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庶女的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玉萱是青州王家的宝贝姑娘。
王家的老祖宗王晟原是个山窝子里出来的穷秀才,后来经商致富,又跟对了人,靠着从龙之功一跃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有十几个儿子,不能说个个成才,却没有一个敢堕了他的名头。
后来王家人口越来越多,支脉越来越广,京城、山东、江南、西北一共十七房。
再后来前朝灭了,新朝兴起,王家人才济济,又是识时务的,很快就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青州王家是当初王晟的第十子传下来的,虽是个庶子,却也得了不菲的家产,经历数代人小心经营,王家十房在青州也算得上是有传承的大富之家了。
王玉萱从小就听身边伺候的人说,她家的地一眼望不到头,骑着马跑一圈得花大半天,给她家种地的佃户们排起来能把青州城围两圈,她父亲王老太爷从年轻的时候就是个交游广阔的,满山东地界上跟他称兄道弟的不知凡几云云,不客气的说,王家的人出门就是横着走也没人敢管。
这话她信,她长到十多岁的时候家里各处她还没全逛过来呢,平日里见亲戚朋友,她从来都是被奉承的那一个,虽然她娘告诉她:“她们敬的不是你,是咱们十房的名头,是你爹的本事。”不过,这也不妨碍她得意不是?
管她们敬的是谁呢,只要让她舒心,她才不管呢。
当然,她还知道她娘没说出的那句话,那些人敬的不只是十房的名头和她爹的本事,还有王家各房百余年来盘根错节的势力,以及如今京城三房的权势。
王玉萱的父亲王老太爷是继承家业的长子,但也没有因此而亏待过兄弟和亲戚们,王家原本是外来户,青州地界上比他家传承更久的大户自然看他家不顺眼,王家人口多了,摩擦也多,唯有齐心协力而已。
王老太爷不像他祖宗王晟有十几个儿子,也不像他父亲有五子七女,他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按青州王家的大排行来算,一个行五,一个行十七,姑娘就是王玉萱,这三个都是正房太太孔氏所出。
孔氏娘家姓孔,出身衍圣公家旁支……的旁支,孔氏人口众多,王老太太的娘家也并非什么显贵,她父亲只做过两任小官,所以在当地也只是寻常人家。孔氏的兄长和王老太爷因为帮人打(和)架(谐)而结识,后来就熟了,再后来,就把孔氏嫁了过去。
王玉萱是孔氏四十出头生下的老来女,她出生的时候她大哥的闺女都会跑了,她二哥也已经读了好几年的书,孔氏怀着女儿的时候梦见窗台上长出了一株晶莹碧绿的萱草,所以等王老太爷抱着书选了一夜也没找到个配得上他闺女的好名字时,正坐月子的孔氏直接拍板,“小名就叫玉萱,大名你看着起。”
王老太爷一想,玉萱,萱草,这名儿不错,兆头又好,索性大名也叫玉萱。
按说一般家里的姑娘都是等到临出嫁了再往族谱上记名,记下嫁到哪儿,夫家姓甚名谁就得了,王老太爷却等不得,反正十房这一支的族谱在他手里搁着,王玉萱满周岁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的给记上了。
三岁认字,五岁读书,七八岁上开始学针线,不到十岁就跟着她嫂子学管家理事,可以说王玉萱生命里的头十几年就没遇到过什么挫折,好在她还有个严母,嫂子也是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倒没把她给宠成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娇娇女。
变故发生在她十四岁那一年,那是永辉五年。
她五哥自幼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十几岁就做了举人,却苦读多年,在三十多岁才中了进士。
她记得好消息报来的那一天,全家上下高兴的比过年还喜庆,她不小心弄坏了爹爹的一把好剑,爹爹也没生气,反而叫娘不要训她。家里请了七天的流水席,上门恭贺的人络绎不绝,把路都堵了,十七哥跟着爹爹招待远来的客人,她娘直接给庙里捐了两千两银子还愿,五嫂红光满面,十七嫂那会儿刚生了小囡囡,十七哥就给小囡囡取了小名“家喜”,意为家有喜事、全家喜乐。
听爹爹说,要是五哥能考上庶吉士,就留在京城做个翰林官,到时候让她嫂子带她去京城玩。
可高兴了还不到半个月,就出了事。
来报信儿的是家里派在五哥身边服侍的长随,家里几辈子人都在王家服侍,那长随说她五哥被本家三房的人打断了腿,幸而被人救起,只是不知道会不会落下残疾。
消息传来时,全家都傻了。
她爹是最先反应过来的,当即就让人准备车马要去京城。
她娘却拦住了,人既然是本家三房打的,这就不是寻常事,何况本家... -->>
王玉萱是青州王家的宝贝姑娘。
王家的老祖宗王晟原是个山窝子里出来的穷秀才,后来经商致富,又跟对了人,靠着从龙之功一跃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有十几个儿子,不能说个个成才,却没有一个敢堕了他的名头。
后来王家人口越来越多,支脉越来越广,京城、山东、江南、西北一共十七房。
再后来前朝灭了,新朝兴起,王家人才济济,又是识时务的,很快就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青州王家是当初王晟的第十子传下来的,虽是个庶子,却也得了不菲的家产,经历数代人小心经营,王家十房在青州也算得上是有传承的大富之家了。
王玉萱从小就听身边伺候的人说,她家的地一眼望不到头,骑着马跑一圈得花大半天,给她家种地的佃户们排起来能把青州城围两圈,她父亲王老太爷从年轻的时候就是个交游广阔的,满山东地界上跟他称兄道弟的不知凡几云云,不客气的说,王家的人出门就是横着走也没人敢管。
这话她信,她长到十多岁的时候家里各处她还没全逛过来呢,平日里见亲戚朋友,她从来都是被奉承的那一个,虽然她娘告诉她:“她们敬的不是你,是咱们十房的名头,是你爹的本事。”不过,这也不妨碍她得意不是?
