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求人之志章 (2/2)
笔趣阁 www.biquge2.com,素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周文王以前在商朝做诸侯的时候积德行善,受到很多诸侯的拥护。他治理周的时候,近处的百姓生活快乐,远处的也闻风而来。到了周的境内,耕田的互相谦让,百姓都尊重长辈,于是有四十多个小国来归附。这样,周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但他还是很谦虚地服从殷商,没有称霸。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后来他的儿子武王才灭了纣王,统治了天下八百多年。
晋代的羊祜做荆州都督,准备攻克吴国,一统天下。他感到自己兵力不足,不能靠武力取胜,就采取争取人心的方法,很得江汉一带的民心。他在军队里的时候,都是穿很随便的衣服,不披铠甲,为人恭俭谦让,连吴国人也很佩服他的品德。他死的时候,荆州城哀声动地,吴国守边的将士都哭了。羊祜死之前推举杜佑继承自己,杜佑用羊祜的谋略灭
了吴国。
原典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注释
注曰:极高明而道中庸,圣贤之所以接人也。高明
者,圣人之所独也;中庸者,众人之所同也。王氏曰:“亲近忠正之人,学问忠正之道;恭敬德行
之士,讲明德行之理。此是接引后人,止恶行善之法。”
解释
宽恕容人,忠厚诚恳,才能吸引人、团结人。宽容别人的过失,容忍别人的错误,不纠缠过去,不计
较小恶,既是一种高尚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忠恕待人,方可平息附众,与各种各样的人和睦共处、相安无事。
《淮南子》说:自己能够做到的,不能要求别人也做到;
自己做不到的,就更不能要求别人了。
举例
隋朝牛弘的一个弟弟好喝酒,一喝就醉。有一次,他喝醉后用弓箭射杀了牛弘用来驾车的牛。牛弘一回家,老婆就气呼呼地说:“你弟弟杀了你的牛!怎么办吧?”牛弘笑着
说:“正好做牛肉干吃啊。”
原典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注释
注曰:应变之谓材,可用之谓能。材者,任之而不
可使;能者,使之而不可任,此用人之术也。
王氏曰:“量才用人,事无不办;委使贤能,功无不
成;若能任用才能之人,可以济时利务。如:汉高祖用张良陈平之计,韩信英布之能,成立大汉天下。”
解释
善于发现人才,也要善于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各安其位,才能成就大的事业。
用人之道,要懂得分辨“材”与“能”。所谓“材”,是指具备领导才能的人,能够策划指挥、随机应变,这样的人不能让他做具体的事情;所谓“能”是可以执行、贯彻指示的人,可以做具体的事情,但做不了领导。
人之才能,各有所长,所以做领导的要善于量才录用、发现人的长处。
《鬼谷子》说:有智慧的人善于用人家的长处,而回避人家的短处。
《淮南子》说:有什么本事就给他什么职位,有什么能力就让他做什么事情;力量足够,举什么都不重,能力足够,
做什么都不难。
举例
唐代的韩晃是个高级军官,他善于使用人才,所用的宾客也都能各展所长。有个朋友的孩子来投奔他,却没什么过
人之处。有一次,韩将军让他来参加宴会,一直到宴会结束,
他都端坐如初,不和旁边的人交谈。于是,韩将军下了军令,
委任他管理部队仓库的大门。这个人每天一早到位,端坐到晚上,管理严格,没有人敢随便出入仓库了。
原典
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注释
注曰:谗言恶行,乱之根也。
王氏曰:“奸邪当道,逞凶恶而强为;谗佞居官,仗势力以专权,不用忠良,其邦昏乱。仗势力专权,轻灭贤士,家国危亡;若能绝邪恶之徒,远奸谗小辈,自然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解释
谗言自古是祸乱的根由。谗言,或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或是捕风捉影、渲染夸张,或是激化矛盾、挑拨离间……进谗使诈的人不论采取什么诡计,目的只是一个:打倒别人,为自己谋利。“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句话说明了谗言之可畏。
所以,明智的人善于分辨真话与谗言,并制止谗言的
传播。
举例
孔子做鲁国司法部长的时候,杀了当时有名的少正卯。子贡说:“少正卯先生是鲁国的名人,你杀了他,没有杀错吧?”孔子说:“人有五种恶劣的行为,是小偷都偷不走的。一是心大而险恶,二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三是说假话而强词夺理,四是记恨的人太多,五是走邪道越走越深。这五种行为中的一种,都免不了正人君子的诛杀。而少正卯是五毒俱全,他是小人中的奸雄,不能不杀。”
