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2.com,重生之全能网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至于梅家大儿,则很可怜了。

    以他的名义卖掉了老爸辛辛苦苦替他挣下的这栋楼,到手110万,事实上并不真正由他支配。

    已经虎视眈眈在旁的债主,直接就收了这钱去。一分也不给他留。

    当年,梅庭秋可是被几十个债主逼.债(关键那些债主虽多,却不像大儿现在的债主凶狠。他们不会真把梅庭秋往绝路上逼),都从未想过要卖楼来还债啊。

    结果大儿不肖,如此轻易就把属于他的这部分“固定资产”卖掉了。

    就算如此,梅家大儿欠下的巨额债务,依然远未还清。

    但卖掉了楼后,债主知道他也没有“固定资产”可供变卖了,看守他也没那么紧了。

    梅家大儿趁机跟老婆一起,找二弟借了几万块钱,就远走高飞,跑到“开放之都”去躲债去了。

    至于在新城市新环境下的谋生之道,梅家大儿早就想过了。

    其实也不用怎么想,毕竟他技能有限。

    到了“开放之都”,只能又重.操.旧业,开起出租车来。

    向二弟借的几万块(名义上说得好听,其实没得还了),就是用来购买一辆运营的出租车的投资。

    以此来混口饭吃。

    梅家大儿和他老婆,一共育有二子一女。

    女儿读初中了。小儿子才两、三岁,还没钱送去读幼儿园。

    至于大儿子,已经二十出头。早已无心读书,出去打工了。

    梅家大儿夫妻做那种地下的生意,导致欠下巨额外债,就算是被.逼卖掉了110平“一线商业楼”给梁腾,得到108万,仍然不够偿还欠债。

    这对夫妻就非常果断的,把二子一女统统托付给了他们的弟弟,也就是“梅家二少”。

    还向二少“强借”了七万块钱,夫妻俩就跑到“开放之都”去躲债了。

    拿那七万块的本钱,租房住,开出租车谋生。

    夫妻俩的二子一女,小儿子和女儿倒也罢了,可以“赖”上梅家二少。你二少有一口饭吃,总不至于让侄子和侄女饿死吧?

    不至于让侄子侄女冻死街头吧?

    亲叔叔总不会无情至此。

    但“梅家大少”的大儿子,二十几岁了。在农村早就是适婚年龄了。

    想当年梅家大少16岁就娶妻了。

    大儿子要娶亲,当叔叔的顶多帮衬你一些。娶老婆需要给女方大额的彩礼,还需要有房有车,还需要购置许多东西需要摆酒……这各种花费,当叔叔的能帮多少?

    顶多封几万块的红包给侄子当贺仪,也就到顶了。

    已经正式分了家的,叔叔不可能“送房子”给侄子结婚吧?

    虽然叔叔家现在仍有许多房子,但他要留给自己的子女。不可能那么关照侄子的。

    大侄子继承了“梅家大少”夫妻的基因,“颜值”方面,倒是非常优秀。

    然而如今这世道,女方在男方有钱的时候,跟你讲“颜值”;男方没钱的时候,跟你讲“金钱”+“颜值”……

    总之,大侄子“家道中落”,宛如一个“缩小版本”的曹雪芹(或者说是曹雪芹的文学形象“贾宝玉”吧),对如今适婚女子的吸引力,已经降至冰点。

    “梅家大儿”夫妻,亲手毁掉了由爷爷打下来的“江山”,大侄子空有“颜值”,却连读书都瞌睡的,又没房没车没固定的高薪收入,甚至,连能够“改变命运”的捷径都没有,女生们没看得上他的也不奇怪。

    按照命运的强大的尿.性,估计他这辈子走的,就是一条活生生的“平凡之路”。

    “梅家二少”对于大哥夫妻,也非常不满,乃至气愤。梅庭秋举债建房的艰辛,当儿子的都历历在目。怎么大哥就这么轻易的,几年间就把父亲给他的遗产败光了呢?