管她们敬的是谁呢,只要让她舒心,她才不管呢。
当然,她还知道她娘没说出的那句话,那些人敬的不只是十房的名头和她爹的本事,还有王家各房百余年来盘根错节的势力,以及如今京城三房的权势。
王玉萱的父亲王老太爷是继承家业的长子,但也没有因此而亏待过兄弟和亲戚们,王家原本是外来户,青州地界上比他家传承更久的大户自然看他家不顺眼,王家人口多了,摩擦也多,唯有齐心协力而已。
王老太爷不像他祖宗王晟有十几个儿子,也不像他父亲有五子七女,他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按青州王家的大排行来算,一个行五,一个行十七,姑娘就是王玉萱,这三个都是正房太太孔氏所出。
孔氏娘家姓孔,出身衍圣公家旁支……的旁支,孔氏人口众多,王老太太的娘家也并非什么显贵,她父亲只做过两任小官,所以在当地也只是寻常人家。孔氏的兄长和王老太爷因为帮人打(和)架(谐)而结识,后来就熟了,再后来,就把孔氏嫁了过去。
王玉萱是孔氏四十出头生下的老来女,她出生的时候她大哥的闺女都会跑了,她二哥也已经读了好几年的书,孔氏怀着女儿的时候梦见窗台上长出了一株晶莹碧绿的萱草,所以等王老太爷抱着书选了一夜也没找到个配得上他闺女的好名字时,正坐月子的孔氏直接拍板,“小名就叫玉萱,大名你看着起。”
王老太爷一想,玉萱,萱草,这名儿不错,兆头又好,索性大名也叫玉萱。
按说一般家里的姑娘都是等到临出嫁了再往族谱上记名,记下嫁到哪儿,夫家姓甚名谁就得了,王老太爷却等不得,反正十房这一支的族谱在他手里搁着,王玉萱满周岁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的给记上了。
三岁认字,五岁读书,七八岁上开始学针线,不到十岁就跟着她嫂子学管家理事,可以说王玉萱生命里的头十几年就没遇到过什么挫折,好在她还有个严母,嫂子也是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倒没把她给宠成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娇娇女。
变故发生在她十四岁那一年,那是永辉五年。
她五哥自幼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十几岁就做了举人,却苦读多年,在三十多岁才中了进士。
她记得好消息报来的那一天,全家上下高兴的比过年还喜庆,她不小心弄坏了爹爹的一把好剑,爹爹也没生气,反而叫娘不要训她。家里请了七天的流水席,上门恭贺的人络绎不绝,把路都堵了,十七哥跟着爹爹招待远来的客人,她娘直接给庙里捐了两千两银子还愿,五嫂红光满面,十七嫂那会儿刚生了小囡囡,十七哥就给小囡囡取了小名“家喜”,意为家有喜事、全家喜乐。
听爹爹说,要是五哥能考上庶吉士,就留在京城做个翰林官,到时候让她嫂子带她去京城玩。
可高兴了还不到半个月,就出了事。
来报信儿的是家里派在五哥身边服侍的长随,家里几辈子人都在王家服侍,那长随说她五哥被本家三房的人打断了腿,幸而被人救起,只是不知道会不会落下残疾。
消息传来时,全家都傻了。
她爹是最先反应过来的,当即就让人准备车马要去京城。
她娘却拦住了,人既然是本家三房打的,这就不是寻常事,何况本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