光武帝刘秀察觉了王郎的反叛之心,就杀了王郎,在搜查他的文件的时候,发现了很多官员和他来往的书信,有不少是说自己坏话的。刘秀召集手下把这些信件都烧了,说:“让那些有反叛之心的人自己反省吧。”
三国时曹操在打败了袁绍之后,也是这样做的。
原典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注释
注曰:因古人之迹,推古人之心,以验方今之事,
岂有惑哉?王氏曰:“始皇暴虐,行无道而丧国,高祖宽洪,
施仁德以兴邦。古时圣君贤相,宜正心修身,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时君臣,若学古人,肯正心修身,也能
齐家、治国、平天下。若将眼前公事,比并古时之理,
推求成败之由,必无惑乱。”
解释
读史使人明智,鉴往而知今。古人的经验教训能够启发我们不致重蹈覆辙。所以,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注重修史和学史。
荀子说:想了解一万年以后的情况,仔细地观察今天就可以了;想知道亿万,从一和二就可以推知了;想了解上古的情况,看看周朝的治理之道就可以了;要知道周朝的治理之道,了解那时候崇尚什么人就可以了。所以说,能够以近
知远、以一知万、以微小而知显著就是圣人的智慧。
举例
楚汉争霸的时候,有一次,项羽把刘邦的儿子围困在荥阳。刘邦很着急,他想用郦食其的计策,恢复以前六国君主的后人来对抗项羽。张良听说后,赶紧劝说刘邦,他举了过去的类似事件的经验和教训,用历史上的八个故事来说明不能这样做的道理,于是刘邦放弃了这个主意。三年之后,刘邦统一了天下。
郭嘉是曹操的谋士。曹操打算讨伐袁尚和三郡乌丸,但很多谋士都担心刘表会乘机派刘备袭击许昌,动摇魏国的根
本。只有郭嘉不这么看,他说:“您虽然威震天下,但胡人仗
着距离中原很远,肯定没有防备,派轻兵快速出击就可以取
得胜利。刘表没有大志,自知自己无法驾驭刘备,如果重用他怕不能控制,如果给他小的职务,刘备也不干。所以,虽然您是在后方空虚的情况下出征,但不会有后顾之忧。”曹操听从了他的论断,果然取得了胜利。
原典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注释
注曰:执一尺之度,而天下之长短尽在是矣。仓卒
事物之来,而应之无穷者,揆度有数也。王氏曰:“料事于未行之先,应机于仓卒之际,先
能料量眼前时务,后有定度所行事体。凡百事务,要先筹计,料量已定,然后却行,临时必无差错。”
解释
所谓谋定而后动,做领导的、成就大事的,必须有洞察先机的才能,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预测到将来的变化,准备好应付的措施,这样,就是有突发事件也不至于应付仓促、手忙脚乱。
《管子》说:谋划时没有主见就会遇到困难,做事情没有
准备就办不好,所以,聪明的人都会早做准备,等待时机。
举例
汉朝末年,大将军何进看到宦官专权,想诛杀宦官,但他的姐姐何太后不听他的。何进就召董卓进京,企图以武力威胁宦官。曹操听说后,笑着说:“不好的宦官,古今都有,但做皇帝的不应该给他们权力,过度宠爱他们,使他们专横跋扈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既然知道了他们的罪恶,就应该杀了他们的首领,派个狱吏就够了,何必召京外的将领呢。想把他们都杀了,事情一定会泄露出去。我看何进一定会失败。”不久,董卓还没有进京,何进就被宦官杀了,随后,董卓进京,天下大乱。
明朝嘉定一带有个商人叫万二,富甲一方。有个人从北京回来,万二问他有什么新闻。那个人说:听说皇帝(朱元璋)最近做了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万二叹息说:“这不是好兆头啊!”于是,他花钱买了艘大船,载上妻子儿女,奔赴南方,游山玩水去了。不久之后,江南的富商都遭到了朝廷
的沉重打击,只有万二侥幸逃脱了。
原典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注释
注曰:有正、有变、有经、有权。方其正,有所不
能行,则变而归之于正也;方其经,有所不能行,则权而归之于经也。
王氏曰:“施设赏罚,在一时之权变;辨别善恶,出一时之聪明。有谋智、权变之人,必能体察善恶,别辨是非。从权行政,通机达变,便可解人所结冤仇。”
解释
中国古人讲究处世的智慧:不能一根筋,不能固守教条,要懂得权变的道理,所谓冤家宜结不宜解。随机应变,是智慧的表现。灵活通变不是牺牲原则,恰恰相反,是机敏巧妙的迂回战术,从而解开死结,以免激化矛盾,同时诱导误入歧途的人走上正道。
《鬼谷子》说:天地的变化在于高和深,圣人之道则在于隐秘。
《淮南子》说:心里要有一个大的处世原则,而在具体处理事情的时候,要能屈能伸、舒卷自如,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这样做什么都不会失败。所谓圣人就是像龙那样善于变
化啊!