    “梅家二少”对于自己这三个侄子侄女,倒也没有恶感。反而觉得他仨都挺懂事的。

    但“梅家二少”自己小家庭的生活压力也非常大,给予侄子们的援助,只能维持在极低限度。

    梅庭秋的两个女儿,各自分得60平的“一线铺面”(当然名义上女婿各给了几万块钱梅庭秋,算是买的),一直在努力攒钱,打算盖新房子。

    她俩分得的房子,只有一层很旧很古老的破屋。当年梅庭秋第一.次建房时为了省钱,地基只打了浅浅50公分,便盖起这第一层房子。

    这种房子谁敢往上加盖。只有彻底拆了重新钻桩打基础,重新盖过新房子。

    梅家大女儿无业,生有二子二女,她负责照顾儿女都够了。她老公,倒是经营着一个加盟的铝合金门窗店。日常赚到的钱,扣除伙食费,就是节省下来,准备盖新房。

    梅家小女儿在药店卖药,收入微薄。她嫁的老公是个县城里重点中学的老师,收入不算太多,但胜在稳定,假期又多。两夫妻只生了个儿子。不是不想多要孩子,而是老公属于“公职”,不敢多要,否则违反了相关规定,直接要被开除掉。

    两公婆努力打“死.工”,努力攒钱准备盖新房。

    因此,两个姐姐能给予“梅家大儿”的支持,相当有限。

    本来嘛,“梅家二少”有机会减轻生活压力的。

    他结婚较晚,找对象时,在重点初中当老师的二姐夫,说要帮他介绍一个女同事。

    梅家二少也去跟那位重点初中的女老师见了面。也就是俗称的“相亲”。

    结果,女老师挺满意“梅家二少”的家境,对他还算过得去的外貌条件,也表示了认可。但“梅家二少”对她却一点都不感冒啊。关键还是女老师长得一副“惨不忍睹”的尊容。二少想着如果娶回家当妻子,天天对着这张脸,恐怕连饭都吃不下了……

    为了防止日后因为“厌食”而“英年早逝”,二少毅然决然的拒绝跟这女老师谈对象。

    他后来娶的老婆,是他自己找的。

    结婚之前,女方在影楼工作的。结婚后辞了工,就再也不去找工作了。

    当时梅家老爷子梅庭秋虽然刚逝世不久,但他家的新房早盖好了。欠债也还清了。而梅家大少夫妻,正是赚钱赚得风生水起之际,梅家二少自己掏钱经营着一家电脑维修店,也可以称之为“小老板”。

    所以,穷苦人家出身的女老师,感觉嫁给梅家二少就像“嫁入豪门”。

    嫁人后不再工作。这不也是“豪门媳妇”的标配待遇吗?

    当时她只生了一胎女儿。因为是剖的,第二胎男孩,是在未来四年之后才降生的。

    女儿降生之后,就检出“先心病”,花了近3万块做了手术。但身体仍弱——当母亲的,更有理由不外出工作了。她需要在家全天候照顾女儿。

    似乎也说得过去。

    从此她就当了家庭主妇。当习惯后,再也无心找工作了。

    其实从一开始结婚的时候,就有了兆头的了,“梅家二少”娶的绝对不会是个节俭的女人。

    怎么说呢?

    从二少的那场婚礼就可以看得出端倪来了。当时梅家的人都希望按照这边传统,在家里摆酒大宴亲朋。

    反正家里有足够的地盘,又有足够的人手。

    一般城里人没办法选择在家里摆喜酒,而是了酒店订制,那是由于城里购买的只是商品房,哪里有地方摆呢?

    而梅家在镇上拥有好几层楼的房子,小有资产,活得完全像个城里人了。

    但骨子里他家仍保留着当年“村里”刚分下土地时,农村人的思维及习惯。也就是说,“梅家人”一致认为摆喜酒这东西应该在家里摆。多么热闹啊。

    好吧。说最真实的理由——

    在家里摆酒,可以节省很多钱啊。

    梅家亲戚朋友多,加上女方据说结婚那天要包个“大巴”来的,来白吃白.玩的“生亲”也要预定15桌左右。如此一来,梅家二少的婚礼至少预计需要90桌,才搞得定。

    这90桌酒席,在自家摆酒,成本撑死了也不过是350块一桌,90桌总共就是31500块。去酒店,最便宜的一桌酒也得850块了,90桌那就是76500块。(这是“久集镇”上的酒席行情。家就在“久集镇”,也不可能跑到别的什么地方去订酒席吧)。

