玉机只想瞧瞧昔日的姐妹,大人竟不能通融一二?”
阳光像一支描金的小楷,细细勾画出他面颊的轮廓,儒雅之中颇见堂堂正正。然而我此刻却痛恨这副充满善意和聪明的面孔。我甚至想,倘若他像李瑞一般愚钝老成,或者像乔致一般色厉胆薄,我都有办法让他松口。可他不是。除了皇命,他不为任何人、任何事所动,直是无懈可击。
施哲微微一笑:“朱大人聪慧过人,岂不知‘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光武帝)下诏曰:‘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其显效未詶,名籍未立者,大鸿胪趣上,朕将差而录之。’”?于姑娘与慎妃娘娘自尽一事有涉,事关重大,下官不敢擅专。”
我不觉冷笑:“陛下不是说,掖庭属不必再过问慎妃之事么?”
施哲道:“大人所言甚是。本来于姑娘回京,应直接去黄门狱。之所以进掖庭狱,是因为她身为官婢,做了不可饶恕的错事,在掖庭属审毕,就会移去黄门狱。”
听说锦素回京,我脑中已是一片混乱,惊闻此言更是又惊又奇:“是何不妥之事?”
施哲道:“此事恕下官无可奉告。其实大人想见于姑娘,倒也不难。只需请了圣旨,下官无不从命。”说着望一眼我身后的梨园,瞳仁中映出五颜六色的灯彩,“以大人如今的恩遇,此事轻而易举。”说罢深深一揖,又道,“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于姑娘今日才进了掖庭狱,大人如何能这样快便得知消息,还命莲姑娘来掖庭属询问?”
我如实道:“玉机无意中得知昌平郡王提前回京,故此猜测。”
施哲笑道:“大人闻知王爷回京,便派人来打探于姑娘的讯息,想来是知晓他二人之事,如此怎能不知于姑娘身为官婢,所犯何罪?”
我大为不解:“玉机也只是猜测罢了。于姑娘究竟所犯何罪?”
施哲道:“大人难道不知,皇子宗室是不能随意纳罪官眷属与有罪的官婢为妻妾的么?于姑娘回京后自称昌平郡王的妾侍,所以才送来掖庭属的。”
我大惊:“玉机以为他们只是有情。”
施哲奇道:“大人竟然从未听闻这条宫规?”
我叹道:“这是宗室规条,玉机略有耳闻。只是万万没想到,王爷会私纳锦素为妾。”
施哲道:“下官有一言相劝,不知大人肯听么?”
我忙道:“洗耳恭听。”
施哲道:“比起与于姑娘相见,大人更应思想如何为于姑娘求情。只要于姑娘能活着走出掖庭狱,还怕日后不能相见么?”
我叹道:“锦素与慎妃之死有涉,再加上——若坐实了罪名,只怕求情也是无用。”
施哲道:“事在人为。大人尽力一试,问心无愧便好。”说着望了望天色,“时候不早,下官也该出宫了。下官告退。”说罢退后三步,转身而去。
我迎着刺目的阳光,切齿而叹。关于锦素与慎妃之死的关联,我早已在心中掂量过无数次,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忽听芳馨道:“于姑娘这一次若不能救,便不要救了。姑娘已救了她两次,也算尽心了。”
我叹道:“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要不要救她。”
芳馨道:“以公心处事,方是最好的。奴婢记得姑娘读书的时候,曾念过一句话,什么‘君子之道’,什么‘语’。姑娘还教导过奴婢们,说君子知命,怎么行都是适宜的。”
我漫声道:“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89]又叹,“此事……容我好好想一想。”
第二日,我去济慈宫拜见太后。从升平长公主处回来后,想着太后牵挂女儿,本应立刻去济慈宫请安。谁知连日事忙,竟给耽搁了。我几乎没有在朔望之外的日子主动求见太后,这也是头一遭。除了要向太后回禀升平长公主之事,更要紧的是,昌平郡王既然回京,必来拜见太后。探寻太后在锦素之事上的态度,也是我主动请安的意图之一。于是待小钱告诉我昌平郡王已然去过济慈宫,我这才带着小莲儿出门。
>
高思诚一笑,摇头叹道:“女孩子家太刚硬了未必是好事。”
我笑道:“县主万金之躯,自是百无禁忌。”
正说着,忽见又一青衣小厮闯了进来,气喘吁吁道:“奴婢就知道王爷在这里。昌平郡王殿下从西北回来了,这会儿正在府里坐着,有要事和王爷商议。有请王爷快快回府。”
高思诚甚是意外:“不是说还有十几日才到京么?”随即向我歉然一笑,“匆匆一见,不及详谈,甚为抱歉。只是府中尚有要事,小王必得回府。告辞。”说罢举手一揖,带着两个青衣小厮疾步而去。
我行礼相送,默默思忖。小莲儿见我发呆,轻声道:“姑娘,咱们也回去吧。”
我沉吟道:“昌平郡王本拟新年才回,怎的忽然提前回京?”