举例
春秋时代的楚庄王,有一次大宴群臣,一直到天黑了,
又点上蜡烛接着玩乐,让美人来行酒。突然蜡烛都灭了,有
人在黑暗中去拽美人的衣服,美人就把那人帽子上的缨带摘了,并告诉了楚庄王让他点上蜡烛找到那个人。庄王说:“怎么能为了显示妇人的贞节就侮辱士人呢?”于是命令说:“今天的宴会,不摘帽缨就不能尽兴。”群臣都摘了帽缨,然后才点上蜡烛,尽欢而散。后来,楚国和郑国交战,楚国失利,一名将领奋力冲杀,杀了敌人的五个首领,终于战胜了郑国。庄王一问,他就是那次宴会上被美人摘了帽缨的人。
宋朝有个姓王的官员,到浙江西部的一个地方去任职。他到任的那天,各级官员和百姓给他送了很多钱物,当时叫作下马常例。王某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就打算写个状子,连同送他的钱物一起交给上司,手下的官员们再三请求他才作罢。他让人拿来个柜子,把那些钱物都装进去,当众封上,放到厅堂上,说:“你们如果犯了过错,我就把这个交上去。”这样一来,官员群众都很害怕他,不敢不尽忠职守。等到他任满,要改任他处时,王某只身上船,部下说还有个柜子呢,他说:“既然有这个惯例,应该有文件为证。”部下赶紧准备
好相关文件,王某于是命人把柜子搬到船上,顺流而去了。
原典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注释
注曰:君子语默以时,出处有道;括囊而不见美,
顺会而不发其机,所以天咎。王氏曰:“口是招祸之门,舌乃斩身之刀;若能藏
舌缄口,必无伤身之祸患。为官长之人,不合说的却说,招惹怪责;合说不说,挫了机会。慎理而行,必无灾咎。”
解释
所谓言多必失,做大事的人崇尚沉默是金、深藏不露,发达的时候,不炫耀,不张扬,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物欲。
不该说的说出来,便招惹是非;该说的不说,又失去了
机会。只有慎重地行事,才能保证没有灾祸。
举例
汉朝末年,徐州牧陶谦病重,对谋士糜竺说:“除了刘备,谁也不能让徐州安定下来啊!”陶谦死后,糜竺率领徐州官员去迎接刘备,大家都劝他前去就职,刘备就是不去。谋士孔融说:“今天的局势说明,老百姓相信你,上天也眷顾你,它就是你的,你如果不要,后悔就晚了。”于是,刘备做了徐州牧。
宋朝秦桧做宰相的时候,有个士人伪造了秦桧的书信去
见扬州太守。太守发现了他在作假,就把人和书信一起押送
到京城去见秦桧。秦桧见了那个人,不但没责备他,还给了
他一个小官做。有人问秦桧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胆敢伪造我的书信,一定不是平凡人。不给个小官约束他,他就可能跑到北方或者南方的敌人那里去了。”
原典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注释
注曰:橛橛者,有所持而不可摇;梗梗者,有所立
而不可挠。孜孜者,勤之又勤;淑淑者,善之善。立功莫如有守,保终莫如无过也。
王氏曰:“君不行仁,当要直言、苦谏;国若昏乱,以道摄正、安民。未行法度,先立纪纲;纪纲既立,法度自行。上能匡君、正国,下能恤军、爱民。心无私徇,事理分明,人若处心公正,能为敢做,便可立功成事。诚意正心,修身之本;克己复礼,养德之先。为官掌法之时,虑国不能治,民不能安;常怀奉政谨慎之心,居安虑危,得宠思辱,便是保终无祸患。”
解释
大丈夫应该独立自主,耿直顽强,不随波逐流,不朝三
暮四,才能成就大的功业。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唯有勤勉
奋发、精益求精,才能善始善终。只有有所遵循才能成就事
业,只有谨慎才能保持基业长青。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淮南子》说:可以做到经常没有祸患,但不可能总是有
福;可以做到经常不犯错误,但不可能总是有功。
举例
汉朝的冯异,喜欢读书,深通兵法,他跟随光武帝刘秀的时候,进退之间很有礼貌。将军们和刘秀一起打仗的时候,经常坐在一起讨论战事,声音喧哗。冯异却独自在大树下静坐思考,官兵都尊敬他,称他为“大树将军”。