    但二少娶的老婆,不仅坚持要在酒店摆婚宴酒席,还坚持要在镇上档次最高的4星级的鸿运酒店摆酒。

    这就把每桌酒席的价格推高到了1100块(在后世这种价格当然不算什么,但在当年就是天价了)。

    单单酒席的支出99000块。

    本来嘛,梅家收取摆酒席的红包,虽然无法回本,但至少可以回一半本钱,等于自己“损失”一半的钱。被二少的老婆这样一搅和,只能收回五分之一的酒席钱(亲朋们总不会因为你在高档酒店摆酒,就把吃喜酒的红包又封厚一些)。

    就因为那女人的坚持,办婚宴酒席,多浪费了7万多。

    梅家二少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后来,梅家闹出了大少欠下巨额债务,被追债的逼得“苦不堪言”。干脆变卖掉了属于他的那部分房地产给梁腾。

    大儿两公婆,就丢下三个子女给“梅家二少”,自己逃往“开放之都”。

    “梅家二少”需要养老婆,养身体不好的女儿。因为他的岳父大人被查出患上“尿毒症”,家里实在穷困,连每月的“透析”费用,都必须指望女婿了。

    这关系着“救命”的费用,“梅家二少”咬咬牙,每月也得固定的给岳父打600块钱。

    二少现在每年的铺租收入,也就是3万块。这三万块每年得打7000左右给岳父家(后来岳父家购买了新农合的医保,医疗费一部分报销,梅家二少支持岳家的费用才减了一半)。

    剩下两万多块钱,要养老婆女儿,还要养三个侄子侄女。他母亲仍健在,也要养活。

    因为生意惨淡,二少经营的“电脑维修店”早关门了(按照他老婆的玩笑说法,这维修店几乎没啥收入,感觉就是为了找对象骗个老婆,需要比较体面身份,才开的店)。

    如今二少全家只靠那些租金收入,来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

    过得艰难无比。

    还有个头痛的事:属于大哥的那份“一线楼房”,如今卖掉给了梁腾。当年老爸梅庭秋盖房时,是把“大儿”和“二少”这两份家产视为一个“整体”,以此来设计图纸,再找人一古脑来盖的4层楼房。

    因为铺面这一面,只有十多米的宽度,导致200多近300平的地皮,纵深就有30米了。

    尽管是三面光的地皮。但房背后紧挨着邻居家的平房,没设有通道。日后邻居家盖起了楼房之后,这地块,就只剩下前面和侧面这“两面光”了。

    梅庭秋最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曾经试图跟后面这家邻居商量:是不是两家在相接的位置,各缩回1.5米,留出一条3米的通道。

    有这三米巷子,既可以开个“后门”,出入方便。还可以在屋背后“采光”,让房子盖好之后,住得更舒服。

    邻居全家人斟酌之后,却觉得不划算。

    为了屋后的采光,缩回1.5米,那可是10多米的宽度啊,这缩少1.5米的面积,就相当于舍掉了近20平的地皮,用来采光(如果盖个五层楼,那就总共减少了上百平方的面积啊)。

    梅家地皮近300平米,少掉20个平方不心痛。但邻居家宽度跟他家差不多,但不到十米的深度,也就是只有100多平的地皮面积,少了这近20平,面积瞬间缩水五分之一。感觉大大的不划算。

    再说了,采光不足是你梅家地块太深了才会遇到的问题。

    像邻居家十米不到的纵深,挺好设计户型图纸的。

    完全没必要在屋后开“通道”,开“后门”。

    梅家无奈。只得在地皮盖起的楼房中间,开了20几平方的“大天井”,用来采光。

    当然,这“大天井”是从第二层才开始弄。一层因为考虑到要出租,所以全部担空了。

    等到后来梅庭秋不在了。他两个儿子开始分家,各过各的。

    大哥要了110平的那一份,可以在正面和侧面采光(在邻居家如今尚未建房的情况下,屋后也可以采光),户型设计得就相当理想。

    而那个在房屋中间开辟的“采光井”,占用的全都是“梅家二少”分到的这130平地皮盖的楼房。

    这份房产,扣除掉采光的20多平之后,真正实用面积,其实还要比大哥分到的110平略少。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