小莲儿笑道:“还有十几二十天便是除夕了,便是这会儿回京,也很平常吧。”
我摇头道:“昌平郡王在边关戍守,别说提前十几二十日,便是提前一天,也算擅离职守。”话音刚落,便见康总管和芳馨推门进来,康总管道:“原来大人来了此处,让奴婢好找。戏要开演了,还请先回去吧。”
然而我已无心看这最后两折戏,只叫过小莲儿,吩咐她径直去掖庭属寻李瑞。直到戏快唱完了,小莲儿才回来,在我耳边轻轻道:“于姑娘已从西北回京,这会儿已在掖庭狱中。”
【第三十六节 勿复王家】
我大惊,险些摔了手中的茶盏,一颗心早已飞去掖庭属。但皇帝赏赐的戏又不得不看完,于是剩下半折我面色铁青,如坐针毡。康总管以为我不喜欢,几次借添换茶点的工夫查看我的神色。我也无心去应付他。
戏一唱完,我留下芳馨放赏,立刻动身前往掖庭属。谁知刚刚出了梨园的门,便见施哲迎面而来,他恭敬施了一礼,笑道:“听闻梨园今天演一出新戏,下官本想来听,奈何公务冗杂,还是赶了个散场。”
施哲早已料到我会去掖庭属,竟来梨园阻拦。我不悦,还礼道:“大人若想看戏,还请早来。”
施哲笑道:“大人可听了全本?未知这出新戏叫什么名字?”
我望一眼施哲身后渐渐沉落的红日,心中愈加焦急,面上却还得不露声色:“这出《宪英劝弟》,说的是姐弟情深,保家全身。可依玉机看,比《赎孽》差了许多。”
施哲道:“《赎孽》一出,唱的是手足之义,同生共死。虽然慷慨,却太惨烈了些。”
我屈膝恳求道:“玉机不才,也想效仿一二。请大人准我与于姑娘相见。”
施哲躬身一揖:“下官恕难从命。”
这本也是我预料之中的回答。然而我仍是不甘心:“‘其为法令也,合于人情而后行之’[88]。玉机只想瞧瞧昔日的姐妹,大人竟不能通融一二?”
阳光像一支描金的小楷,细细勾画出他面颊的轮廓,儒雅之中颇见堂堂正正。然而我此刻却痛恨这副充满善意和聪明的面孔。我甚至想,倘若他像李瑞一般愚钝老成,或者像乔致一般色厉胆薄,我都有办法让他松口。可他不是。除了皇命,他不为任何人、任何事所动,直是无懈可击。
施哲微微一笑:“朱大人聪慧过人,岂不知‘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光武帝)下诏曰:‘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其显效未詶,名籍未立者,大鸿胪趣上,朕将差而录之。’”?于姑娘与慎妃娘娘自尽一事有涉,事关重大,下官不敢擅专。”
我不觉冷笑:“陛下不是说,掖庭属不必再过问慎妃之事么?”
施哲道:“大人所言甚是。本来于姑娘回京,应直接去黄门狱。之所以进掖庭狱,是因为她身为官婢,做了不可饶恕的错事,在掖庭属审毕,就会移去黄门狱。”
听说锦素回京,我脑中已是一片混乱,惊闻此言更是又惊又奇:“是何不妥之事?”
施哲道:“此事恕下官无可奉告。其实大人想见于姑娘,倒也不难。只需请了圣旨,下官无不从命。”说着望一眼我身后的梨园,瞳仁中映出五颜六色的灯彩,“以大人如今的恩遇,此事轻而易举。”说罢深深一揖,又道,“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于姑娘今日才进了掖庭狱,大人如何能这样快便得知消息,还命莲姑娘来掖庭属询问?”
我如实道:“玉机无意中得知昌平郡王提前回京,故此猜测。”
施哲笑道:“大人闻知王爷回京,便派人来打探于姑娘的讯息,想来是知晓他二人之事,如此怎能不知于姑娘身为官婢,所犯何罪?”
我大为不解:“玉机也只是猜测罢了。于姑娘究竟所犯何罪?”
施哲道:“大人难道不知,皇子宗室是不能随意纳罪官眷属与有罪的官婢为妻妾的么?于姑娘回京后自称昌平郡王的妾侍,所以才送来掖庭属的。”
我大惊:“玉机以为他们只是有情。”
施哲奇道:“大人竟然从未听闻这条宫规?”
我叹道:“这是宗室规条,玉机略有耳闻。只是万万没想到,王爷会私纳锦素为妾。”
施哲道:“下官有一言相劝,不知大人肯听么?”
我忙道:“洗耳恭听。”
施哲道:“比起与于姑娘相见,大人更应思想如何为于姑娘求情。只要于姑娘能活着走出掖庭狱,还怕日后不能相见么?”
我叹道:“锦素与慎妃之死有涉,再加上——若坐实了罪名,只怕求情也是无用。”
施哲道:“事在人为。大人尽力一试,问心无愧便好。”说着望了望天色,“时候不早,下官也该出宫了。下官告退。”说罢退后三步,转身而去。
我迎着刺目的阳光,切齿而叹。关于锦素与慎妃之死的关联,我早已在心中掂量过无数次,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忽听芳馨道:“于姑娘这一次若不能救,便不要救了。姑娘已救了她两次,也算尽心了。”
我叹道:“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要不要救她。”
芳馨道:“以公心处事,方是最好的。奴婢记得姑娘读书的时候,曾念过一句话,什么‘君子之道’,什么‘语’。姑娘还教导过奴婢们,说君子知命,怎么行都是适宜的。”
我漫声道:“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89]又叹,“此事……容我好好想一想。”
第二日,我去济慈宫拜见太后。从升平长公主处回来后,想着太后牵挂女儿,本应立刻去济慈宫请安。谁知连日事忙,竟给耽搁了。我几乎没有在朔望之外的日子主动求见太后,这也是头一遭。除了要向太后回禀升平长公主之事,更要紧的是,昌平郡王既然回京,必来拜见太后。探寻太后在锦素之事上的态度,也是我主动请安的意图之一。于是待小钱告诉我昌平郡王已然去过济慈宫,我这才带着小莲儿出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