宋朝的吕文靖是个以耿直闻名的官员。宋仁宗的时候,宫廷发生火灾,很多宫殿烧没了。第二天早上,早朝的官员们都来了,但一直到太阳快下山了,宫门也不开,也没人敢问皇帝是否起来了。不久,皇帝终于出来了,在门楼的帘子后面接见百官,只有吕文靖不去。皇帝派人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宫廷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群臣都想看看皇帝的样子。”皇上只好打开帘子,吕文靖才肯拜见皇帝。
曹参曾经辅佐汉高祖刘邦,后来继承了萧何的相位,他什么事情都按照萧何的规矩办,一点也不改。汉惠帝批评他,他摘了帽子说:“陛下你自己认为有高祖那么圣明英武吗?”惠帝说:“我怎么比得上高祖呢?”他又问:“那陛下你看我
有萧何那么贤明吗?”惠帝说:“你似乎也不如他。”曹参于
是说:“陛下说的没错。高祖和萧何一起安定了天下,确定了
法律制度,现在陛下做了天子,我继承了萧何的职位,只要遵守他们的做法,没有什么疏失,不就很好了吗?”惠帝说:“是啊!”
战国时代的苏秦深通谋略和说服之术。他开始去游说秦惠王,没有成功,落得穷困潦倒,面如菜色。于是回家发愤苦读,认真研究姜太公的《阴符经》,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如此刻苦地揣摩了一年多,大有心得,就去游说赵王,提出六国合纵抗秦的主张,终于成功了。苏秦一人佩六国的相印,名重诸侯。六国听从苏秦的谋略,秦
兵十五年不能出关。
sp; 周文王以前在商朝做诸侯的时候积德行善,受到很多诸侯的拥护。他治理周的时候,近处的百姓生活快乐,远处的也闻风而来。到了周的境内,耕田的互相谦让,百姓都尊重长辈,于是有四十多个小国来归附。这样,周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但他还是很谦虚地服从殷商,没有称霸。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后来他的儿子武王才灭了纣王,统治了天下八百多年。
晋代的羊祜做荆州都督,准备攻克吴国,一统天下。他感到自己兵力不足,不能靠武力取胜,就采取争取人心的方法,很得江汉一带的民心。他在军队里的时候,都是穿很随便的衣服,不披铠甲,为人恭俭谦让,连吴国人也很佩服他的品德。他死的时候,荆州城哀声动地,吴国守边的将士都哭了。羊祜死之前推举杜佑继承自己,杜佑用羊祜的谋略灭
了吴国。
原典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注释
注曰:极高明而道中庸,圣贤之所以接人也。高明
者,圣人之所独也;中庸者,众人之所同也。王氏曰:“亲近忠正之人,学问忠正之道;恭敬德行
之士,讲明德行之理。此是接引后人,止恶行善之法。”
解释
宽恕容人,忠厚诚恳,才能吸引人、团结人。宽容别人的过失,容忍别人的错误,不纠缠过去,不计
较小恶,既是一种高尚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忠恕待人,方可平息附众,与各种各样的人和睦共处、相安无事。
《淮南子》说:自己能够做到的,不能要求别人也做到;
自己做不到的,就更不能要求别人了。
举例
隋朝牛弘的一个弟弟好喝酒,一喝就醉。有一次,他喝醉后用弓箭射杀了牛弘用来驾车的牛。牛弘一回家,老婆就气呼呼地说:“你弟弟杀了你的牛!怎么办吧?”牛弘笑着
说:“正好做牛肉干吃啊。”
原典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注释
注曰:应变之谓材,可用之谓能。材者,任之而不
可使;能者,使之而不可任,此用人之术也。
王氏曰:“量才用人,事无不办;委使贤能,功无不
成;若能任用才能之人,可以济时利务。如:汉高祖用张良陈平之计,韩信英布之能,成立大汉天下。”
解释
善于发现人才,也要善于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各安其位,才能成就大的事业。
用人之道,要懂得分辨“材”与“能”。所谓“材”,是指具备领导才能的人,能够策划指挥、随机应变,这样的人不能让他做具体的事情;所谓“能”是可以执行、贯彻指示的人,可以做具体的事情,但做不了领导。
人之才能,各有所长,所以做领导的要善于量才录用、发现人的长处。
《鬼谷子》说:有智慧的人善于用人家的长处,而回避人家的短处。
《淮南子》说:有什么本事就给他什么职位,有什么能力就让他做什么事情;力量足够,举什么都不重,能力足够,
做什么都不难。
举例
唐代的韩晃是个高级军官,他善于使用人才,所用的宾客也都能各展所长。有个朋友的孩子来投奔他,却没什么过
人之处。有一次,韩将军让他来参加宴会,一直到宴会结束,
他都端坐如初,不和旁边的人交谈。于是,韩将军下了军令,
委任他管理部队仓库的大门。这个人每天一早到位,端坐到晚上,管理严格,没有人敢随便出入仓库了。
原典
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注释
注曰:谗言恶行,乱之根也。
王氏曰:“奸邪当道,逞凶恶而强为;谗佞居官,仗势力以专权,不用忠良,其邦昏乱。仗势力专权,轻灭贤士,家国危亡;若能绝邪恶之徒,远奸谗小辈,自然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解释
谗言自古是祸乱的根由。谗言,或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或是捕风捉影、渲染夸张,或是激化矛盾、挑拨离间……进谗使诈的人不论采取什么诡计,目的只是一个:打倒别人,为自己谋利。“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句话说明了谗言之可畏。
所以,明智的人善于分辨真话与谗言,并制止谗言的
传播。
举例
孔子做鲁国司法部长的时候,杀了当时有名的少正卯。子贡说:“少正卯先生是鲁国的名人,你杀了他,没有杀错吧?”孔子说:“人有五种恶劣的行为,是小偷都偷不走的。一是心大而险恶,二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三是说假话而强词夺理,四是记恨的人太多,五是走邪道越走越深。这五种行为中的一种,都免不了正人君子的诛杀。而少正卯是五毒俱全,他是小人中的奸雄,不能不杀。”
光武帝刘秀察觉了王郎的反叛之心,就杀了王郎,在搜查他的文件的时候,发现了很多官员和他来往的书信,有不少是说自己坏话的。刘秀召集手下把这些信件都烧了,说:“让那些有反叛之心的人自己反省吧。”
三国时曹操在打败了袁绍之后,也是这样做的。
原典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注释
注曰:因古人之迹,推古人之心,以验方今之事,
岂有惑哉?王氏曰:“始皇暴虐,行无道而丧国,高祖宽洪,
施仁德以兴邦。古时圣君贤相,宜正心修身,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时君臣,若学古人,肯正心修身,也能
齐家、治国、平天下。若将眼前公事,比并古时之理,
推求成败之由,必无惑乱。”
解释
读史使人明智,鉴往而知今。古人的经验教训能够启发我们不致重蹈覆辙。所以,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注重修史和学史。
荀子说:想了解一万年以后的情况,仔细地观察今天就可以了;想知道亿万,从一和二就可以推知了;想了解上古的情况,看看周朝的治理之道就可以了;要知道周朝的治理之道,了解那时候崇尚什么人就可以了。所以说,能够以近
知远、以一知万、以微小而知显著就是圣人的智慧。
举例
楚汉争霸的时候,有一次,项羽把刘邦的儿子围困在荥阳。刘邦很着急,他想用郦食其的计策,恢复以前六国君主的后人来对抗项羽。张良听说后,赶紧劝说刘邦,他举了过去的类似事件的经验和教训,用历史上的八个故事来说明不能这样做的道理,于是刘邦放弃了这个主意。三年之后,刘邦统一了天下。
郭嘉是曹操的谋士。曹操打算讨伐袁尚和三郡乌丸,但很多谋士都担心刘表会乘机派刘备袭击许昌,动摇魏国的根
本。只有郭嘉不这么看,他说:“您虽然威震天下,但胡人仗
着距离中原很远,肯定没有防备,派轻兵快速出击就可以取
得胜利。刘表没有大志,自知自己无法驾驭刘备,如果重用他怕不能控制,如果给他小的职务,刘备也不干。所以,虽然您是在后方空虚的情况下出征,但不会有后顾之忧。”曹操听从了他的论断,果然取得了胜利。
原典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注释
注曰:执一尺之度,而天下之长短尽在是矣。仓卒
事物之来,而应之无穷者,揆度有数也。王氏曰:“料事于未行之先,应机于仓卒之际,先
能料量眼前时务,后有定度所行事体。凡百事务,要先筹计,料量已定,然后却行,临时必无差错。”
解释
所谓谋定而后动,做领导的、成就大事的,必须有洞察先机的才能,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预测到将来的变化,准备好应付的措施,这样,就是有突发事件也不至于应付仓促、手忙脚乱。
《管子》说:谋划时没有主见就会遇到困难,做事情没有
准备就办不好,所以,聪明的人都会早做准备,等待时机。
举例
汉朝末年,大将军何进看到宦官专权,想诛杀宦官,但他的姐姐何太后不听他的。何进就召董卓进京,企图以武力威胁宦官。曹操听说后,笑着说:“不好的宦官,古今都有,但做皇帝的不应该给他们权力,过度宠爱他们,使他们专横跋扈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既然知道了他们的罪恶,就应该杀了他们的首领,派个狱吏就够了,何必召京外的将领呢。想把他们都杀了,事情一定会泄露出去。我看何进一定会失败。”不久,董卓还没有进京,何进就被宦官杀了,随后,董卓进京,天下大乱。
明朝嘉定一带有个商人叫万二,富甲一方。有个人从北京回来,万二问他有什么新闻。那个人说:听说皇帝(朱元璋)最近做了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万二叹息说:“这不是好兆头啊!”于是,他花钱买了艘大船,载上妻子儿女,奔赴南方,游山玩水去了。不久之后,江南的富商都遭到了朝廷
的沉重打击,只有万二侥幸逃脱了。
原典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注释
注曰:有正、有变、有经、有权。方其正,有所不
能行,则变而归之于正也;方其经,有所不能行,则权而归之于经也。
王氏曰:“施设赏罚,在一时之权变;辨别善恶,出一时之聪明。有谋智、权变之人,必能体察善恶,别辨是非。从权行政,通机达变,便可解人所结冤仇。”
解释
中国古人讲究处世的智慧:不能一根筋,不能固守教条,要懂得权变的道理,所谓冤家宜结不宜解。随机应变,是智慧的表现。灵活通变不是牺牲原则,恰恰相反,是机敏巧妙的迂回战术,从而解开死结,以免激化矛盾,同时诱导误入歧途的人走上正道。
《鬼谷子》说:天地的变化在于高和深,圣人之道则在于隐秘。
《淮南子》说:心里要有一个大的处世原则,而在具体处理事情的时候,要能屈能伸、舒卷自如,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这样做什么都不会失败。所谓圣人就是像龙那样善于变
化啊!
举例
春秋时代的楚庄王,有一次大宴群臣,一直到天黑了,
又点上蜡烛接着玩乐,让美人来行酒。突然蜡烛都灭了,有
人在黑暗中去拽美人的衣服,美人就把那人帽子上的缨带摘了,并告诉了楚庄王让他点上蜡烛找到那个人。庄王说:“怎么能为了显示妇人的贞节就侮辱士人呢?”于是命令说:“今天的宴会,不摘帽缨就不能尽兴。”群臣都摘了帽缨,然后才点上蜡烛,尽欢而散。后来,楚国和郑国交战,楚国失利,一名将领奋力冲杀,杀了敌人的五个首领,终于战胜了郑国。庄王一问,他就是那次宴会上被美人摘了帽缨的人。
宋朝有个姓王的官员,到浙江西部的一个地方去任职。他到任的那天,各级官员和百姓给他送了很多钱物,当时叫作下马常例。王某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就打算写个状子,连同送他的钱物一起交给上司,手下的官员们再三请求他才作罢。他让人拿来个柜子,把那些钱物都装进去,当众封上,放到厅堂上,说:“你们如果犯了过错,我就把这个交上去。”这样一来,官员群众都很害怕他,不敢不尽忠职守。等到他任满,要改任他处时,王某只身上船,部下说还有个柜子呢,他说:“既然有这个惯例,应该有文件为证。”部下赶紧准备
好相关文件,王某于是命人把柜子搬到船上,顺流而去了。
原典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注释
注曰:君子语默以时,出处有道;括囊而不见美,
顺会而不发其机,所以天咎。王氏曰:“口是招祸之门,舌乃斩身之刀;若能藏
舌缄口,必无伤身之祸患。为官长之人,不合说的却说,招惹怪责;合说不说,挫了机会。慎理而行,必无灾咎。”
解释
所谓言多必失,做大事的人崇尚沉默是金、深藏不露,发达的时候,不炫耀,不张扬,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物欲。
不该说的说出来,便招惹是非;该说的不说,又失去了
机会。只有慎重地行事,才能保证没有灾祸。
举例
汉朝末年,徐州牧陶谦病重,对谋士糜竺说:“除了刘备,谁也不能让徐州安定下来啊!”陶谦死后,糜竺率领徐州官员去迎接刘备,大家都劝他前去就职,刘备就是不去。谋士孔融说:“今天的局势说明,老百姓相信你,上天也眷顾你,它就是你的,你如果不要,后悔就晚了。”于是,刘备做了徐州牧。
宋朝秦桧做宰相的时候,有个士人伪造了秦桧的书信去
见扬州太守。太守发现了他在作假,就把人和书信一起押送
到京城去见秦桧。秦桧见了那个人,不但没责备他,还给了
他一个小官做。有人问秦桧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胆敢伪造我的书信,一定不是平凡人。不给个小官约束他,他就可能跑到北方或者南方的敌人那里去了。”
原典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注释
注曰:橛橛者,有所持而不可摇;梗梗者,有所立
而不可挠。孜孜者,勤之又勤;淑淑者,善之善。立功莫如有守,保终莫如无过也。
王氏曰:“君不行仁,当要直言、苦谏;国若昏乱,以道摄正、安民。未行法度,先立纪纲;纪纲既立,法度自行。上能匡君、正国,下能恤军、爱民。心无私徇,事理分明,人若处心公正,能为敢做,便可立功成事。诚意正心,修身之本;克己复礼,养德之先。为官掌法之时,虑国不能治,民不能安;常怀奉政谨慎之心,居安虑危,得宠思辱,便是保终无祸患。”
解释
大丈夫应该独立自主,耿直顽强,不随波逐流,不朝三
暮四,才能成就大的功业。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唯有勤勉
奋发、精益求精,才能善始善终。只有有所遵循才能成就事
业,只有谨慎才能保持基业长青。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淮南子》说:可以做到经常没有祸患,但不可能总是有
福;可以做到经常不犯错误,但不可能总是有功。
举例
汉朝的冯异,喜欢读书,深通兵法,他跟随光武帝刘秀的时候,进退之间很有礼貌。将军们和刘秀一起打仗的时候,经常坐在一起讨论战事,声音喧哗。冯异却独自在大树下静坐思考,官兵都尊敬他,称他为“大树将军”。
宋朝的吕文靖是个以耿直闻名的官员。宋仁宗的时候,宫廷发生火灾,很多宫殿烧没了。第二天早上,早朝的官员们都来了,但一直到太阳快下山了,宫门也不开,也没人敢问皇帝是否起来了。不久,皇帝终于出来了,在门楼的帘子后面接见百官,只有吕文靖不去。皇帝派人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宫廷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群臣都想看看皇帝的样子。”皇上只好打开帘子,吕文靖才肯拜见皇帝。
曹参曾经辅佐汉高祖刘邦,后来继承了萧何的相位,他什么事情都按照萧何的规矩办,一点也不改。汉惠帝批评他,他摘了帽子说:“陛下你自己认为有高祖那么圣明英武吗?”惠帝说:“我怎么比得上高祖呢?”他又问:“那陛下你看我
有萧何那么贤明吗?”惠帝说:“你似乎也不如他。”曹参于
是说:“陛下说的没错。高祖和萧何一起安定了天下,确定了
法律制度,现在陛下做了天子,我继承了萧何的职位,只要遵守他们的做法,没有什么疏失,不就很好了吗?”惠帝说:“是啊!”
战国时代的苏秦深通谋略和说服之术。他开始去游说秦惠王,没有成功,落得穷困潦倒,面如菜色。于是回家发愤苦读,认真研究姜太公的《阴符经》,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如此刻苦地揣摩了一年多,大有心得,就去游说赵王,提出六国合纵抗秦的主张,终于成功了。苏秦一人佩六国的相印,名重诸侯。六国听从苏秦的谋略,秦
兵十五年不能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